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海洋渔业发展策略研究

2015-05-30 14:15周斌颖裘凯薇王森辉戴侃黄敏霞
2015年45期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

周斌颖 裘凯薇 王森辉 戴侃 黄敏霞

摘要:生态文明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以造福自身的过程中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取得的全部成果,它表征人与自然之间相互协调、共存互荣的进步状态,是人类对于自然的态度和行为超越了敬畏自然、反思了征服自然而最终走向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性的价值取向。在生态文明的大框架下,作为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浙江省的海洋渔业将如何寻求一条符合时代要求的生态发展之路成为了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焦点。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渔业企业;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

浙江省作为东海的滨海省份和长三角核心省份,其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及地理优势,为其在渔业养殖、水产品加工以及对外贸易方面带来了极大的便利。2011年浙江省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的建立更加确立了海洋渔业在未来十数年间发展的重要性,然而随着传统渔业经济鱼类资源的衰退,那些曾经的得天独厚也会悄然变得捉襟见肘,渔业发展也面临着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严峻问题。

一、发展现状

浙江省作为东海的滨海省份,渔业发展起步早,力量雄厚。以宁波为例,早在新中国成立时,宁波市海洋渔业的产量约为1万吨,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尤其是“八五”期间,以年均27%的速度递增,1996年全市水产品总量达到55.2万吨,产值35.43亿元。其中海水产品产量达到51万吨,产值32亿元渔业产值占全市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已从“七五”末的不到五分之一上升到“八五”末的近三分之一①。

如今,远洋渔业已经成为宁波市外向型渔业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根据宁波市海洋与渔业局发布的官方数据,截止到2010年12月,宁波市具有农业部远洋渔业资格企业6家,共从事11个远洋渔业项目,外派远洋渔船31艘,总功率14341千瓦,实现产量3.58万吨,产值3.28亿元,作业海域涉及北太平洋、东南太平洋、缅甸、乌拉圭和印尼的管辖海域②。由此可以看出,宁波市渔业企业已经初步形成了捕捞、运输、加工、销售、后勤补给一条龙的海外渔业发展体系。

但是以往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以及单纯追求经济效益的经济增长模式也给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众多后患。

1.海洋环境恶化,经济效益降低

一是养殖效益大不如前。随着传统渔业发展,受到污染的海洋环境导致单位水域面积产鱼量大大降低,鱼类品质也受到影响,养殖型企业效益大不如从前。其次,内陆养殖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由于工业的不断发展,内陆河流的排污口大大超过以往,内陆养殖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这种破坏不仅对于外荡养殖具有十分严重的影响,对水塘养殖影响也十分明显。

二是捕捞量大大降低。海洋生物锐减是海洋环境污染导致的直接结果。商业的发展同时也预示着全球水产品安全、沿海水质和生态系统稳定性将遭受的严重威胁。工业污染、生活废水等陆地污染源不断排入海洋,导致海洋生态系统中的物种正在加速消失。目前捕捞的鱼类中有29种在2003年都被认为数量锐减,捕捞量下降了90%,甚至更多③。

三是水体富营养化严重。人类过度排放的污水和水产养殖过程中过度发放的饲料使得营养物质在水体中富集,促成赤潮生物的大量繁殖,而会引发赤潮。一些赤潮藻类会产生粘性物质,而影响鱼类呼吸,导致海洋生物窒息死亡。赤潮发生后,过量的藻类覆盖整个海面,而会导致下层水严重缺氧,海洋生物呼吸困难,同时有些赤潮生物具有毒素,对鱼虾贝类有直接危害作用。

2.资源问题突出

一是资源退化。海水酸化会使海洋生物多样性下降超过30%。海水的正常PH值稳定在7.9和8.4之间,当PH值低于7.8,有钙化物甲壳的海洋生物便会受到影响。由于人类活动大量排放二氧化碳,海水的平均PH值降到7.8可能会在本世纪末出现,而导致海洋生物数量锐减④。同样,过大的捕捞强度也导致了水产品捕捞量严重下滑,亏损严重,单船经济效益往往不足单船柴油费和人工成本。即使政府出台了有关柴油与船只的补贴措施,也往往仅够维持船只固定设备的支出。

二是资源利用程度低。首先,水产品加工中,低价值水产品由于深加工而带来的固定成本的支出往往是入不敷出的,因而往往会以冰鲜品的原生生态进入市场销售,几乎没有任何附加价值。而海洋水产品中的鱼、蟹、虾类等加工下脚料不仅富含对人体健康十分有益的蛋白质和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维生素类等营养成份,经过特殊加工处理,再配以适当辅料,是开发适合老人和儿童食用保健产品的良好原料。但对于这类下脚料,企业往往忽视其中的价值,而造成资源的浪费。再者,企业的加工环境也不尽如人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产品的品质,甚至于外部环境的恶化,原料的安全也堪忧。

3.发展环境堪虞

一是规模经济效益难以形成。养殖型企业一般为分散个体户,其自身抵御风险能力薄弱,风险意识不强,受自然灾害侵袭严重。即使在象山这种高密度养殖地区,成立相应的行业协会,也难以发挥其实际效用。而从个体规模来说,养殖面积不断缩小,同一平米的水域成本大幅上升。随着国家确立保护耕地的指导方针以及土地红线政策实施,水产养殖用地和粮食用地的冲突愈演愈烈。由于耕地面积的限制,在开发新的水塘时限制条件增多,在养殖规模上较之之前,难以有大的突破。其次是渔业配套设施建设问题。为了实现渔业现代化发展,建设管理房、实验室、现代温室大棚等基础设施都是十分必要的。但是这与现存土地规划管理的用地指标存在严重矛盾。

二是劳动力矛盾突出。渔业捕捞行业经济投入大,经济效益较低,且人身安全得不到切实保障,导致目前大多数年轻的渔民不愿意再从事渔业生產工作,而使得渔业企业不得不雇佣外来人员,但是这一部分人群技术认知低,对各项作业完全不熟悉,使得捕捞渔船多面临用工荒的问题。而处于捕捞作业的专业性,企业对于熟练工的需求更大,而增加工资来留住老工人似乎成了唯一可行的办法。这就增加了企业的作业成本,使得企业的经济效益降低。

4.作业结构不合理

一是有发展潜力的渔捞作业力量不强。据1995年底统计,宁波全市线外作业大马力渔船达1697艘,其中以底拖作业为主的达1616艘,占95.23%;底拖产量为29.51万吨,占当年捕捞总产量的69.96%。底拖作业是一种损害资源型的捕捞方式,但是近几年,以此种作业方式的底拖渔船数量急剧增加,而造成了近海的底层鱼类资源几乎遭受毁灭性的捕杀。而另一方面,宁波市渔业企业从事灯围作业的船只数量较少,还没有充分加以利用。事实已经在作出这样的预示,即1996年由于东海底拖作业的当家产品——带鱼在遭受过度滥捕后资源减少,出海渔船产量锐跌近1/3,使许多从事底拖作业的船只陷入了困境,暴露出以底拖为主作业结构在海洋捕捞生产中所表现出的脆弱性⑤。这种作业结构对我市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将是一大障碍。

二是对外贸易问题。首先,渔业对外贸易受国外经济波动影响大。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來,世界经济的波动对中国的影响越来越大。宁波渔业企业也不例外,柴油等原料价格的上涨使得其盈利水平下降,甚至导致严重亏损,企业可能因此缩小生产规模,降低行业经济活力。再者,绿色壁垒明显。“绿色壁垒”成为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最大挑战之一,宁波是外贸发达的水产大市,也深受其害。“绿色壁垒”从理论上看,适当水产品标准有利于渔业发展,但是有些国家以此为借口实行隐形的贸易保护,实际上限制了进出口贸易型渔业企业的发展,对双方都不利。

二、海洋渔业发展策略有利条件与制约因素

“从量上来讲,中国可以自称渔业大国,但从质上来讲却不敢当。中国渔业发展具有众多制约因素。”中国农业部渔业局副局长崔利锋2011年召开的中国首届海洋渔业金融国际论坛上如此评价中国的渔业现状。

的确,中国渔业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水厂品养殖产量和水产品出口量均占据第第一位。从量上说,中国可谓第一渔业大国,但是渔业产业发展质量不高。目前,中国渔业的发展也收到诸多因素制约。

(一)自然因素

1.海洋环境污染

我国不仅是陆地大国,也是一个海洋大国。可管辖海域面积300万平方公里,是我国的“蓝色国土”;大陆海洋线达18000公里,面积较大的海岛有7000多个,在海底区域还拥有数万平方公里的多金属结核矿区。海上石油资源量和天然气资源量分别占全国总量的23%和30%,海水淡化量和冷却用水量迅速增长。因此,海洋环境对于我国未来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海洋环境本身的健康状况,更是直接关系着渔业企业乃至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近几年,随着沿海经济带的发展和海洋开发力度的增大,越来越多的废弃物排入海洋,不断影响着海洋环境,甚至远远超过了海洋环境的承受力,加速了海洋环境的恶化。大面积的海水污染不仅使得生物物种减少,渔药的普遍推广和适用已经严重影响了我国的水产品质量。有调查监测表明,我国附近海域的水质污染已经十分严重,约有200000平方千米的近海海域受到污染,其中东海海域的超标率达到了81%,为我国四大海区中水质最差的。

2.海洋生物锐减

过度捕捞会造成海洋生态系统的恶性循环:生态系统中经济价值高的种类过度捕捞后,人们必将转向价值较低的种类,而当这些种群又濒临枯竭时,捕捞目标又会转向价值更低的种类。如此以往,势必造成渔业资源的枯竭。事实上,和十多年前相比,包括和宁波市濒临的东海渔场在内的我国四大渔场已经名不副实,严重退化。从近海捕捞来说,海洋捕捞量已经连续多年“零增长”,数位专家甚至预言,在2013年出海也将维持薄利甚至出现亏损。

(二)经济因素

1.增长方式粗放

海洋渔业企业投入高,但是效益低。近些年,拖网捕捞和定置网作业的作业数量有增无减。拖网作业是用渔船拖曳囊袋型网具,迫使捕捞对象进入网内的捕捞作业方式。这种捕捞方式对生态的损害最大,它让海底一定大小的所有生物都无法幸免,尤其是底层鱼类和传统鱼类资源的衰退最为严重。拖网捕捞在捞走大量余下的同时,还破坏了海洋生物赖以生存的海底家园,使得海洋生物难以生存。定置网作业是一种非法的捕捞方式,鱼儿一旦进去就很难再出来,并且大小通捕,会对海洋生物造成毁灭性的打击。同时,宁波渔业企业的捕捞产品量多质却不高,效益并不理想,渔业企业的粗放经营显而易见。

2.产业体系不完善

经济鱼类品种单一,且单位水体养殖量往往超过其应当养殖数量,布局结构不合理,而使得水产动物抗病能力降低,灾害流行。

浙江水产品加工公司林立,但是加工业发展速度缓慢,加工层次也较低,海洋鱼类产品仍以鲜销为主,加工品比重较低,而且加工品技术含量第,没有开拓鱼类资源在医药、生物等领域的深层价值,高品质产品匮乏,在海洋生物产品深加工方面的基础研究和科学技术相当薄弱,海洋产品开发力度有待加强。

三、加快渔业发展的对策策略

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对海洋渔业资源拥有极大的依赖性,但是海洋渔业资源却是有限的,海洋生物的再生也需要一个过程。随着渔业发展程度的不断提高和渔业企业环境的变化,渔业部门、企业及渔民都不得不面对资源、环境和生态理念的多重冲击。在生态文明时代,原有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明显已经不再适应时代发展。在这种背景下,海洋渔业在今后的发展中更应当明确自己的发展之路。

(一)科技兴渔

当今是科技时代,现代科学技术正在逐步改变世界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海洋渔业也只有依靠科学技术才能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

(1)研发创新深海捕捞技术。

目前浙江省最常规的渔船,无论是底拖网还是底层流刺网基本都在近海90米水深处进行捕捞作业。这种生产状况必然会造成对海洋高密度的破坏性,导致海洋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破坏。要改变这一现状,各个渔业企业应研发、引进现金的“深海笼捕”等现金技术,不仅可以开发深海资源,创造更高的经济利润,而且可以降低近海捕捞的压力,保护近海的生态环境。

(2)加快培育渔业养殖技术。

浙江省的渔业企业传统养殖模式单一,品种单一,并没有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高效、安全、生态、健康的生产模式。而传统的养殖技术已经不能适应我国对水产养殖发展的要求,其单位面积产量难以大幅度提高,水产品质量下降,而导致环境污染和实务污染,对人类食品安全问题造成了威胁。发展集约式养殖,健康养殖技术,推广和应用先进健康的养殖技术和模式,使得渔业资源得到有效增加,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从而将对解决我国人口的食物保障问题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3)转变水产品精深加工模式。

水产品精深加工业具有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高市场占有率的特点。发展水产品精深加工业,一方面,提高水产品的技术含量,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另一方面,可以拓展加工范围,加快低值产品的利用,在饱活、净化和消毒基础上,进行多样化的开发。

(二)品牌开发

自从我国加入WTO,国内外水产品市场竞争激烈,水产品生产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在良莠不齐的渔业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加快品牌建设无疑是重要的手段。只有建立了独立的品牌,才能切实增强企业自身的竞争力。

一是增强企业品牌意识和创新能力。渔业企业应当确实认识到品牌建设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加大对自身品牌的宣传投入,扩大自身的市场知名度和占有率,增强自身的创牌能力。

二是夯实品牌建设基础。渔业品牌建设必然建立在企业自身雄厚的实力基础之上。因此,企业必得提高自身集约化和现代化水平。一是从市场和消费者需求出发,创建自身各具特色的水产品品牌;二是企业应当严格之行国家标准,遵照国际标准,按照“优质、高效、安全、生态”的要求,进一步完善自身水产品的安全保障制度;三是企业应当发展保护好现有的品牌,进行严格管理,不断提升品牌的质量,努力争取“名牌产品”、“生态品牌”等特色品牌。

三是建设自主品牌。自主品牌和知识产权是一个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象征。企业应当产学研结合,促进科技创新,增加对科技的投入,引入高端渔业管理人才,研发新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争创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名牌产品。

(三)可持续发展

渔业水域的生态环境是水生物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是渔业发展的基础。水域的污染会严重影响捕捞业、养殖业和育苗业的发展,影响水产品质量,从而影响渔业企业的发展,加剧渔业资源的衰退。因此,企业必须重视渔业污染事故的发展,遵循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是完善污染物处理设施。企业应当加强自身污染治理能力,积极参与江河、生态环境的保护活动,防止污染进入海洋环境。同时加快自身产业结构升级,加快环保生态型养殖业的发展。

二是更新观念,综合发展。企业应当自觉地抵制破坏海洋环境的行为,加强生态养殖理念,走综合开发之路。另一方面,企业要大力发展高产量、高效益的名特优养殖品种,实施创新生态养殖模式,切实提高综合经济效益。同时,企业还应当注重自身的水产加工水平,加大在水产方面的投入,加强对水产品的深层开发,延长加工业的发展。

四、进一步分析与讨论

我们不难发现,生态问题是渔业有关利益各方都普遍面臨的大问题。在海洋与渔业局《宁波市“十二五”现代渔业发展规划》中除优化产业结构之外重复强调的便是生态问题和发展生态渔业。《规划》指出渔业多功能性是渔业及其发展的客观属性,渔业的基础性地位决定了其在经济功能上,保供给、扩就业、促增收的作用仍然十分重要;但随着海洋经济建设和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渔业与食品产业、海洋产业、生态产业、健康产业与旅游产业等相关产业的关联度更强,拓展渔业在休闲娱乐、生态修复、水生野生动物保护、渔文化、工业原料、海洋牧场的碳汇渔业等多功能性的要求更加迫切,在继续提升渔业经济效益的同时,将更加突出渔业的生态和社会效益。《规划》更是把发展环境友好、质量安全的水产健康养殖业作为“十二五”首要任务。

纵观目前浙江渔业,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沿海、城郊优良的渔业水域、滩涂被大量占用,传统的养殖区域受到挤压,旅游、航运等产业开发与渔业发展的矛盾日益尖锐;捕捞渔船多、渔民转产转业安置困难的现状加剧了渔民生产生活与资源保护的矛盾和难度,海洋捕捞渔民面临转产转业的压力增大,减船转业的难度增大,渔业生产成本上升,渔民生产生活面临较大困难。资源与环境的刚性约束将成为今后长时期制约浙江渔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生态问题敲响警钟!(作者单位:宁波大学)

“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14R405003

注解:

① 常益民,范民生,叶寄辰,赵世养.宁波市海洋现状、问题及可持续发展对策思考[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1997(04).自然科学版

② 宁波海洋与渔业局,宁波海洋渔业发展现状与对策[EB/OL].http://www.fishery.org.cn/fishery/article.jsp?id=1311649075424.2011-07-26

③ 鲍里斯·沃姆,生物多样性丧失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R],科学.2006-11-03

④ J.M.Hall-Spencer.海水酸化使海洋生物种类锐减[R].地质学会会刊.2010-8-26

⑤ 常益民,范民生,叶寄辰,赵世养.宁波市海洋现状、问题及可持续发展对策思考[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1997(04).自然科学版

参考文献:

[1]常益民,范民生,叶寄辰,赵世养.宁波市海洋现状、问题及可持续发展对策思考[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1997(04).自然科学版

[2]韩增林.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文集[C],海洋经济出版社.2007.

[3]周志强.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J].农业经济.2010(05).资源配置

[4]仓定稳,仓定中.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与海洋环境保护.[J].科技经济市场.经济研究

[5]翟波.海洋资源与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J/OL]http://wenku.baidu.com/view/c5ef900f52ea551810a687f6.html

[6]郑斯思,谭春兰.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进展.[J]山东农业科学.2011

[7]何捷.我国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水产科学情报.2006

[8]贾明明.我国渔业发展的问题、原因及对策研究.[J/OL].海洋信息.2008

[9]戴振铎.舟山新区背景下现代渔业发展问题研究.[J].浙江海洋学院.2013

[10]章世秀,章棋,张燕媛.我国水产业发展史平综合评价及对策探讨——基于国内发展和对外贸易的视角.[J].安徽农业科学.2012

猜你喜欢
生态文明建设
古丈毛尖制茶工艺的调查报告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地方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价值的意义
浅析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要求
道家思想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制度自信的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