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作对油桐树体生长影响研究

2015-05-30 10:48杜洋文邓先珍曾祥福
湖北林业科技 2015年4期
关键词:油桐枝叶生长

杜洋文 邓先珍 曾祥福

摘要:作者通过油桐+红薯、油桐+黄豆和油桐+玉米不同套种模式对油桐幼林树高、地径、分枝数、分枝长度和分枝粗度等生长性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套种模式间对油桐幼林的树高、地径、分枝数、分枝长度和分枝粗度等生长性状影响存在显著差异,油桐+玉米套种模式更能促进油桐幼林生长,尤其是对油桐的树高及分枝长度两个生长性状影响更大。

关键词:套种模式;油桐;生长;枝叶

中图分类号:S727.32;S79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020(2015)02-

Effects of Different Agroforestry Patterns on Growth and Nutrient of

Branch and leaf of Vernicia fordii

Du Yangwen(1,2,3)   Deng Xianzhen(1,2,3) *  Zeng Xiangfu(1,2,3)

(1.Hubei Academy of Forestry  Wuhan  430075;2.Hubei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of Non-Timber Germplasm Improvement and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Huanggang 438000;3.Hubei Provincial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enter for The Characteristic Resources Exploitation of  Debie Mountain  Huanggang  438000)

Abstract:To explore the utilization of agroforestry patterns in Vernicia fordii and Ipomoea batatas,Vernicia fordii and Glycine max, Vernicia fordii and Zea mays, we investigated effects of agroforestry patterns on growth of Vernicia fordii in the study. Additionally, the agroforestry patterns which could prompt faster growth were studied by means of variance analysis and multiple methods. Results showed it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effects of height, diameter, branches, branches length and diameter on Vernicia fordii among Vernicia fordii and Ipomoea batatas, Vernicia fordii and Glycine max, Vernicia fordii and Zea mays. The agroforestry pattern of Vernicia fordii and Zea mays could promote faster growth, especially for height and branch length.

Keywords:agroforestry patterns; Vernicia fordii; growth; branch and leaf

农林间作是把农作物与林木按照一定的排列方式种植于同一土地单元,从而形成长期共生、互助的农林复合生态系统[1]。近年来,林农间作研究较多的是苹果、文冠果、榛子[2],银杏[3],柑橘[4]等,主要研究二者的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对其生长性状[5-7]涉及较少。

油桐Vernicia fordii是我国特有的木本油料树种,栽培历史悠久,分布地域广泛,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包括湖南、湖北、贵州、重庆、四川、广西、广东等省(市、自治区)均有分布[8-10],以四川、湖南、湖北和贵州较为集中。具有丰富的品种资源,在我国约有184个油桐品种[11]。目前,油桐套种方面的研究还相对较少[12]。本文在油桐幼林中开展套种农作物试验,研究套种不同农作物对油桐幼林树体生长影响,筛选出适宜油桐生长的套种模式,为实现油桐高效经营提供技术支撑。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湖北省恩施州来凤县(东经 109°00′~109°27′,北纬 29°06′~29°40′),地处湖北西南,平均海拔680.00 m,土壤主要为红壤和黄壤。来凤县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湿润型山地气候,年平均降雨量1 400 mm,年均实际日照时数1 234.9 h,平均温度10~17℃,年极端最低气温-7~-15℃,>10℃积温为5 130~3 310℃, 无霜期293~207 d,相对湿度81%。

1.2 试验材料

试验林为2011年播种苗,株行距3m×4m,55株/666.7m2,林相整齐,长势良好,造林后采用正常的周年抚育管理措施,每年5月和8月各中耕施肥一次(以氮磷钾速效肥为主),并且不定期除草和病虫害防治。2012年4月开展不同套种农作物试验研究,套种模式为油桐+玉米、油桐+黄豆和油桐+红薯,每年一季,对照为纯油桐幼林。选择地势、土壤条件、油桐长势等条件基本一致的油桐幼林进行试验,设置3个小区,每个小区4种处理,每处理100 m2,小区面积为400m2。各处理分别如下:①套种红薯:株行距为15cm×40cm,基本完全覆盖裸露土地,距离油桐20cm;②套种玉米:株行距为40cm×60cm,距离油桐20cm;③套种黄豆:黄豆密度20cm×20cm,距离油桐20cm;(4)对照:纯油桐幼林。各小区田间水肥管理条件基本保持一致。

1.3 试验方法及指标测定

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每处理3次重复,每次重复30株,共计90株。每重复取其平均值计算。2014年10月,调查两年生油桐的树高(3m卷尺)、地径(数显游标卡尺)、分枝数以及分枝的长度(3m卷尺)和粗度(数显游标卡尺)。

2 结果分析

2.1 不同套种模式对油桐幼林树高、地径生长影响

通过对不同套种模式油桐幼林的树高、地径、分枝数、分枝长度、分枝粗度等生长性状分析可知(表1和表2),不同套种模式对油桐幼林生长影响差异各不相同。

油桐+玉米、油桐+红薯和油桐+黄豆3种套种模式与对照(不套种)相比对油桐幼林树高存在极显著差异(F=21.95**,P=0.0001)。对树高影响最大的是油桐+玉米套种模式,其次是油桐+红薯,油桐+黄豆,对照处理(不套种)油桐树高最差。油桐+玉米模式油桐树高是对照的2.33倍,油桐+红薯和黄豆分别是对照的1.75倍和1.67倍。油桐+玉米、油桐+红薯和油桐+黄豆套种模式与对照处理差异极显著,油桐+玉米与油桐+红薯和黄豆间差异极显著。

油桐+玉米、油桐+红薯和油桐+黄豆3种套种模式与对照(不套种)相比对油桐幼林地径都有极显著差异(F=20.10**,P=0.0001)。3种套作模式间差异不显著。3种套种模式油桐地径为8.89~32.18mm,对照处理仅为7.93~17.26mm。

表1 不同套种模式对油桐幼林树高和地径影响

2.2 不同套种模式对油桐幼林分枝数、分枝长度和粗度生长影响

油桐+玉米套种模式与对照处理相比分枝数差异显著(F=3.13*,P=0.0463)。3种套作模式间差异不显著,油桐+红薯和油桐+黄豆与对照处理差异不显著。不同套种模式下,油桐分枝率也存在一定差异。油桐+黄豆模式分枝率最大为44.4%,油桐+玉米和油桐+红薯模式差异不大,对照分枝率最低为11.1%。就单株分枝数而言,油桐+玉米模式分枝数最多,一般为4~5个分枝;油桐+红薯和油桐+黄豆模式分枝数差异不大,一般为2~6个分枝,个体间差异较大;对照处理分枝数最少,仅为2~3个分枝。说明在油桐幼林地套种红薯、黄豆和玉米均能促进油桐幼林分枝。

不同套种模式油桐分枝长度存在差异(F=45.94**,P=0.0001)。油桐+玉米模式与其他两种套种模式及对照相比存在极显著差异。油桐+玉米模式分枝长度最大,一般为78~126cm;油桐+红薯和油桐+黄豆两种模式间差异不显著,一般为18~97cm;对照处理分枝长度为24~72cm。说明油桐+玉米模式更利于油桐枝条生长。

不同套种模式油桐分枝粗度存在差异(F=17.06**,P=0.0001)。油桐+玉米和油桐+红薯模式与油桐+黄豆模式和对照处理差异极显著。油桐+玉米和油桐+红薯模式分枝粗度无显著差异,分枝粗度一般为5.02~16.28mm。油桐+黄豆模式和对照处理也无显著差异,分枝粗度一般为4.80~12.84mm。

表2 不同套种模式对油桐幼林枝条生长影响分析

3 结论与讨论

林农套种不仅减少了水土流失,提高了土壤的有效水贮量,而且对作物的施肥、中耕除草,加快了土壤的熟化和改善,为林木生长创造了条件[13]。很多研究证实了这一点,如赵英等研究表明南酸枣和花生间作促进了南酸枣树的生长,株高、胸径和树冠均较单作增长快,大树比小树增幅更大。与单作花生相比,间作导致花生主茎伸长,分枝次数与叶片数减少,并进而影响其产量和生物量[14]。油茶与花生和红薯间作提高了油茶的新梢长和树高,增加了油茶幼林生长量[15-16]。南方红豆杉与玉米间作有效提高了造林成活率和生长量[17]。本试验结果与上述研究结论一致。油桐+玉米、油桐+黄豆和油桐+红薯3种套种模式均表现出对油桐幼林树高、地径、分枝数、分枝长度和分枝粗度等生长性状有促进作用。其中以油桐+玉米套种模式效果更好,尤其是对油桐的树高及分枝长度两个生长性状影响更大。

参考文献

[1]卢琦,阳含熙,慈龙骏,等.农桐间作系统辐射传输对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生态学报,1997,17(1):36-44

[2]李锴,乌志颜,齐鑫淼,等.赤峰南部浅山区经济林复合栽培模式经济效益初步分析[J].内蒙古林业科技,2013,39(4):23-27

[3]王贵斌,曹福亮,程鹏,等.不同银杏复合经营模式土壤肥力综合评价[J].林业科学,2010,46(8):1-7

[4]徐舰.柑桔、银杏不同复合经营模式生长效益评价[J].经济林究,24(2):32-34.

[5]蒋建平.泡桐树冠结构及其对主干生长影响的研究[J].泡桐, 1986(2):1-10.

[6]竺肇华,陆新育,熊耀国,等.泡桐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泡桐,1984(试刊): 3-12.

[7]陆新育,陈绍信,刘正超,等.泡桐根系分布、生长特点及其与作物根系关系的研究[J].泡桐与农用林业, 1990(2):1-6.

[8]占志勇,汪阳东,陈益存,等.油桐良种选育及其无性繁殖技术研究进展[J],林业科技开发,2010,24(6):9-14.

[9]赵斌.油桐的嫁接繁殖技术[J].种子, 2005, 24(8): 118-120.

[10]谭晓风.油桐的生产现状及其发展建议[J].经济林研究, 2006, 24(3): 62-64.

[11]黄福长.国内外油桐发展现状[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9(3):83-87.

[12]王槐清.重庆市云阳县桐粮间作模式及效益分析[J].中国西部科技,2009,8(18):1-2.

[13]王玉娟,雷小林,周文才,等.间种对林地土壤理化性质及树体生长的影响研究概述[J].湖北林业科技,2011,(4):40-44.

[14]赵英,张斌,王明珠.农林复合系统中物种间水肥光竞争机理分析与评价[J].生态学报,2006,26(6):1792-1801.

[15]陈永忠,王玉娟,王湘南,等.间种对油茶林地土壤理化性质及幼林生长量的影响[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5(5):117-120.

[16]王玉娟,陈永忠,王瑞,等.覆草间种对油茶林土壤养分及生长量影响的主成分分析[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0,30(6):43-49.

[17]曹卫红,曹基武,尹检华,等.间作玉米对南方红豆杉生长的影响[J].湖南林业科技,2013,40(5):45-47.

(责任编辑:郑京津)

猜你喜欢
油桐枝叶生长
又见油桐林
樱花谷
碗莲生长记
枝叶
生长在哪里的启示
生长
柳杉枝叶化学成分的研究
黄花三宝木枝叶化学成分的研究
《生长在春天》
湘西州森林生态研究实验站国家油桐种质收集保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