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鄂伦春族舞蹈风格特征

2015-05-30 05:43王宝玲
北方音乐 2015年4期
关键词:舞蹈文化鄂伦春族

王宝玲

【摘要】本文通过对现存鄂伦春族舞蹈进行调查并整理概括出外化的、形态上的特征。运用民族学的研究方法,探索揭示鄂伦春族舞蹈的文化内涵,并进一步探索鄂伦春族舞蹈的表演形式与特征以及鄂伦春族舞蹈文化的形成因素。并对其传承与发展作出初步的探索。全文主要通过对各类书籍的查阅和对鄂伦春族进行的一系列田野调查,整理归纳出具有代表性的鄂伦春族舞蹈,并在此基础上对鄂伦春族舞蹈的表演形式及主体动作的形态进行分析,得出了鄂伦春族舞蹈的表演形式及动作特征,包括鄂伦春族舞蹈包括稍前倾的体态、模拟性的手臂动作、刚健有力的脚下动作,以及鄂伦春族舞蹈古朴粗犷的风格气势恢宏的呼号。

【关键词】鄂伦春族;舞蹈特征;舞蹈文化

鄂伦春人民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创造了本民族特有的、丰富多彩的音乐、舞蹈、民问故事等文化艺术。这些珍贵的艺术大多反映了鄂伦春人民高尚的品德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鄂伦春族舞蹈,现今主要流传于内蒙古鄂伦春自治旗、黑龙江省伊春市嘉荫县地区和其他鄂伦春族聚居区。鄂伦春族舞蹈原始古拙、节奏明快,舞蹈动作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与个性特征。鄂伦春族舞蹈中整体展现了动作刚健、跺地为节,风格古朴、气势辉宏的特点。

一、动作刚健跺地为节

鄂伦春族自古以来从事狩猎生产1949年以前仍然过着原始社会末期的生活。狩猎不仪是鄂伦春人重要的生产活动同时也是鄂伦春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重要源泉。狩猎文化同样也渗透在民族的舞蹈艺术之中。

鄂伦春族舞蹈动作相对简单,动作刚健有力。从一些舞蹈资料巾发现,鄂伦春族舞蹈巾主要动作特点为:稍前倾的体态、模拟性的手臂动作、刚健有力的脚下动作。

(一)稍前倾的体态

鄂伦春族世代生活在大小兴安岭之巾,兴安岭茂密的深林里栖息着数不清的各种珍禽异兽。鄂伦春人游走在山林之中,从事狩猎生产活动。兴安岭山势险峻鄂伦春人终年爬山身体必然形成稍前倾的体态。鄂伦春族以狩猎生活为主,寻觅猎物时身体略微前倾观察动物的踪迹。由此便形成了鄂伦春族舞蹈巾稍前倾的体态。例如:《黑熊搏斗舞》“大八字半蹲双腿跺地”,双手虎口相对扶按膝部,上身前倾,头微侧,视目相对表情严肃,做欲搏斗装。可以看出稍前倾的体态。《乌乐阿道》“看下山”脚做踏跳步。手做“了望手”上身稍前倾。《布谷舞》“搭肩”两臂屈肘在胸前交叉,两手分别搭上臂身体稍前倾,做“跳跺步”等等。

鄂伦春人以能骑擅射著称于世,马在鄂伦春族的狩猎生活巾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不仪是鄂伦春人的代步工具,也是鄂伦春人狩猎生活的得力助手。骑马涉猎是鄂伦春人重要的生活方式。长期的马背生活对鄂伦春族躯干动作也有影响。例如:《狩猎舞》“纵马出发”、“搭手嘹望”、“拔草寻猎”、“潜伏守候”、“摘抢射击”、“获猎欢舞”、“凯旋归来”等。这些动作巾都可以看出稍前倾的体态动作。

(二)模拟性的手臂动作

“人体动作是舞蹈文化的主要手段,用动作宣泄感情,逐鬼祭神;有时以动作反映社会生活。综上所述,研究舞蹈首先对动作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

鄂伦春族的手臂动作相较于下肢动作来说较为丰富,其巾模仿狩猎生活的动作出现的频率较高,还有一些表现妇女采集、梳妆等生活动作。鄂伦春族舞蹈的手臂动作主要有:

1.模仿狩猎生活:熊斗、遮眉嘹望、布谷鸟等等。

2.模仿采集的劳动:外拨、里搂、上举、前后悠、左右摆、上下拉等等。

3.模仿梳妆打扮的动作:穿衣服、照镜子、扎腰带、梳洗打扮等等。

从以上动作皆广泛细致地表现了鄂伦春人民生产生活的侧面,反映了人们生产方式及生活习俗等特征。

(三)刚健有力的脚下动作

鄂伦春族舞蹈基本步伐大概包括跺步、颤步、拖步、跳拖步、前步五种步伐。这些步伐呈现出刚健有力的特点。具当地的民问艺人曼迪老师介绍,鄂伦春族舞蹈中“跺步”最具民族风格特点。在生产力十分低下,使用弓箭,扎枪等原始工具狩猎的岁月里,人们为生存要猎取猎物,尤其是较大型的猎物,只有靠集体的力量才有可能成功。狩猎时要猎取如鹿、犴、野猪、熊等大型动物,要有多人彼此配合、合作才有可能。捕猎时主要以轰、跺、撵、堵的方式进行,这样才会有较高的效率。如果遇到猛兽的反扑,人们便相互救援。鄂伦春人在捕猎时身穿厚重的皮衣带着弓箭等狩猎工具,跺地时发出“咚咚”的响声粗犷有力。鄂伦春族人民在狩猎活动巾出现的“跺”动律,加入舞蹈中,便形成了《黑熊搏斗舞》巾“熊斗”、《吕日格仁》中“跺步”等粗犷豪迈的特征。跺足而舞是鄂伦春族舞蹈巾最基本表现特征,舞蹈巾的“原地跺步”、“摆手跺步”、“前走跺步”、“后退跺步”、“跺地步”都是这种跺步动作的再现与发展。

二、风格古朴气势恢宏

鄂伦春族舞蹈风格有古朴粗犷之美,以呼号为伴奏气势辉宏。鄂伦春族舞蹈动作较为原始,主要是以模仿狩猎生活、动物形态和呜叫声为主。这种没有经过艺术化处理的舞蹈成了古朴粗犷气势辉宏之美。

(一)风格古朴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舞蹈风格和特点的形成必然受到环境制约。这就是为什么不同地域环境下的舞蹈风格也是截然不同的原因所在。像我国高原地区特征:气候干燥、人际苍凉、植被稀少从而造就了高原舞蹈风格古朴、刚劲古朴、节奏自由、动作刚健的风格;然而江南地区气候湿热、植物茂盛、人口集中的自然景观形成了舞蹈相对柔和、节奏徐缓、轻歌漫舞、动作柔美、曲凋悠长的舞蹈风格。”

鄂伦春族人的审美心理是鄂伦春族舞蹈风格特点形成的直接因素。而这种审美心理是由生态环境、生产方式、宗教信仰以及民族性格等因素共同造就。鄂伦春族生活在大小兴安岭地区、由于地域环境的原因处于寒温带,气候急剧严寒,冬季漫长,夏季短暂,这样寒冷的气候和艰苦的条件给鄂伦春民族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漫长的狩猎生活巾,鄂伦春族一直生活在深山密林中过着风餐露宿、跋山涉水、随时迁徙的生活。严酷的自然环境造就了鄂伦春民族顽强不屈、果断刚毅、乐观向上的民族性格。另外,鄂伦春族的生活环境比较封闭,与外界际交往甚少,因此他们并没有学会过多的掩饰自己,情感表达十分直、接喜怒哀乐溢于言表,这样耿直的性格逐渐也成为了鄂伦春民族的性格。

由于地域环境的不同,形成不同的生产方式,这样的生产方式造就了民族性格上的差异。性格决定了人们的情感表达,因而形成了风格迥异的民族舞蹈。民问舞蹈包含了人们对美的诠释。鄂伦春族的生态环境、生产方式、民族性格共同创造了鄂伦春人民古朴的性格。古朴的性格体现在舞蹈之中便形成了鄂伦春族舞蹈的古朴之美。

(二)气势辉宏

鄂伦春族的狩猎生活是一项既艰苫又十分危险的生产劳动,再生产T具极端落后的情况下,要猎取如鹿、犴、野猪、熊等大型动物,猎人们通过模仿动物叫声这种方式引诱动物并进行猎取。猎人在长期的狩猎生活巾,发现大声说话会惊扰到动物,后来慢慢便模拟鸟兽的呜叫声来传递讯息。久而久之便形成了鄂伦春族舞蹈巾的呼号。如:哈姆、布咕、哲回、德呼、加嘿、恨伯等等。舞蹈动作以呼号为伴奏,即可以统一步伐又可以协调动作,具有非常强的感染力。由2/4拍组成的呼号,前一拍是重音、后一拍则是轻吐。呼号贯穿于舞蹈之巾,先慢后快顿挫有力。快速呼号时的节奏急促快速,铿锵有力,众人齐呼形成了辉宏的气势如《鲁日格尔格》、《额乎兰德乎兰》、《乌乐阿道》。 鄂伦春族义化是我们不可忽视的领域,鄂伦春族舞蹈是鄂伦春族人民古老文化的缩影,其巾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将鄂伦春族舞蹈置于鄂伦春族文化背景下深入的研究,剖析鄂伦春族舞蹈风格特征,对鄂伦春族舞蹈的传承与发展起到一定作用。

猜你喜欢
舞蹈文化鄂伦春族
鄂伦春族服饰的符号特征与文化内涵
鄂伦春族狍皮袍纹样研究
鄂伦春族民间舞蹈在高校舞蹈教学中的活态传承
黑龙江省鄂伦春族民居建筑文化探析
鄂伦春族文化景观变迁及对其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的影响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传承规律与发展趋势探析
白马人舞蹈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研究
舞蹈真人秀对舞蹈文化的影响
广西宁明花山岩画的舞蹈文化解读
民间舞蹈文化传承规律与发展趋势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