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明凯
摘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党对高校领导的根本制度,是我国高校领导体制长期探索和实践的历史选择,贯彻落实好这一制度对于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对高校的领导、完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促进高校科学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贯彻落实;党委领导;校长负责制;认识
2014年10月,中办印发的《关于坚持和完善普通高等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对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进行了完善,并就进一步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提出了要求、作出了规定,体现了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體现了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体现了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要求。实践证明,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符合我国国情和高等教育发展规律,是依法治校的必然要求,是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核心内容,是高校科学民主决策的必要路径。
一、关于贯彻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现实意义
结合中国经济发展以及高等教育发展“新常态”,当前贯彻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具有三个方面的现实意义:
(一)贯彻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依法治国、依法治教的重要体现。《高等教育法》第三十九条中明确指出:“国家举办的高等学校实行中国共产党高等学校基层委员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中也提到将“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作为党对高校领导的根本制度。可以这么说,贯彻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党纪国法的明文规定,是推进依法治国、依法治校、依法治教的重要体现。
(二)贯彻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内容。中共中央办公厅《实施意见》的出台,是对我国原有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进行了一次全面系统的完善。一方面,对“党委领导什么、怎么领导”、“校长负责什么、如何负责”进行明确,进一步健全“党委与行政议事决策制度”,对高校全委会、常委会、校长办公会的议事范围、议事规则作出规定。另一方面,进一步“完善协调运行机制”,从强化领导班子分工负责,健全党委书记和校长沟通制度,加强领导班子协调配合,严格党内组织生活等方面作出规定;提出探索教授治学有效途径、推进民主管理等要求。因此,《实施意见》出台对于进一步完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探索建立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引导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贯彻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全面深化高教改革的重要保障。目前,高等教育改革改革进入“深水区”,改革既涉及学校与政府、社会的各种关系,也涉及校内各个方面的利益关系以及资源重新优化配置。李克强总理曾说过“现在触动利益往往比触及灵魂还难。”因此,高校重大改革仅凭个人一己之力能以实现,迫切需要发挥学校党委沟通上下、协调左右、汇聚共识的重要功能,带领全校上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内部融洽、外部合作的和谐发展的局面,确保各项改革顺利推进、取得实效。
二、关于贯彻落实党委领导下校长负责制的几点认识
在新形势下,贯彻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将“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写入高校章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依宪治国”。从长远看,高校“按章程办学”也是必然趋势。从合法性来讲,各公立高校应将贯彻执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写入到高校章程,作为高校的根本制度。同时,不同学校有不同的特点,长期以来形成的文化和传统不同,在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上也形成了各自的特色。上级主管部门在加强指导和监督、适时纠偏的同时,也要求同存异,在制定指导性文件时,宜粗不宜细,避免千篇一律,允许高校探索符合本校实际的实现模式。对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正确理解就在每个学校的成功实践中。
(二)进一步明确党委书记与校长的角色定位。党委书记和校长分别作为党委领导班子的“班长”和行政系统的“首长”,二者的团结协作,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有效运行的根本所在。一是定位准确。党委书记在领导班子中要充分发扬民主,正确实行集中,切实保障并支持校长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同样,校长要自觉把各项行政事务置于党委领导之下,认真贯彻实施党委的决定和决议。二是分工明确。党委书记更多的是抓学校的“情商”,抓学校的文化建设、氛围营造、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等。校长更多的是抓“智商”,将精力投入到大学的建设与发展上来,解决一些教学和科研中的重点问题,在大学管理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行使具体事务上的决策管理权力,提高执行力和对改革的推动力。三是集体领导。党委不等于党委书记,是党委领导集体,校长与书记往往都是党委的成员,都承担了党委领导的职责任务,在形成决策过程中,校长的意见与建立也具有比较重要的分量。
(三)进一步健全议事决策机制。《实施意见》对党委与行政议事决策制度作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规定,体现了党委决策、行政执行的特点。根据《实施意见》精神,高校应对议事决策机制进行相应调整。一是完善相关议事规则。坚持民主集中制,修订完善《党委常委会议事决策规则》、《校长办公会议议事规则》等,使议事制度固化到制度层面。二是完善调查研究制度。重大事项决策前,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后提出建议方案。三是优化议事决策程序。党委常委会和校长办公会议实行议题申报审核制度,通过部门会签、论证、广泛征求意见等,对提交议题材料组织严格把关。四是提高决策效率。坚持每周举行一次党委常委会和校长办公会,参加人员包括所有校领导,提高决策效率,降低决策成本。
(四)进一步完善分工协调机制。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故需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一是建立党委与行政沟通制度。党委常委会有关学校未来发展方向、事关教学、科研、财务等重大决策和重要人事任命等“三重一大”议题,在上会前充分尊重听取校长意见;校长办公会议的重要议题在会前也会充分听取党委书记意见。二是推动教授治学和学术决策机构建设。以制定大学章程为契机,重组校院两级学术委员会,修订学术委员会章程,提高教授在学科发展、学术方向的确立等方面的权力,发挥学术决策机构参与大学治理的积极作用。三是扩大科学民主决策代表范围。建议党委会吸纳部分一线教授党员参加决策,充分尊重教学与科研第一线的教授意见,保证学校决策中有充分的发言权。四是建立健全科学民主决策辅助机制。设置若干专家委员会和专门工作组,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事项,如校园建设、人事、财务、基建、招投标等,规定校长办公会决策前,必须先由专家委员会或专门工作小组提出意见,充分体现民主管理的内在要求。
(五)进一步完善监督制约机制。不断创新党务、政务公开形式,丰富公开内容,拓展监督的渠道,建立决策执行中的监督和纠正制度。一是建立信息通报制度。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有关决策、人事任免等事项通过学校主页、移动客户端等多种媒体及时向全校师生员工公开、通报。二是加强决策督办。定期公布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重大决策部署的完成情况,加强重大决策部署的督查督办,形成了上下联动的大督办格局。三是建立沟通机制。实施校领导接待日制度,面对面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协调和解决群众实际问题。设立书记、校长及职能部门负责人信箱,畅通意见反馈渠道。四是推进民主监督。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群众组织以及各民主党派依法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的功能。通过多种形式及时向师生员工、群众团体、民主党派、离退休老同志等通报学校重大决策及实施情况,有效保障学校决策、行政的公开和透明。(作者单位:苏州大学校长办公室)
参考文献:
[1]《关于坚持和完善普通高等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实施意见》(中办发〔2014〕55号).
[2]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咨询委员会第二十三次全体会议观点.
[3]张迈曾,王树国.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要正确处理五个关系,《中国教育报》,2014年11月22日第3版.
[4]张杰.完善内部治理结构,《求实》,2014年第24期.
[5]靳诺.处理好三个关系,《求实》,2014年第24期.
[6]西安交通大学健全“三个机制”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7]赵永贤,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求是》,2011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