朱景瑞
隨著人口紅利減少、人工成本的不斷上升以及消費形態的轉變,製造業面臨升級換代。在製造精度和效率要求大幅提升的多重推動下,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發掘自動化領域的商機。智能化、自動化已成為大勢所趨,國內外工業機器人產業等智能裝備已經進入加速發展期。
面對智能機器人浪潮的來襲,作為工業自動化領域的佼佼者,台達自是不會缺席。這家有著44年發展歷史的「全球電源管理與散熱管理解決方案的領導者」,憑藉在工業自動化領域數十年的豐富經驗和對市場需求的認知,以不久前正式發佈的自有品牌「SCARA工業機器人」為標誌,台達的智能自動化新局正在開啟。
順應市場 厚積薄發
「台達SCARA工業機器人可提供製程品質精準控制、製程彈性化、產品多樣化及客制化等優勢,使客戶保持與時俱進的競爭力。」談及SCARA,台達副總裁暨機電事業群總經理張訓海如數家珍。
自豪的背後,是台達在工業自動化領域持續多年的不懈深耕。早在1995年,台達就首次推出交流馬達驅動器,持續在品質、可靠度和精準度上精益求精,實踐工業自動化「創變新未來」的承諾。張訓海指出:「製造業目前正面臨產業轉型升級的臨界點,包括商品週期短、需求多樣性和精度要求高、產線換線頻繁耗時、勞動人力不足、勞工成本上升等問題,都促使智能生產的需求倍增,而智能化、彈性化的工業機器人是最理想的解決方案,有著越來越龐大的市場需求。」他表示,從18世紀以來,人們接連面臨不同型態的工業革命。目前正在發生的第四次工業革命,則是網路搭配實體、人類搭配機器的「智慧工廠革命」,而這正是台達跨入機器人領域的原因。
張訓海介紹,所謂智慧工廠包含了技術與現場設備兩大方面,人和機器的搭配將成為主體,智能化工業機器人就是現場設備的一部分。目前工業機器人大致可以分為六種,包含水平關節型(SCARA Robot)、並聯型(Parallel Robot)、直角坐標型(Cartesian Robot)、大型垂直關節型(Articulated Robot)、輕量型垂直關節型 (Articulated Robot)和雙臂型 (Dual-Arm Robot)。台達的規劃是在2015年發展水平關節型機器人,2016年和2017年再推出其他工機器人產品。
智能模式 智慧工廠
據了解,台達SCARA工業機器人適合應用於消費性電子產品、電子電機、橡塑膠、包裝、金屬製品業等產業,可結合週邊控制單元,快速簡易打造機器人工作站,在產線上進行插件、鎖螺絲、組裝、塗膠、移載、焊錫、搬運、包裝等重要工作,甚至複雜精密的產線製程,能完全滿足市場對彈性自動化生產線的需求。
從外觀來看,SCARA工業機器人DRS40L系列小巧靈活,最大負載3公斤,臂長400mm,主要對象為「重複性高、精度要求高」的輕工業,具備優越的速度、重複精度、線性度和垂直度的性能,並提供免感知順應控制功能,可順應組件與孔位間之偏差。此外,該款同時也提供加工軌跡自動規劃功能,適用於追蹤同步進行中的應用,例如:塗膠、去毛邊、焊錫等製程。如搭配機器視覺檢測系統,還可快速辨識瑕疵品並予分類,大幅提高出廠品質。
張訓海指出,就工業機器人而言,高度自動化的一套系統只能固定生產一種產品,非常不靈活。隨著社會需求多元化,未來的工業生產需要具有彈性的「智慧工廠」。工業機器人可以根據特定的生產需求,設定不同的作業程序,再將設計、訂單、加工等環節與上層系統管理軟體結合,實現富有彈性的「智能模式」。目前台達發佈的SCARA工業器人及解決方案,在技術、功能、配備完整性上已有相當水準,「但不可否認,由於台達進入機器人領域的時間較短,在技術上還與發達國家存在些許差距,我們正在全力追趕。」
零組件自產 成本優勢明顯
從技術角度來看,工業機器人的四大關鍵技術是:減速器、伺服驅動器、控制系統和機械架構。而這些技術主要掌握在歐洲、日本等發達國家,像是被稱為機器人四大家族的瑞士ABB、日本FANUC、安川電機和德國的KUKA,在中國市場的市占率高達80%,大陸本土企業主要通過購買核心部分來實現研發,差距不小。身為全球的知名自動化整體方案提供商,台達是少數擁有自主研發與生產控制系統和伺服馬達的華人企業,有相對比較完整的產業鏈,特別是在運動控制解決方案上,已可媲美歐美先進水準,此番推出SCARA工業機器人,亦可謂是水到渠成。
「台達工業機器人將會先在台灣生產,量大之後,也會在大陸的吳江設立生產線。目標市場定位在電子業和組裝業,計畫先將工業機器人推進大中華地區,之後再拓展到其他地區。」雖然還有其他廠商搶攻工業機器人領域,但張訓海強調,「大部分廠商的關鍵零組件都和別人買,可是台達都是自己做。我們不只有成本優勢,還可以做到客制化。」
目前,台達SCARA工業機器人DRS40L系列已成功導入台達吳江與桃園生產基地多條產線的製程應用,根據廠區的數據統計,台達SCARA工業機器人導入馬達轉子產線製程,整體生產週期縮短,每日產能最高可提升近3倍,大幅降低人力需求。例如,應用SCARA在一條電源供應器產線,可精準執行輸送帶追蹤對位塗膠,每年達成2480萬顆電源供應器的產出,展現智能自動化的優異成效。
談及未來,張訓海表示,雖然機器人已經發展了一段時間,但是過去機器人往往是運用在重工業上,更多意義上還只是機械臂的概念。目前強調「人機協同,工業互聯」的機器人開始進入輕工業等更加廣泛的領域,市場潛力大,競爭也將愈發激烈,價格戰不可避免,「如何做出最經濟實用的機器人」將成為眾企業追逐的目標;另外,以往的機器人操作很複雜,需要有專門的技術人員來使用和維護,如何把機器人的使用簡單化,做到像傻瓜相機一樣易於操作,也將是台達今後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