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保坂隆
大多数老年人认为,受骗上当是因为自己的粗心大意,怎么好意思跟儿孙开口说呢?就这样被骗了,自己不是跟傻瓜似的?
虽然电视也报道,警察和银行也警戒,但受害人的数量仍然没有减少。自信自己不会被骗的人往往最容易上当受骗。
任何时候都可能接到诈骗集团打来的电话。如果对方口口声声自称“我”的时候,不如反问一句:“你哪位?叫什么名字?”如果对方以警察或者律师的名义打来电话,说:“今天接到您儿子的电话,知道他出事了吗?”遇到这种情况,先问问对方:“请问我儿子他叫什么名字?”
关键是让对方报上名字。自己绝对不能问:“阿幸他没事吧?”像这样自己先说出儿子的名字。当然,人慌张的时候,往往就脑子里一片空白,什么也记不得了。因此,最好在电话机上贴张字条提醒自己“问对方名字”。
另外,时常使用留言电话功能,也能有效地防止电话诈骗。记得告诉亲朋好友:“我最近一直把电话调成留言电话,直接留下口信给我就行了。”
不法商贩和骗子利用上了年纪的人对金钱、健康、孤独的担忧,专门对老年人进行欺诈。
比如“兼职骗局”。这类骗局以高薪招募兼职人员为名,兼职工作大多是店长或者资深从业人员,经营推销宝石、服装之类的高价商品,以工作需要为名诱骗老年人买下高额商品。
“投资骗局”。这种骗子强调绝对保值升值,谎称投资利益有保障,诱骗老年人投资出资、购买股票。
还有的针对关心自身健康的老年人,兜售健康食品或者保健器材,宣称可以“血液清毒”和“脊椎矫正”等。
还有许多案例,是深感孤独的老年人因为感动于推销员倾听自己说话,而买下自己不需要的产品。
不要隨便给陌生人应门。遇到调查访问或者上门推销,可以推说“我今天有事情要忙”。接到类似电话也可以一样推辞。
骗子防不胜防,手段层出不穷。像“免费骗局”中,骗子借由免费服务、免费体验之类,强调免费来引起人的兴趣,进而诱人买下商品或服务;“检查骗局”,骗子声称提供“免费房屋检查服务”,然后借口说“家里有白蚁,不马上驱除的话房子就危险了”,利用人的担忧不安,骗人签约。
还有假装成有名企业或者消防队之类公共机构的职员,如果一时大意给开了门,他们就开始推销产品的“推销骗局”。
万一遇上能言善辩、巧舌如簧的推销员,拿出契约书的时候千万不要急于签字盖章。如果实在开不了口拒绝的话,可以推说“今天很忙”或者“想问下朋友的意见”等,借机避开签字。
如果真有中意的产品或者服务想要购买的话,可以找信赖的朋友聊聊:“我想要买这个,你觉得怎么样?”朋友就会建议说:“要不要和其他的比较看看?到公共机关询问一下怎么样?”
当自己觉得“是不是上当受骗了”的时候,可以立即咨询国民生活中心或者消费生活中心,越早行动,就越有可能把损失降低到最小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