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古」道「今」议「美丑」

2015-05-30 10:48于佳朔
参花(上) 2015年4期
关键词:盲从儒家孔子

于佳朔

是谁给世间的事物、行为、思想……披上了美或丑的外衣?

世上的万物,自身的形状和所发生的行为,本来并不存在美丑,只是在不同人的眼里有不同的看法,顺自己的意了,或者盲从了别人的审美观,就是美,否则便是丑。不论是思想美、行为美、自然美、艺术美等等。这些美,不是从古就有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不同的时空中,随着人的思想变化,美丑观念也随之改变。美与丑,甚至被世人升华为“是非对错”的代称。

翻阅史书,会发现昨天记载的“贼寇”,变成今天的“英雄”。同样,也许有今天的“英雄”,变成明天的“贼寇”。在博物馆,亦能见到不少古代遗留下来的“垃圾”,列为今天馆中的“座上宾”,美其名曰“文物”。很多艺人们,生前没能让人正视的作品,死后若干年,才被知者鉴定为稀世珍品。如梵高的画,生前无人问津,死后却卖到了天价。也有古人的思想,像孔子,一生都在周游列国,宣扬自己的思想主张,到死都没有看到儒家真正“发扬光大”。直到百年以后,还被秦始皇视为丑陋的反动思想,来了个“焚书坑儒”。汉高祖刘邦,或许是盲从了秦的思想,看到儒生,就取下儒生的帽子。可怜儒家文化,还真能屈能伸,终于顽强的流传到了发扬光大的一天。“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思想被誉为“大美思想”:儒家经典被尊为国学。从此,儒家言行便成了统治阶级衡量臣民“忠奸”的标尺。孔子也由城门下的一只“丧家之犬”,摇身一变,成了“圣人”,被请进了庙堂,历代受焚香供奉。反封建之时,儒家思想又被视为腐朽有毒的愚民思想。孔子又成了批判对象,批判者们罗列孔子的罪状:“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儒家学派创始人,周游列国欺骗人,著书立说瞎唬人,误人子弟是小人,吹捧自己是圣人,其实是个大坏人。”时过境迁,世事难料,时至今日,孔子学院又开始风靡全球。

由于世人有盲从心理,甚至还衍生出了变态的“美”。这些“美”,甚至还演变成了约定俗成的“规矩”。不知多少人,为世俗的“美”活着。不乏为这些所谓的“美”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比如,古代的裹脚之“美”,就给几个朝代的女人带来无穷的灾难。那时的姑娘们,聚在一起时,不由地羡慕某某人的“金莲”,更娇小可爱。让那些“大脚板”的女人羞于人前。无论容貌有多娇艳,只要是“大脚板”,就会因“底沉”的缘故,与世人眼中的美女形象沾不上边了。小巧可爱的脚丫,裹上层层白布,又被雅称为“银钩”。一时间,那些少爷公子们,都为在哪里能偷窥到一双“银钩”,而津津乐道。说书的更是大赞三寸金莲:“搭手一握,两头不露,搭鼻子一闻,只香不臭;前头儿尖,后头儿圆,两头儿使劲中间悬……”看这,足以把“小金莲”描绘的是惟妙惟肖。变了形的小脚,失衡状态下走起路来,因痛楚感,那种小心翼翼的一扭一捏,在人们看来,简直是“婀娜多姿”,妙不可言。畸形美的背后,让女人忍受一生的痛楚,甚至喪失了部分劳动能力。谁要一提起这些“弊处”,就会遭到众人同声谴责,被视为“居心不良”,有意要“坏规矩”。为了“美”,可以丧失部分劳动能力,可以饿肚子,物质极为匮乏的年代,甚至衣不遮体,但这三尺裹脚布,是每个女人必须的基本装备。这就是人们内心深处,根深蒂固的“一美遮百丑”吧。

楚王好细腰,宫中就多了饿死鬼。梁武帝崇尚佛教,马上就涌现“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盛况。仅一个南京城,就有僧尼十万之众。那时,国人眼中可能只有出家人,才是最完美、最时髦的人了。明朝时,汉人看到满人男子身后拖一条长长的大辫子,别提多别扭了。清朝时,“三尺大辫脑后飘”又成了标准的大美发型。中华民国时的光光头,又让人觉得有说不完的好处。谁要是留点儿头发,那怕是寸许,也会招来人们的指指点点,讥笑为“长毛”。穿大衫,戴礼帽的年代,看到洋鬼子的西服领带,简直不堪入目。

一个时期,人们以自己世代是“贫下中农”而扬眉吐气。也让一部分曾经是真正土豪的人,划上了“地主富农”的成分,成为专政的“硬伤”。那时,多少地主家的孩子,因为出身在有钱的家庭,娶不到老婆,上不了大学,就不了业……甚至没人愿意与他多说一句话。只因曾经有钱,成了人们唾弃的对象,让几代人处处都要低人一等。多少进步思想的贫农子弟,发誓:“打光棍都不娶地主家的女儿。”那时的钱,真的是名副其实的“臭钱”了。

到了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女孩子要是能嫁个当兵的,别提多神气了,全家都觉得脸上有光。赶时髦的小青年儿们,更是挖空心思,去哪里搜罗一身旧军装穿上,人前一站,打心眼里那种优越感,真是难于言表。

转眼间,物质贫穷不再光荣了,也无暇顾及绿军装的神奇了。如今,洋鬼子们的服饰,也彻底地俘虏了中国人民。“老板”一词,已悄然流行于大江南北,成了人们相互之间的尊称。经理、董事长、这总那总等等与钱有关的职务,引领风尚。有志青年们又开始发誓:“一定要甩掉‘贫下中农的帽子,挤身‘土豪的行列。”“嫁入豪门”也成了少女们梦寐以求的夙愿。不知何时起,人们又开始暗暗较量,看谁的车与房更奢华了。于是,“车奴”、“房奴”又成了多少人的真实写照。

究竟是谁指挥着思想趋势?谁决定了世间的审美观?呜呼!真苦了历代的人们,被所谓的“美”牵着鼻子走,把毕生的精力都用在了追求“美”的路上。

猜你喜欢
盲从儒家孔子
唱出她的新“声”
从“推恩”看儒家文明的特色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论现代新儒家的佛学进路
哲理思辨
儒家视野中的改弦更张
从“以直报怨”到“以德报怨”
——由刖者三逃季羔论儒家的仁与恕
如果孔子也能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