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分析以往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阐述构架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校企合作新平台的可行性,提出构架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校企合作新平台的路径。
【关键词】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校企合作平台 架构 路径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4C-0107-03
为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关于办好职业教育的要求,需要进一步夯实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的合作关系。研究如何摈弃以往校企合作流于形式的做法,建立一个同时对接政府部门、行业协会、职业院校、行业企业,具有稳定的合作资金、权威的政策支持、贴近企业工作实际的校企合作新平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职业院校开展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
依据《现代服务业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工业转型升级规划》等产业专项规划对职业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变化,需要进一步加强产教结合、校企合作。基于国家层面的要求和引导,全国各地职业院校积极响应,采取相关措施与相关企业开展某些校企合作活动,这些校企合作虽然能让学生增加社会见识,但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一)校企合作与专业不对口。经过对企业实地走访调研,发现职业院校与企业的合作内容大部分与专业技能不对口。企业能安排的校企合作一般是让学生到超市做导购员、售货员、制卡员;或者安排学生到工厂做流水线工人,一天工作时间超过八小时;或者安排商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到通信企业做接线生;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能去酒店做服务员算是校企合作中专业相当对口的了。由于这些工作上岗前不需要经过太多专业技术技能培训,对学生专业技能提高的空间也非常有限,导致很多学生对这类校企合作活动不是非常地热衷。
(二)校企合作流于形式。对职业院校调研时可知,很多职业院校开展了不少校企合作活动,比如与当地的一些企业签署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协议并在企业挂牌;聘请当地企业的老总或经理做学校专业指导委员会的委员;或者每年邀请企业专家来校开座谈会,等等。这些合作对职业院校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虽然有一定的帮助,但大都是流于形式。大部分职业院校与企业签署的校企合作协议及设立的实训基地形同虚设,签完协议和挂完牌再没有进一步的合作内容。
(三)校企合作缺乏持续性。职业院校作为培养职业人才的摇篮,实施的教育制度和教育改革措施必须是可持续性的。然而,作为职业院校重要的教学改革措施之一的校企合作在很多职业院校中却没能持续性地实施。导致校企合作没有持续性的原因主要有:一是职业院校没有制定相关校企合作方面的长效机制;二是企业在校企合作中处于被动应付的合作角色,合作热情不高;三是国家层面缺乏直接有效的校企合作方面的法律法规予以约束和规范;四是地方政府缺少相关校企合作方面的政策支持和惩处措施。
(四)校企合作缺乏政策和法律保障。不管是职业院校还是行业企业,作为校企合作的双方主体,在缺乏具体的校企合作方面的法律法规的约束以及政策支持的激励下,其合作积极性都会大打折扣。目前,针对校企合作方面的法律法规不多。经查相关文献,我国《职业教育法》中提及职业教育应当实行产教结合,要求企业应当承担对本单位职工和准备录用的人员进行职业教育的费用,但没有具体的落实措施和惩罚措施。总之,在缺乏政策和法律保障的前提下,校企合作的持续性、有效性和专业对口性都不同程度受到影响。这需要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继续探索,一起寻找共同合作的关注点和利益交叉点。
二、构架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校企合作新平台的可行性分析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作为职业院校展示教学成果的舞台,近年来在教育部和相关部委以及行业协会的重视下发展迅速,参与大赛的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越来越多,依托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舞台培养符合行业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成为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的共同目标,也符合双方的共同利益。因此,构架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校企合作新平台是解决现阶段校企合作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的合理选择。
(一)教育部非常重视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教育部发起,联合天津市人民政府(赛项承办地的省级人民政府)、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民政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农业部、商务部、文化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旅游局、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华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中华职业教育社、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等31家部门共同举办的一项全国性职业教育院校的学生竞赛活动。经过多年努力,大赛已经发展成为全国各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计划单列市积极参与,专业覆盖面最广、参赛选手最多、社会影响最大、联合主办部门最全、有专项办赛资金的国家级职业院校技能赛事,成为中国职教界的年度盛会。教育部及国务院其他部委非常重视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二)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已被广大企业认可。大赛组委会通过完善技能大赛的运行和监督机制,吸引了大批行业企业参加,并且各比赛项目选择的合作企业都是相关行业的领头企业。2012年,英特尔、思科、博世等跨国巨头来了,华中数控、大连机床、中诺思、汉王科技、天煌教仪、锐捷、上海通用、欣海、华中联等本土企业也到了。2013年,与全国大赛组委会签订合作协议的企业达43家,其中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还协办了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汽车运用与维修技能大赛,冠名为“雪佛兰杯”。上海通用汽车不仅为2013年的大赛提供了价值340万元的资金支持,还以企业标准为大赛提供技术支持。事实上,像上海通用这样既在资金上支持又在技术上支持的企业不在少数。2014年,众多国内外著名企业如大连机床、中兴、联想、博世、大众、通用、西门子等企业深度参与了赛项设计、竞赛平台提供和技术服务等工作,企业参与赛项数量占全部赛项的80%以上。可见,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名牌效应已经打响,已取得国内外广大企业的认可。
(三)职业院校对构架校企合作新平台在政策上给予较多支持。越来越多的职业院校意识到,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并取得好成绩是在全国范围内宣传学校教学质量的一个最佳手段。为了取得大赛好成绩,学校领导不惜花费大笔建设资金进行教学质量改革,加强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大赛优秀选手,如校企共建顶岗实习基地,推荐学生到企业进行定期的顶岗实训;与企业开展订单培训、岗前培训、在岗培训等合作;学校对校企合作工作的开展给予适当的经费保障,并将校企合作工作情况纳入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不断检验、改进校企合作工作。
三、构架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校企合作新平台的路径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指出,要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体制机制,创新政府、行业及社会各方分担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机制,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教育部为了贯彻落实《纲要》精神,组织发起了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并坚持“政府主导、行业指导、校企参与”的办赛模式。鉴于此,构架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校企合作新平台的路径也是围绕着“政府主导、行业指导、校企参与”的思路进行。
(一)政府通过制定大赛制度主导校企合作新平台建设方向。教育部及30多家其他国务院部委是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主办方,负责制定和完善大赛的各项制度,目前制定和完善的大赛制度已达21项。在现有的大赛制度中涉及校企合作方面的制度主要是《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企业合作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该《办法》对大赛合作企业的合作宗旨、企业分类、企业权益、企业义务、合作内容、合作实施及企业条件等方面进行规定,但引导校企合作方面的内容较少。教育部等主办方可以增加这方面的内容,依托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这个既真实又权威的舞台,主导校企合作按照国家关于现代职业教育的建设方向发展。具体措施如下:一是在大赛合作企业的企业义务项下增加校企合作的内容,把校企合作作为大赛合作企业的一项义务;二是在大赛合作企业的企业条件中硬性规定曾经参与校企合作的数量,并列明具体的合作院校和合作内容,提高大赛合作企业的条件。
(二)行业协会通过牵线搭桥指导校企合作新平台按行业标准建设。行业协会作为一个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是相关行业企业与该行业的行政主管部门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在我国,几乎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行业协会。由于很多行业协会向企业提供业务咨询服务,协调行业企业与该行政主管部门的关系,甚至为企业解决一些业务难题。因此,行业企业把行业协会当成自己的“娘家”,在业务和情感上都对行业协会比较“依赖”。基于行业协会的特殊角色,行业协会顺其自然地成为了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之间开展校企合作的“红娘”。由行业协会牵线搭桥,利用其特殊身份,指导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开展合作,让校企合作按照行业的最新要求和标准进行,符合各方的利益。虽然行业协会是一个非营利性组织,但近几年其社会职能越来越多,行业协会的领导一般由该行业主管部门派出从事多年专业一线工作的专家担任。正是因为行业协会社会作用的日益增强,教育部等大赛主办方把行业协会列为大赛的协办单位,由协会领导担任分赛区组委会和执委会的重要成员。行业协会在行业建设中的特殊地位保证了校企合作新平台按行业标准建设。
(三)职业院校通过承办或参与大赛主动搭建校企合作新平台。依托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搭建的校企合作新平台是一个真实的、具有展示功能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如果把全国各大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比喻成导演,那么职业院校的选手们就是演员,舞台上的这出戏演得好与差除了与选手们的资质有关外,更与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的导演水平紧密关联。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舞台上,专业建设较突出的院校被主办方选中成为赛项承办院校,未选中的院校可参加省赛,胜出后成为大赛的参赛院校。为了成为一个好导演,不管是承办院校还是参赛院校,都有必要主动与行业企业合作,主动搭建校企合作新平台,让选手们在大赛中展示出符合行业规范的职业技能,在工作中施展出符合现代职业要求的专业水平。
(四)行业企业通过引领大赛行业技术规范高调协建校企合作新平台。行业企业是职业教育的最终受益者,对校企合作应该高调支持。恰逢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舞台能让行业企业有充分发挥的余地,行业企业应当紧抓时机,通过引领大赛行业技术规范,高调协助职业院校建设校企合作新平台。具体措施如下:一是以大赛合作企业的身份参与校企合作,为承办院校提供办赛资金、技术、设备和服务;二是以纯粹的行业企业身份参与校企合作,为参赛院校培训参赛选手,为参赛选手提供顶岗实习的机会,为参赛院校提供企业经典案例,参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选派企业优秀员工担任职业院校实践课程指导。行业企业高调参与校企合作的做法不仅让大赛的舞台赛出行业最新的技术规范和技术水平,也让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同步,从而提高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提高我国职业教育的就业水平。
【作者简介】杨素琳(1973- ),女,广西玉林人,硕士,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与贸易。
(责编 卢 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