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诗,美而幻

2015-05-30 05:42耿林莽
散文诗 2015年4期
关键词:梦幻散文诗虚构

耿林莽

最近,散文诗刊要发我的一组近作,来函片询我的”散文诗观”我是这样写的;

“散文诗是什么呢?

是感觉,是印象,是情绪,是思想与情感波动的流,是外部世界与心灵世界的汇聚点,是现实与梦幻凝聚在一起. 而又轻轻飘走的一缕烟!美而幻。”

她概括的,其实是一章散史诗的诞生过程,是她的“发生原。”

感觉,印象,情绪,都是主观的,是涛人在接触外部世界寸产生的“主体反应”。这里所说的“外部世界”,便是通常所讲的“生活”生活是源泉,但电仪仅是源泉。只有当它触及到诗人的“感觉、印象、情绪”,引起他心灵的主体反应,即思想与情感的波动”时,才会有诗情的萌生,外部世界是共性的存在,诗人的“心灵世界”则是个性化的独特而诗必须是“这一个”,不可以千人一而 九寒沟很美,但您的诗如只有人所共见、人云亦云的那一点“共性”,便不足为奇了' 心录化,我心H中的“这—个”,才是必须强调的。

不妨回忆我一章散文涛的产生过程。

我自幼生活其中的家乡小城,一条条街道,全由灰色瓦桅的房屋连接起来。以后住过的城市,如徐州、蚌埠、济南等型,也莫不如斯这便是外部世界提供给我的“生活”的原型。在艳阳高照的白昼还好,一到落口黄昏,烟雾迷茫.便有一种阴郁、压抑压感油然而生,这就长期间孕育了我的主体反应”。灰蒙蒙的色调,“历史的苍茫感朦胧其问”,《屋顶漂浮》这章散文诗得以产生 屋顶原是静止不动的,而我感受到的是“漂浮”,这便有了一章散文诗的核心“意象”我写到屋顶上匍匐的瓦片,“终其一生,脊背阴冷,宛若坟匠”:写到夜深时刻传来座钟的敲击声和老人的梦呓,以及月光如水、夜深人静时座顶仍“像鸟义像船,还在那里悠悠地悠悠地晃动”……所有这些,构成了一种氛围、一种情调、一幅意境深远的画图似乎,隐约其间的.已不仅仅是漂浮的屋顶,而且是“漂浮的人生”了。我想,这可能便属于心灵世界所派牛出的诗意性了 “美而幻”,指此。

“现实与梦幻的凝聚”,则是虚实关系的处理散文诗是诗,如同欧阳江河所言,诗,“站在虚构一边”与纪实性散文不同,与新闻报道更是两股道卜行的车 传递信息,告诉你某件事情的经过,恐非涛的任务所在。而在中同,有人总想以对媒体的要求来要求文学作品,有人热心提倡“报告体”。或也与其影响有关。而“站在虚构一边”的散文诗对之并不那么热心,却要追求“与梦幻的凝聚”。我所谓的“梦幻”,主要指想象力的介入。想象力从哪里来,其实也是从生活中来,是诗人在现实人生的体验中,长期积累而得,是他创作仓库中的“库存”生活经验越丰富,想象力驰骋的空间就越广阔。就我的创作实践而言,局限丁一时一事的具体之实构思的作品很少,且往往效果欠佳,从宏观视野、广阔空间汲取素材,调用细节,展开思考,浮想联翩的构思方式,常能取得更大的自由,获得丰富的构思资源。所谓虚构,其实就是扎根于更宽阔的生活而上,经过提炼、综合、变形、重组的过程。所取得的更集中、更典型、更能透视本质真实的作品。所以,我说,散文诗不是再现,也不是表现,而是创造,是艺术的创造、诗美意境的创造:“美而幻”,便是她的“完成式”。

不妨再回忆一章散文诗的构成。

《一人无语独坐》,这是我在物质喧嚣与精神滑坡的人性异化,大自然遭遇严重污染、破坏的生态环境下,绘制出的一幅“美而幻”的乌托邦图案。"混沌初开,世界睁开了眼睛。……鸟声是高树上飘下的一片叶子,被昨夜的雨水濯洗得青翠,带给世界每一声问候丹顶鹤的I -色之羽,驮来了黎明”,一切都是原始,人也是“人之初,性本善”,“人,一人。一人无诘一人无语独坐”,何以如此强调“一人”呢?因为,这是物质至上时代集体乔噬了个个性自由的极度喧嚣中的一种精神挣扎,是现代人保持个性独立和回归自然愿望的一种形象化、悄绪化的表达。看想来,诗似是与时代脱节的,其实,她乃是直击时代病灶的一种曲折的延促,是现代人对于充满宁静美好的世界的向往。是这种向往望梅睛渴的“聊以自慰”而已。

在我的散文诗观中提出的“美而幻”这个慨念,如果换一个提法可能较易理解,那便是人们常说的“意境”王国维蜕:“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强州意境中国诗学的一大特色。我以为,就散文诗而言,善于营造意境,对维护主体和客体、现实与梦幻的凝聚,形成诗之整体美与在场感,都大有益处 散文诗以美为出发点和依归,散文诗“站在虚构一边”,她所创造的意境,便应该是“美而幻”的了。

猜你喜欢
梦幻散文诗虚构
梦幻之彩
散文诗八骏
融媒时代,如何正确地“非虚构写作”
虚构的犹太民族?
梦幻鞋旅
论文学创作中的虚构
梦幻童年
真正非虚构的叙述
梦幻西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