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的关庙与关公文化

2015-05-30 10:48田鸣
寻根 2015年4期
关键词:关公许昌关羽

田鸣

在全国各地的关庙中,河南许昌的关庙占有独特的地位,在传播和弘扬以“忠、义、仁、勇”为核心的关公文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许昌位于河南省中部,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城市。“许”之地名,肇始于我国新石器时代。早在4000多年前,许由部落在此牧耕,故后人称之为“许地”或“许田”。西周初年,武王姬发封文叔于许。史料记载:“许国传世24世为楚所灭。”秦时置许县,两汉因之。东汉建安元年(196年),曹操迎汉献帝都许。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丕代汉称帝建立魏国,因“魏基昌于许”,遂改许县为许昌。魏迁都洛阳后,将许昌列为五都(洛阳、长安、许昌、谯、邺)之一。就在曹操迎献帝都许之后,关羽先后两次来到这里。

关羽第一次来许,是在建安三年(198年)十月,他和刘备、张飞协助曹操在下邳打败吕布后,受曹操邀请,于当年十一月到许昌面君封赏。到许都后,被曹操安排在相府别宅左院居住。以后刘备为避曹操就在住处的后院种菜,许田射猎、煮酒论英雄等故事就是这时发生的。关羽离开许都的时间有说是建安四年(199年)三月,也有说是六月。这样,关羽第一次到许都停留时间大约是5~8个月。

关羽第二次来许昌,是在曹操率军攻打徐州时攻占下邳,击溃刘备、关羽、张飞时。刘备到河北投靠袁绍,张飞单枪匹马逃往芒砀山,关羽及刘备妻小被曹兵擒获,押往许都。这次关羽在许昌滞留的时间,也就是“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时间有多久?《三国志·武帝纪》记载,建安五年(200年)春正月,董承等谋泄皆伏诛,曹操遂东击刘备,大破之,获其妻子,又进攻下邳,擒关羽。这说明,关羽是正月落入曹操之手入许。后又记载,同年夏四月关羽为先锋击袁绍军,斩颜良,解白马之围,接着又亲自指挥破袁绍的文丑军队,还军官渡,而“关羽亡归刘备”。这说明关羽离开许昌是四月以后。《资治通鉴》也是按这个时间记载的。从正月到四月,关羽第二次在许昌约有3~4个月或者多一点。

虽然关羽两次在许昌的时间并不长,但却在这里留下了熠熠闪光的史迹和许多逸闻趣事,给许昌的历史增添了光彩,为以后关公崇拜逐渐兴起之时关庙的建立提供了历史文化条件,使许昌的关庙能够跻身全国著名关庙之列,形成了“头枕洛阳、身困当阳、魂归故乡、德兴许昌”的关庙格局。

许昌的关庙,最著名的是春秋楼。该庙创建于元代至元年间(1264~1294年),是关羽二次人许寓居时夜读《春秋》的地方,现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现存春秋楼内的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关王庙碑记》载:“许学东有关武安王庙,创建自元至元甲戌岁中。”又据清康熙二年(1663年)许州知州胡良弼撰文的《重修关圣帝庙大节亭碑记》:“州治东南隅相传为帝旧居址,有庙巍然,前、后寝宫门楹较他祠独盛。其正殿拜厦前有大节亭,颇壮丽。”大节亭又名春秋楼,是当年关羽通宵达旦秉烛夜读的故地。楼内关公塑像头戴幞头,周身褒衣博带,右手抚髯,左手展书于胸前,双眉紧蹙,神采奕奕地在闪烁的烛光下夜读《春秋》。刀楼、印楼位于春秋楼以北的主体建筑关圣殿前月台两侧。印楼中悬挂关公当年接受封拜的“汉寿亭侯”印;刀楼之中竖着仿制的关羽勇冠三军,一生拼杀战场所使用的兵器“青龙偃月刀”。关圣殿是庙内最高的建筑,高33米,殿顶黄釉琉璃瓦覆面,滚龙方砖叠脊,殿正中镶嵌金色“武圣”二字。殿内雕塑关公坐像,高13米,耸颧阔颊,长目隆准,卧蚕眉,丹凤眼,五缕美髯似在飘动,头戴螺髻形帽,内着长衫,外罩锦袍,腰系玉带,足登高头云履,体魄健壮,精力充沛,俯视芸芸众生。挂印封金堂是关羽当年“挂印、辞金、拜书”而去的遗址。堂后有问安亭,是关羽在许昌居住时,每日晨昏两次向二皇嫂问安的地方。问安亭再向北,是甘、糜二后宫,原名汉昭烈皇后祠。乃当年刘备二位夫人随羽入许的栖息寓所。春秋楼作为关羽“身在曹营心在汉”和精心呵护二皇嫂及秉烛达旦夜读《春秋》的地方。这里发生的故事对于表现关羽忠义精神具有非常重要的代表性。

灞陵桥关帝庙因位于灞陵桥畔而得名,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庙内碑刻记载,庙始建于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庙宇虽然不大,却典雅古朴,别有韵味。此庙坐北朝南,庙对面有一座戏楼,每年农历四月初八,这里都要上演关公戏。庙门前有一座御河桥,象征该庙为帝王殿宇。穿桥步人九排九行铜色门钉的红漆山门,右有马良,左有廖化的彩塑泥像,高大威严。再往里是仪门。仪门东侧墙壁上镶嵌着一通吴道子画的“关公勒马挺风图”石碑,艺术价值很高。西侧的墙壁上嵌一通“许昌灞陵桥胜迹图”石碑,为乾隆甲午年(1774年)敬录,上部刻“关帝辞曹书”,下部刻吴道子画的“关帝挑袍图”。这两通石碑是后人根据《三国演义》敷演而来的,但它把关羽的故事转化为实物,使人对关羽“辞曹归刘”“灞陵挑袍”感到真实可信。穿过仪门是拜殿和大殿,二者连为一体。大殿正中是关羽勒马横刀挑袍的塑像,右边是曹操骑马拱手,张辽和许褚托盘献酒赠金的塑像,左边是甘、糜二夫人危坐车辇的塑像,生动地再现了当年曹操饯别关羽的场景。普天之下的关庙中,唯有此处塑有曹操的英姿,是许昌“特有的文化现象”。灞陵桥原名八里桥。《许州志》记载:“八里桥在州西八里,为曹操饯关羽之所。”小说《三国演义》中关公挑袍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桥两侧各嵌石碣一方,一刻“挑袍图”,传为吴道子遗墨;一刻“辞曹书”,为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许州吏目、书法家滕之湖所书。碑文言辞恳切,有理有情,意定情坚,以理动人,以情感人,关羽忠义之心,跃然笔下

此外,许昌还有几座关庙与关羽活动的实迹有关。一是白胡子关帝庙,说是关羽第二次进许昌前夜,因担心与曹操在下邳土山约定的三件事不能兑现,一夜愁白了头发和胡子。后来当地人根据这个故事建起了一座“白胡子关帝庙”。二是义勇武安王大殿。传说关羽拜别曹操一路西行,来到东岭关。守关将领孔秀因没有丞相的过关文凭阻拦其通过。关公一怒之下,刀劈孔秀,护送二皇嫂强行过关而去。宋徽宗宣和五年(1123年)被敕封为“义勇武安王”。当地百姓为了缅怀关公当年闯关和庆贺他被追封王位,便在此地创建“义勇武安王大殿”。据有关文献记载,此殿创建于元至正九年(1349年),是许昌境内建造较早的关庙之一,现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是歇马店。关羽离开许昌后,经过五关、斩六将的艰险,来到了黄河边上,巧遇孙乾,才知刘备已离开袁绍往南联合刘辟去了。于是关羽便拨马回头,依原路直向汝南进发寻兄。一日,他护送二皇嫂的车仗行至此处,在一小村店里歇宿下来。后来百姓为纪念关羽,便在其住宿过的小店附近建起了一座庙宇,就叫“歇马店”。

研究关公的生平事迹,最可信的是陈寿的《三国志·关羽传》和裴松之的注文。前者除交代关羽的基本情况外,主要记述了他一生中的10件大事:投奔刘备,亲若兄弟;守下邳为曹操所擒;斩颜良,解白马之围;挂印封金,追寻兄长;引船数百,南至夏口;慨然领命,收复荆州;寄书孔明,与马超比高低;误中流矢,刮骨疗毒;水淹七军,威震华夏;败走麦城,殒命临沮。后者一是引《江表传》说关羽“羽好左氏传,讽诵皆上口”;二是引《蜀记》“曹公与刘备为吕布于下邳,关羽启公,布使秦宜禄行乞求救,乞娶其妻,公许之。临破,又屡启于公。公疑其有异色,先遣迎看,因自留之,羽心不自安”。不难看出,上述事件多半发生在关羽在许昌期间,其余几件有的还讲了关羽的弱点和失败。可以说,关羽在许昌是他一生最辉煌、最有影响的时期,同时也是他忠义仁勇精神形成的重要时期。对此许昌的关庙都有充分体现。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其一,关羽忠于刘备、忠于汉室。这一点“义撞青梅”表现得最充分。他听说刘备被曹操请去之后的焦急心情,偕张飞匆匆赶往相府的急切心情,是“撞”入后园,是“突”入亭前,是“左右皆挡不住”。原来是他和张飞两人刚刚由城外射箭回来,就听说刘备被曹操派人“请”去了,“慌忙来相府打听”,“只恐有失”,故“冲突而人”。在关羽的眼中,大哥刘备的安危比他自己的生命都重要。后来他在看了献帝的衣带诏之后说的一段话,也足以证明这一点:“曹操欺君罔上,奸计多端,专权弄国,理当诛之,请大哥快行灭曹之策,早图此贼,安告天下!”在他得知曹操同意让刘备领兵去截杀袁术后,高兴地对刘备说:“兄今番出征,乃天赐良机矣,操贼不久可图也。”时时在提醒刘备抓住时机,灭掉曹操,实现他们复兴汉室的崇高理想。

其二,关羽是一个很有正义感和战略眼光的人。在“许田射猎”的时候,他看到曹操对汉献帝的不恭和僭越,非常愤怒,“剔起卧蚕眉,环睁丹凤眼,提刀拍马便出,要斩曹操”,只是没有得到刘备的允许,才没有进一步的行动。其动机他说得很清楚:“欺君罔上之贼,某实难容耳,欲与国家除害。”在刘备作了一番解释之后,他还是很惋惜地说:“今日不杀奸雄曹贼,大哥你看,后必有祸矣!”由此可以看出关羽确实是很有正义感,很有眼光的。

其三,关羽勇武有谋。刘、关、张离开许都之后,曹操很快感到自己失算,立即派许褚率兵追赶。在许褚要求刘备返回时,关羽挺身而出,有理有据地怒斥许褚,同时还亮出撒手锏:“校尉若再相逼,关某大刀不容。”关羽的勇武有谋,在杀车胄这件事上表现得非常突出。当他听陈登说车胄奉了曹操之命,要在瓮城设伏袭杀刘备后,张飞要去厮杀。关羽却与张飞商量说,他们伏在瓮城边等待我们,如果贸然冲杀,必然有失。如果刘备知道了这事,恐怕又不会让进徐州杀车胄。只有我们先扮作曹公大军到徐州,把车胄骗出来,袭而杀之。这样一则可以不费力气地杀掉车胄,又避免了刘备的节外生枝。这番策划,可谓高明之至,也果然取得了成功。在袭杀车胄的过程中,我们初步看到了关羽勇武过人的一面:“关公提刀纵马,直迎车胄”,“车胄绕城而走,云长赶来,手起一刀,砍于马下”,然后又“割下首级来”用手提着“望城大呼”,使得“诸军弃甲抛戈,拜于地上”。

其四,一诺千金,讲求信义。关羽第二次到许昌虽属被俘虏,但曹操知道他是个人才,想为己所用,便千方百计地拉拢他。如封官、赐美女、送金银、赠战袍、摆酒宴等,待之以礼、诱之以物、动之以情,但关羽就是不为所动,最终获得曹操的好评:“真义士也。”然而关羽作为一个忠义之人,面对曹操的厚遇不可能无动于衷,他下定决心:“必立功以报曹公,然后才去。”所以,当袁绍派颜良攻白马时,关羽主动请战:“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挡者,遂解白马之围。”这里我们又一次看到了关羽的胆略和神勇。但聪明过人的曹操也“察其心神无久留之意”,就派手下的大将,关羽的同乡好友张辽“以情问之”。关羽很深情地说:我知道曹公对我十分友好,但是我已经身受刘备将军的厚恩并立下誓言,要同生共死,“不可背之”。所以在斩杀颜良之后,关羽便把曹操给他的赏赐全部封存起来,又给曹操写了一封告辞的信,就投奔刘备去了。曹操左右的人都要去追赶关羽,还是曹操了解他,大度地说:“彼各为其主,勿追也。”由此不难看出,关羽是一个重义然诺的人。他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一诺千金,讲求信义,既公开承认与刘备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又不偷偷摸摸地“拜书告辞”,表现得十分坦荡和磊落。曹操也不失君子之风,既知留不住关羽,索性成全他,让他随意而去,表现出极大的宽容和爱护。

其五,人与神的有机结合。关羽事君以忠,事友以义,因而获得了帝王和大众的青睐。但仅有忠义还不行,因为老百姓不仅讲忠义而且还信神明。许昌的关庙在对关公的塑造方面没有只停留在历史事实上,不仅突出他的履忠践义,而且按照民间和宗教的要求突出他的神勇无比,为成帝、成圣的关羽披上神秘的外衣,罩上神圣的光圈,让人们在尊崇之余又产生了强烈的乞求感。

猜你喜欢
关公许昌关羽
“关羽”去世
藏传佛教关公信仰新论
关公面前耍大刀
初到许昌
华容道
许昌诗群
关公工艺
闲话关羽护嫂
许昌青春诗会
关羽大意失荆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