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强调指出:“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的一生发展打好基础。”而幼儿园安全工作是培养21世纪所需要的人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护航舰,是幼儿园生存发展的关键。培养幼儿具有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是幼儿生存和健康发展的可靠保障。如何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增强安全意识、学习自我保护一直我们幼儿教师所关注的重要课题。那么,该如何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呢?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和实际,特总结出以下几种途径:
途径一:一日活动中培养安全意识
为确保幼儿在园的安全,幼儿园应把安全教育融入到一日活动中的各个领域,让孩子们学会征服危险,保护自己。首先要让幼儿明确日常活动中具体的安全要求,在哪些环节应该注意什么,避免不安全的事故发生。其次,教师还应该反复强化一日常规要求,幼儿年龄小,只是暂时记忆,需要反复强调,使幼儿形成良好的自我保护意识。例如,在吃饭喝水时,先用手摸摸碗和杯子,以免烫嘴;水热时要吹一吹再喝,避免烫伤,吃东西时不要嬉戏打闹,避免食物进入气管;行走时不要把手插裤兜里,不推别的小朋友;上下楼梯要靠右侧走,不大声喧哗,不拥挤。
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中指出:各种知识、技能学习和习惯培养都应在生活中进行。例如,饭前便后洗手,这一简单的道理,幼儿都知道,可是要坚持长久、形成习惯就不那么容易了。为了让幼儿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并且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我们在洗手间水龙头的墙壁上方张贴洗手方法的流程图,共分六步:第一,掌心相对,手指并指相互搓擦;第二,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搓擦,交替进行;第三,掌心相对,双手沿指缝相互搓擦,交替进行;第四,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搓擦,交换进行;第五,弯曲各手指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搓擦,交换进行;第六,搓洗手腕,交换进行。为了能吸引幼儿,提高幼儿洗手乐趣,我们还创编了《洗手歌》:挽卷袖,淋湿手,涂肥皂,搓小手,清水冲净,擦干手。此外,我们还通过讲述古代传统美德故事、学习古诗词以及游戏等形式,引导幼儿珍惜粮食,膳食均衡,养成不挑食、不浪费,饭前洗手,饭后漱口;讲究用眼卫生及个人卫生,不随地吐痰、不乱扔纸屑等良好习惯。
结合幼儿的日常生活,教师应有意识、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让幼儿学习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变消极躲避为积极预防,才能够使各种意外伤害发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如,入园时,不带锋利、尖锐的危险物品进园;用餐时,要安静进餐、细嚼慢咽,不说笑;午睡时,正确睡姿,不玩杂物,不含着东西;行走时抬头挺胸,靠右行走,不猛跑、不打闹;游戏时,遵守游戏规则和集体纪律;离园时有秩序,静静等待,安全离园等等。
途径二:课堂教学中培养安全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寓教于乐,拓展安全教育知识。幼儿爱动、好奇心强,喜欢探索、冒险,所以教师在组织幼儿进行活动时,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特点,将安全知识教育巧妙融合进儿歌、游戏、情景演练等参与性强的活动形式中,变静态灌输式教育为动态快乐式教育,使幼儿在具体的故事情境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掌握安全自救的方法。对于小班幼儿可以通过讲述“小红帽”的故事来进一步刻化“安全”在幼儿心灵中的概念,这样借助于一些童话与寓言故事中的人物、动物形象深化其内容,使幼儿认识到不能跟不认识的人走;不要吃陌生人给的东西等等;又如在教学活动《走在马路上》《会咬人的电》《找不到妈妈怎么办》《小手流血了》等等这些教学活动中,让幼儿自己动脑筋,或与其他幼儿讨论如何自救,锻炼幼儿对事物的判断能力和想象能力,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并且通过情境表演,使幼儿在具体的故事情节中掌握自救、自护与逃生方法。这样的形式,幼儿喜闻乐见,又易于牢记,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中大班采用“图文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认识常用安全标记、安全宣传材料、安全图片以及与安全有关的绕口令、儿歌等,向幼儿讲解和传授一些生活中所必须的安全知识。如幼儿喝水时,我们就教幼儿学习《喝水歌》:排好队,去喝水,先他人,后自己。取到杯,再接水,喝多少,接多少,慢慢喝,别呛着,安全饮水很重要。幼儿独自在家时,为了避免发生危险,就教孩子学习儿歌《独自在家》:小朋友,告诉你:独自在家要警惕,窗与门,关锁好;陌生人,不接待;求助电话要牢记,争做自护小卫士,安全生活我能行。
游戏的好处是能使幼儿通过虚拟的情境,运用自己年龄特点和特有的方式来表达对现实生活的认识和理解。在角色游戏《红绿灯》中,让幼儿了解交通规则,外出要跟随大人,不能在马路上玩耍,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在安全教育课中,通过活动目标、活动重难点、活动准备以及活动过程,来了解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安全知识,初步建立自我保护意识。在角色体验中,如由部分幼儿扮演司机,要遵守交通规则,不抢道、不占线、文明驾驶等;还可以让部分幼儿扮演交警,安全、有序地指挥交通,体验到警察叔叔工作的艰辛和重要,使幼儿懂得尊重交警的工作和养成遵守交通规则的习惯。
途径三:“模拟预想”教育法培养安全意识
我们经常从成人的角度看孩子,认为孩子年龄小,不知深浅,恐怕孩子受到伤害,所以总是反复叮嘱,这个不许,那个不准,一旦出现成人认为存在隐患的行为就特别担心。但是,简单、重复的说教,孩子只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根本没有足够重视,时间长了,还会引起孩子的厌烦情绪与逆反心理。因此,教师应有针对性、有预见性地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发生的一些不安全现象,并由隐患“预见”出种种不安全事故,点点滴滴慢慢灌输给孩子,教给幼儿辨别什么是可以做的,哪些是不能做的,并且根据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所学的安全防护知识,冷静思考,提出见解,达到“防治结合、预防为主”的目的。对于幼儿提出的处理方法、合理恰当的意见,教师应及时予以鼓励和肯定,对于不够准确的处理方法,教师可引导幼儿展开讨论,并从中取得正确答案,使幼儿懂得哪些事情该做,哪些事情做后会出现危险,使幼儿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运用有效的“模拟预想”教育法,结合很多的图片和视频,还有汶川地震的相关报道,让幼儿切实体会灾难的危害,让他们引起重视。引导幼儿自己思索各种不安全因素的诱因,并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幼儿能真切地体察真情实境,有效地提高自护意识,而且延伸到让幼儿寻找我们身边可能存在的一些不安全因素。例如,如果幼儿发现家里有被盗的现象,不要轻易进入,因为犯罪分子有可能还在房间里,以免发生危险,受到伤害,可以悄悄地关上房门,寻找他人帮忙或报警。有陌生人敲门时,如果一个人在家,首先你就要装作家里没有人,不能随便给陌生人开门,做什么事尽量要静悄悄的,如果他敲一会儿就走了,你就该做什么就做什么,等父母回来后告诉他们;如果他不敲门反而撬锁,应马上给家人打电话,或者报警。我们还可以利用新闻报道、视频和法制辅导员进校园等形式,向幼儿讲述身边的歹徒。如,拐卖儿童的、纵火犯、闯入幼儿园的歹徒和器官移植者等,通过大量血淋淋的事实和现实生活中的实例慢慢灌输给孩子,使幼儿意识到犯罪分子存在于社会的每个角落,需要幼儿提高鉴别能力,机智判断,冷静应对,沉着应战,尽量不要与歹徒发生正面冲突,以免歹徒丧心病狂,可以表现出害怕、听话、顺从,以假象麻痹他们,使歹徒放松警惕,然后伺机报警、寻求外援或逃脱。
还有最近交通事故频发,正在夺去大量鲜活生命,已成为社会的主要公害,交通安全,人人有责。鉴于此,我们幼儿园组织安全从我做起,教给孩子们必要的交通安全常识,对幼儿进行了一次全面而系统的交通安全知识教育:我们以安全儿歌、图片、认识交通标志、争做交通安全小卫士等教育形式,敲响安全警钟,让孩子们牢记安全守则,听从尊重交警,做一个遵守交通规则的好孩子,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途径四:实际演练中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
为了加强幼儿园安全管理工作,切实增强广大教师和幼儿的安全意识,除了让幼儿了解一些必要的安全知识外,还可以引导他们进行应急演练,使幼儿熟悉逃生技能,提高应急避险能力,增强在事故来临时的自救、互救能力。例如,如果在火场,衣服着火了,要临危不惧、清醒果断,要记住要领:“不乱跑、不扑打、来回翻滚、用水浇。”然后,让幼儿逐一演习。
一次防震活动中,我感觉幼儿对防震演练一点也不紧张,就像是玩游戏一样;结合防火演练,我发现孩子们手里的手绢本来是用来捂着鼻子和嘴巴的,可是他们出来的时候都是转在手里玩的,笑哈哈的,一点着火了着急的感觉都没有。总结演练过程中出现的状况,让幼儿明白我们每次组织的演练是为了防患于未然,当真正的灾难来临时能够遇事不惊、沉着冷静地做出正确的判断,该如何来保护自己的生命。
在安全教育活动中,我们经常渗透关于防火、防震、防雷、防溺水、安全用电等各个方面的安全知识,贴近幼儿生活实际与幼儿感兴趣的安全自护问题,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开展活动,引导幼儿自己动脑思考,当遇到问题的时候该怎么办?
途径五:户外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
《3~6岁幼儿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1. 保证幼儿的户外活动时间,提高幼儿适应季节变化的能力。如,每天为幼儿安排不少于2小时的户外活动,其中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季节交替时要坚持。因地制宜,过热或过冷的地区可选择温度适当的时间段开展户外活动。2. 经常与幼儿玩拉手转圈、秋千、转椅等游戏活动,让幼儿适应轻微的摆动、颠簸、旋转,促进其平衡器官机能的发展。通过户外游戏,如,两人三足、丢手绢、赶小猪、毛毛虫、夹气球比赛等,让幼儿体验游戏的乐趣,发展了动作和协调能力,增强了身体素质。同时,我们园定期开展大型团体操比赛或亲子运动会。针对各年龄段幼儿的特点,有重点、有意识地组织户外活动,促进幼儿大肌肉的发展,增强幼儿体质,提高幼儿健康水平。
首先,教师要时刻具有安全意识。一是教师要对活动的场地及玩具进行检查,确保设备设施无安全隐患。同时要检查幼儿身上有没有尖锐的饰品或是否携带有危险物品。二是教师要视天气及幼儿运动情况,及时为幼儿增减衣服。三是教师要及时发现、纠正幼儿危险动作。
其次,组织幼儿户外活动时教授安全知识。如果,老师只是说:“危险的地方不要去。”这一句话很笼统、模糊,幼儿并不能真正理解哪些地方危险,哪些地方安全。教师可以带幼儿去实地观察,让幼儿看一看哪些地方危险绝对不能去,哪些地方易发生危险,在玩时应该注意,避免发生不安全事故。也可以适时地组织幼儿因地制宜地进行讨论,我们应该怎么玩才安全。例如,幼儿在玩钻山洞时,应该方向一致,如果相对爬行就会发生拥堵,山洞里面空间狭小,空气流通较差,因此教师应组织幼儿有秩序地按照入口和出口进行钻爬。再如玩大型滑梯时,告诫幼儿应由台阶走至滑梯的最高处,不能由滑道爬上,更不能手推或用身体拥挤其他小朋友,容易使其不备,由高处跌落。
幼儿进行探索活动时,教师要不停地进行观察,防患于未然。例如,玩迷宫时,在幼儿刚刚进入迷宫时,危险性较小,教师只要稍加指点,就可放手让幼儿去探索。当幼儿爬到高处又无法下来时,教师便要阻止危险行为,迅速地走到幼儿身边,亲切和蔼地要求幼儿想办法从外缘处找到出口。通过这样的指导,使幼儿既学会了如何安全地游戏,又起到了自我保护的作用。
途径六:家园合作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指导要点中指出:“社会学习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需要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密切合作、协调一致,共同促进幼儿良好社会性品质的形成。”因此,幼儿园的安全工作也离不开家长的积极参与和配合。
我们根据幼儿园孩子年龄的个性特征,利用家园联系跟家长合作,教给孩子、家长相应的交通安全知识,如,认识安全标示、安全过马路、安全乘车、幼儿不在路边玩游戏等等,增强孩子及家长的安全意识,提高孩子的自护能力,这一阶段的教育大大提高了孩子及家长学习交通知识的热情。通过我们正面教育孩子,让孩子正确的行为习惯去影响一部分家长,例如我们幼儿园组织的“小手”牵“大手”,安全靠大家活动,我园利用园内场地设施,鼓励家长及幼儿参与活动,很好的避免了幼儿在入园离园期间可能会出现的安全问题。
总之,加强安全意识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们坚定信念、持之以恒,让我们的安全工作和安全教育能真正为了孩子,培养安全意识从幼儿做起,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