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琴童不宠溺

2015-05-30 22:04戴群
特别健康·上半月 2015年4期
关键词:琴行大房子店主

戴群

在英国,八岁上四年级的孩子开始上乐器课。有地方政府提供弦乐、管乐和打击乐的各种乐器,孩子们可以隨意挑,喜欢哪个学哪个。当然,这之前,也有家长给孩子找私人老师在家学乐器的,但我们家没有这样的安排。

女儿八岁时挑了小提琴。乐器可以自己带回家保管,一周一节课,自己带到学校。不管多贵重的乐器,当时每年只交45英镑的租金,18岁离校时将乐器还给教育局。

女儿练琴,我们除了鼓励之外没有干涉过。老师推荐她参加一个星期日音乐学校的入学考试,考的是潜能,而不是当时的级别。她喜欢那个地方,于是就放弃了星期日的中文学校,开始了更系统的音乐学习。这个音乐学校的费用很高,但政府按照家庭收入给补贴,补贴也非常高,所以有音乐潜能的孩子,即使家庭负担不起费用,照样可以上这个学校。

练到八级,学生小提琴就不够劲了。那年夏天,我带着她和她的老师到一家琴行去选琴。很多中国的父母为了孩子学点东西不惜一切代价,四五岁的孩子可以拥有几万元的钢琴。这不是我的消费观。在去琴行之前,要做准备。首先,我们和女儿取得共识,我们有一个预算,超过预算的琴不但不买,连试都不试。这个预算我们定得不高,原因是小提琴价格无边,几万、几十万英镑的不少,上百万的也有。接下来要和琴行事先联系,电话告知我们的预算,要求他们将预算内的小提琴价码全部拿掉,以免孩子和她的老师在选琴时心理上受价位的影响。到了琴行,店主已经将所有可选的十几把小提琴摆在桌面,价码都去掉了,只有序号。我将女儿和她的老师留在琴行,自己出去逛街,一小时后回来,只有两把琴还留在桌上。没料到店主将一把超出预算一点点的琴混在里边,就是女儿和她的老师选中的两把之一。

两把琴中有一把是100年的老琴,到了女儿手上就像找到了主,她拉得随心所欲,音质甜美。而她的老师选中的另一把琴女儿却没看上,两人换拉,音质就不大一样了。女儿一见钟情的这把琴,偏偏是店主混进去的那把,后来女儿选中了这把,就用自己的零花钱补上差额。

无论女儿、儿子在任何地方有潜能,我们都不会无限制地投资。原因就是一个西方的理念:父母的钱不是子女的钱。这个理念根深蒂固,所以西方“啃老”现象少,年轻人也不会大把花父母的钱而毫不在乎。记得一个微博上提到,一个家境比较好的孩子被妈妈送到乡下吃苦,指望他学会珍惜和努力。孩子问当地的小孩为什么这么努力,当地的小孩答:“为了住大城市的大房子,过好生活。”于是家境好的孩子问妈妈:“既然那些农村的贫穷孩子努力读书是为了住大房子、过好生活,我现在都有了,为何还要努力?”一个问题难倒了太多的中国父母。我也问过儿子和女儿,他们想都不想就答,大房子和好生活是爸爸妈妈挣来的,他们将来得自己去挣自己的。

因工作和应酬的需要,我会买一些高档的服饰,女儿不会艳羡,她自己选的都是物美价廉的东西。我们也不会一味地把好吃的东西留给孩子,也要平均分配。希望孩子学会尊重他人,先要从尊重父母和家人开始;希望他们独立,告诉他们父母的不是他们的。

女儿对音乐、尤其是古典音乐至今都保持着浓厚的兴趣,但不决定将来读音乐学院。我们所能做的是保护他们的兴趣,多给他们提供体验的机会。

猜你喜欢
琴行大房子店主
IQ Test
盖房子
天下琴行
河马的大房子
52平米的“大房子”
我签什么字
小房子变大房子
智斗店主
琴行产业遭遇的九大冲击(下)
分期付款搞促销资金链断裂压垮小琴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