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有效性

2015-05-30 17:51王敬贤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 2015年4期
关键词:启迪语文课堂文章

王敬贤

小学语文课堂朗读可以帮助学生合理利用语言,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语文教师应注重朗读活动的重要性,在初次朗读中鼓励学生进行整体感知,进而通过深读来理解文章中的深刻含义,以帮助学生深刻品读文章,实现感悟的个性化,引导学生积极主动进行阅读,启迪智慧,提升语文教学的成效。

之所以要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开展朗读教学,就是为了帮助学生合理应用语言,熏陶情感、启迪地位,帮助小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在朗读教学中,不仅强调朗读数量,更要注重朗读质量,让学生积极主动投入朗读活动中,张扬个性、自主学习、发挥自我,充分体验语文朗读活动为自己带来的有利之处。但就现阶段我国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活动的实际情况来看,小学语文的朗读教学还存在许多问题:

一方面,很多教师都没有意识到朗读活动的重要性,仅仅将其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环节,指导学生集体朗读,朗读完毕后,教师就逐词逐句地为学生进行分析和翻译,没有真正发挥朗读教学应有的作用;另一方面,学生只是一个机械的“朗读者”,无法实现情感与心灵的碰撞,没有更深层次地探索朗读教学的内涵。除此之外,该种传统的朗读模式也是无法提升学生朗读兴趣的,很多学生对此还存在抵触心理,这也是朗读教学成效一直难以提升的重要诱因。

1. 在初次朗读中鼓励学生进行整体感知。初读可以让学生感知文章中的韵味,因此初读一直都是朗读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带领学生学习课文中的字词,理解文章中语句的正确含义,同时还要帮助学生从整体上进行感知,帮助他们理清学习思路。为此,在上课开始,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一定的任务,让学生可以带着问题进行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寻找问题的解答方式。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该尽量组织学生来自主朗读,对于较短的文章,可以多读几遍,对于较长的文章,朗读三到四遍即可。在学生朗读时,教师不能放任自流,应该予以合理的指导,小学生由于年龄与认知水平的限制,朗读能力有限,必然会遇到各类问题,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朗读完毕后一起向教师提问,大家共同探讨出相关的解决方式。如果教师发现学生的朗读存在问题,也要及时委婉地指出。

2. 通过深读来理解文章中的深刻含义。在初读完毕后,即可进行深读,对于学生存在疑惑的地方,教师要避免直接给出学生解决的方式,这样是无法锻炼学生的思维活动的,也很容易让他们养成依赖习惯,不会思考,这对于学生以后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存在的疑惑为学生提供正确的思路,让他们按照教师给出的思路进行朗读,探讨出问题的解决方式,体会到朗读带给自己的收获。再次朗读时,教师要帮助学生理清文章思路,分析文章每个部分的作用,明确各个部分的联系,深刻的分析文本。这一过程完成之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表达出自己对于这篇文章的看法,这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活动,对于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成效也是非常有益的。

3. 深刻品读文章,实现感悟的个性化。品读可以帮助学生深刻体会到文章中蕴含的深刻情感,与作者实现心灵交流,体会到文章的中心思想,产生相应的情感共鸣,实现情感的生化。在朗读时,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从深层次来分析文章中的思想,指导学生利用语言进行联想,让枯燥的语言符号变得直观、鲜明起来。在深刻品读过程结束之后,可以让学生自己重组出新情境和意境,这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此外,在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之下,教师需要将朗读教学与精讲适当结合起来,在朗读活动中融入理性思考模式,这既可以让学生对文字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也可以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总而言之,朗读教学属于小学语文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朗读能力与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是息息相关的,但是,很多教师都未意识到朗读教学的有效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必须要注意改变这一现状,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阅读,启迪智慧,提升语文教学的成效。

猜你喜欢
启迪语文课堂文章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季羡林的养生启迪
广义RAMS解读与启迪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