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思齐 金丹
摘 要:伴随着科技的不断革命与创新,人们对新媒体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尤其是手机等自媒体的革新发展改变了人们传统的阅读方式。同时,传媒市场更加细分,小众化趋势明显,在这种情况下《足球周刊》从发展之初就定位为专业类的体育杂志,借助体坛传媒的有力资源,并通过合理的营销,在新媒体以及数字化杂志盛行的今天,仍然处在体育类期刊杂志中的领先地位。本为旨在通过分析《足球周刊》的发展之路,给正处在转型中的体育类杂志一些启示。
关键词:足球周刊;新媒体;贵族化
一、我国体育类杂志的发展现状
1909年,我国出现了第一个体育类杂志《体育界》,是由上海中国体操学校创始人徐一冰等主编的。解放前夕我国的体育类杂志为数不多,新中国成立后比较有影响的是《新体育》杂志。直到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由于足球等赛事在我国的热度上升,尤其是电视台开始对国外的体育赛事进行转播以后,体育类杂志才迎来了它的繁荣期。《中华武术》、《围棋》、《搏击》等相继出现。进入二十一世纪,杂志发展成集团化的趋势,《全体育》、《足球周刊》相继创刊。近年来,新媒体由于强有力的技术优势,其影响不容小觑,尤其是手机客户端等移动自媒体的广泛应用,新媒体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强有力的冲击。
二、新媒体给体育类杂志的冲击
1.新媒体的优势。新媒体具有资源和技术上的优势,并且符合当代大众的阅读方式。有调查显示,在35岁以下的年轻读者中,阅读报刊杂志的人阅读习惯由经常阅读变成了几乎不读,新媒体的到来促进并加深了社会的分众化和碎片化的程度。而拥有读报传统的一代人正在老去,人们获取信息时更加依赖于新媒体。互联网思维带来的“用户体验至上”。新媒体的到来带来了大数据时代和互联网思维,从Web1.0的门户时代到web2.0的社交时代再到Web3.0的大互联时代,互联网和我们的社会正在相互适应,彼此依赖。对于体育新闻来讲,互动交流是极其重要的。新媒体通过与受众的互动,兜售参与感的同时还能够有效的进行议程设置。一条球员转会的消息会第一时间通过俱乐部官网宣布。而纸媒体由于印刷、排版、发行、运输等环节的限制,没办法与新媒体争速度。
2.体育杂志自身存在的问题。
内容不过硬。体育杂志由于受到我国体育类新闻的大环境影响,经常会出现报道雷同、虚假新闻等现象。体育类新闻本身具有过度依赖竞技体育生存的特性。因此,在有限的竞技体育环境内,各大体育媒体为了求快求稳,争相报道内容相近的新闻,体育类杂志也是如此。由于过度的依赖竞技体育走势,到了没有大型赛事的平淡期,体育类杂志的新闻报道过于简单,缺少对报道的新鲜和趣味性。缺少深度报道和独家报道,失去了传统媒体最重要的“内容为王”的核心理念,体育纸媒的发展必然会陷入不景气的状态中。
人才流失。伴随着体育纸媒成长起来的一批体育新闻人才,纷纷在新媒体盛行时代选择投奔新媒体,用人机制包括薪资待遇不高等问题,也是导致这批人走向新媒体的动机,另外,最重要的一点是,他们对体育纸媒失去了信心,而新媒体有着巨大的潜力和发展的活力。
三、《足球周刊》的品牌特色
2001年3月14日《足球周刊》在长沙创刊。在分众化的前提下,《足球周刊》是一本专业类的体育杂志,专注于报道欧洲五大联赛和中国足球。依托着体坛传媒而发展的《足球周刊》如今已经成为发行量最大的体育类杂志。同时也是最受欢迎的体育类杂志之一。
1.版面特色。《足球周刊》采用彩色印刷,最大的特色是它不按常规的杂志分栏和做目录。版面十分活泼。图片、图标和内容搭配灵活精美。版块多而不乱。从互动开始,读图、策划、双周欧洲、双周中国等固定的版块,另外还有定期的吐槽、连载、老照片等特色板块。内容从图片开始再到深入的评论报道,最后是趣味的漫画和民间足球,安排十分合理。例如在2015年10月27日出版的总第670期中,双周图表板块介绍德甲拜仁慕尼黑俱乐部的球员莱万。正版设计非常时尚活泼,无论是“进球时间分布”的钟表设计,还是“进球方式及助攻人员分布”的人像设计,极具趣味性,并且一目了然,舍去传统的图表给人枯燥和乏味的直观印象。
2.图片特色。对于杂志,尤其是体育类杂志来说,珍贵的图片是体育新闻报道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足球周刊》运用体育摄影记者的佳作加上后期的抠图等技术“盘活”版面。它的图片覆盖率十分高,并且大部分图片属于独家的。除了固定的“读图”的版块,每一篇文章内都有相应的新闻图片。这些来自球场内外的体育图片极具观赏价值和新闻价值。同时还具有收藏。每期杂志内附赠的大海报更是吸引球迷眼球。
3.内容特色。借助《体坛周报》强大的母体,在报道欧洲五大联赛和中国足球方面非常权威,以评论和深度报道见长。另外,除了报道赛事以外还关注场外与足球有关的故事,如民间足球的发展、古老的足球照片及其背后的历史故事。充满足球情怀和人文关怀。例如在2015年9月15日出版的总第667期《足球周刊》中,有一篇《给难民的爱》介绍了以德国为主的一些豪门俱乐部对于中东地区难民的援助行为,文字细腻情感丰富,充满人文关怀。
四、建议
1.杂志贵族化。不少人认为“媒介融合”是传统媒体的唯一出路,也有一些传统媒体进行了这样的尝试。如2009年的《时尚最体育》和2014年的澎湃新闻。但是笔者认为,杂志应该走小众化的贵族路线而不应与新媒体完全融合。新媒体的出现和发展符合大众“碎片化”的阅读习惯。反过来说,新媒体并不是受众能够选择“深度阅读”地方。传统媒体还是应该保留自己的“根据地”。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足球周刊》作为我国同类杂志中发行量最大的体育类杂志,它的发行周期為双周,纸质和印刷质量都是最优秀的,加之极具《足球周刊》风格的抒情故事报道和老故事新说。使读者不但能够获取新闻信息还能够成为书柜中的典藏之物。我国大部分杂志都是零售的方式,这造成了受众群的不稳定。反观美国著名的《体育画报》杂志则是的订阅式,用户采用订阅的方式不但能促进杂志与读者的互动,还能定期随杂志发放纪念品珍贵画册等活动。订阅较之于零售更能够建立起与读者的联系,培养一批稳定的受众,同时当订阅阅读成为一种习惯,我们当下存在的“粗略阅读”的方式也会得到改善。杂志若能完善其身,走小众路线,也是一种传统媒体转型的新出路。
2.坚持内容为王。
无论什么时候,“内容为王”都是传统媒体延续发展的生命。多增添独家报道和评论以及深度报道,才能留住受众。在受众分众化的时代,传播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他们已经不是工业化时代的“群体性”思维。阅读方式的改变、传播工具的多元化导致受众朝着个性化的方向发展。因此,体育类报纸要全面考虑自身的优势资源,利用自己的品牌效应、结合所处的地域环境,对自己的受众进行定位,并利用自己所属的报业集团或者传媒集团协商,进行跨媒体产业链建构,无论是纸上的发行,还是互联网的线上宣传,都要做到既有深度又有效率。从而潜移默化的扩大自身品牌效应。此外,还应加强人才培养力度,改善用人机制,并且增加与优秀自由撰稿人,自身媒体人的合作,适当进行约稿,丰富自身内容。
总的来说,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确实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冲击。但是也带来了发展契机。传统媒体尤其是纸媒体承载着我们的文字历史、阅读的历史,是值得我们延续发展的媒介。(作者单位:渤海大学)
参考文献:
[1] 赵大伟.《互联网思维模式独孤九剑》.[A].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
[2] 张琳.《关于我国体育类专业期刊的发展对策与建议》[J]报刊研究.2011
[3] 左天威,徐佳.《刍议<足球周刊>成功之道》.[J].研究与教育.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