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创意产业供应链协调评价模型的构建

2015-05-30 11:44张海永
2015年5期
关键词:文化创意

张海永

摘要:产业链不协调已经成为阻碍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问题。文献主要研究了制造业的产业链协调模型,缺乏针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研究。本文从产品、人员、组织等三方面识别了文化创意产业链中的五种矛盾冲突:艺术性与商业性、熟悉性与新颖性、垂直整合与灵活专业性、个人灵感与创造性体制、需求探寻与市场建设。这五类冲突是文化创意产业链需要协调的核心内容。基于这些冲突,本文构建了一个基于冲突的文化创意产业链协调评价模型,用于评价我国文化创意产业链的协调程度。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供应链协调;模型的构建

引言

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随后,我国文化创意产业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时期。但是,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主要是量的增长,而缺乏质的提升[1]。要实现文化创意产业有质量的发展,关键是要实现整个产业供应链的协调。因此需要构建协调评价模型来评价当前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供应链的协调性。

沈望舒[2]认为,我国文化产业在取得一定成就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共性障碍来自产业链建设的缺失和不完善;冯华等[3]指出构建完整的产业链是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方向;黄学[4]等认为产业链之间的配合和协调是“创意”在产业内贯穿的基本条件。但他们没有提出供应链链协调性评价问题。本文将从产业链的角度出发,从文化创意产品、人员、组织三个方面识别出文化创意产业链中存在的冲突——文艺性与商业性、熟悉性与新颖性、垂直整合与灵活专业化、个人灵感与创造性体制、需求探寻与市场建设,并基于这些冲突构建文化创意产业链的协调评价模型。

文化创意产业与制造业在供应链协调方面的比较:

产品和组织特点的不同使得文化创意产业与制造业在产业链协调方面有很大的不同(由于文化产业一般使用“产业链”一词来表述制造业中“供应链”的概念,因此本文中的产业链协调等同于供应链协调)。

(1)产品方面

首先,价值来源不同。文化创意产品是经验商品,它的价值源自主观体验,价值判断主要依靠感知和情感;而制造业产品是实用产品,实用性定义了产品特征和用途,价值判断主要依靠产品的实用性能[10]。

其次,质量评判标准不同。文化创意产品消费者主观体验的不可预测性使得要识别和建立明确的质量标准是极其困难的;而制造业中,实用性可以允许系统地比较不同的产品,它为明确的、相对固定的质量标准的出现提供了基础。例如,一双鞋子的质量可以从耐久性来评判,而一部电影的质量却很难有确定的评判标准。

(2)组织方面

首先,人员构成不同。文化创意企业是知识密集型的,是创新驱动的,对人员的知识水平及创新能力要求很高;而一般的制造企业是劳动密集型或资金密集型的。因此管理創造性资源成为文化创意企业面临的一个关键挑战

其次,生产过程不同。文化创意产品的创作主要依靠创意人员,创作过程难以监测和控制;制造业产品大都是标准化的产品,生产过程易于控制。制造业组织一般采用标准的流程来进行人员管理,其需要协调的问题是流程的问题;而文化创意组织内的人员具有高度的专业性,流程管理可能会限制他们的创造性,这是文化创意组织面临的需要协调的主要问题。

传统制造业供应链协调性的评价,大都从功能的角度出发,构建评价模型。而与传统制造业相比,不论从产品还是企业方面,文化创意产业都与之存在很大的差异。文化创意产品具有无形性和非实用性,文化创意企业具有更强的专业性和创新性[5,6]。因此评价文化创意产业链的协调性,不能参照基于功能的协调评价方法。本文拟从文化创意产业链中存在的冲突出发,构建基于冲突的协调评价模型,如图1所示。

图1文化创意产业供应链协调评价模型

该模型具有全面性和针对性强两个特点。

全面性:从产品、人员、组织三个方面来构建评价模型,能全面地对产业链的协调性进行评价。其中艺术性与商业性、熟悉性与新颖性是文化创意产品创作中需要平衡的协调,垂直整合与灵活专业化、个人灵感与创造性体制、需求探寻与市场建设涵盖了创意人员、创意组织两个方面。

针对性强:传统供应链的协调评价模型侧重从功能角度来评价供应链的协调性,而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内容为王”的产业,从产品创作到企业运作都与传统制造业截然不同。本文针对文化创业产品、产业的特点,从冲突的角度出发,构建文化创意产业协调性的评价模型,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结语:我国文化创意产业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但同时也存在着不协调的问题。本文针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特点,从产品、人员、组织三个方面识别了文化创意产业链中存在的冲突,并构建了基于冲突的协调评价模型,以期对我国文化创意产业链的协调性进行评价。本文的不足之处是没有通过实证来验证该评价模型的可行性,这也是后续工作中有待完善的。(作者单位:中南大学商学院)

参考文献:

[1]张京成.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12)[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2.

[2]沈望舒.完善产业链——决定中国文化产业未来的战略关键词[C].北京:北京文化产业发展——2009北京文化论坛,2009.

[3]冯华,温岳中.产业链视角下的我国文化产业发展[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1(5):82-86.

[4]黄学,刘洋,彭雪蓉.基于产业链视角的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平台研究——以杭州市动漫产业为例[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3,34(4):52-59.

[5]Joseph Lampel,Theresa Lant,Jamal,Shamsie.Balancing act:Learning from organizing practices in cultural industries.Organization Science,2000,11(3):263–269.

[6]Storz C.Dynamics in innovation systems:Evidence from Japans game software industry[J].Research Policy,2008,37(9):1480-1491.

猜你喜欢
文化创意
“互联网+”与服饰产品设计人才培养
湖州传统糕点的视觉审美及其文化创意研究
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策略探析
迪士尼主题乐园的创意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