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成娥
摘 要:财政专项资金审计是财政支出管理的重要内容,对于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升财政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于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全面、均衡、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介绍了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分析了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的现实困难,并从不同角度论述了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的突围路径,以期探索和创新审计方法,提高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的信度和效度。
关键词: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财政公共体制的日渐完善,财政专项资金的投入规模不断攀升,专项资金的种类越来越多。与此同时,财政专项资金的分配、管理还存在很多不足,财政支出比较粗放,绩效水平长期在低位徘徊,其运行和使用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广受质疑,对此,需要绩效审计及时跟进,并从传统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向绩效审计转型,为财政支出的优化调整提供依据。
一、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概论
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是指审计机关运用一定的绩效评价技术、方法、手段,对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所带来的经济、社会效益进行检查和评价,以提高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的效益。传统审计大多是对财务收支进行事中审计,而现代审计强调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预防、控制、监督和评价。专项资金强调专款专用,而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重点在于对专项资金收支的合法性、真实性、效率性、效益性进行监督检查,实质就是把绩效评价方法引入到财政专项资金管理过程中。
二、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的意义
国家财政是人民群众纳税的“血汗钱”,我国的财政方针一直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开展绩效审计工作可以督促用款单位把财政专项资金用到“刀刃”上,以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公共利益。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政府财政支出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最大化地发挥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是政府提高治理能力,推动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因此,开展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工作有利于完善公共财政管理机制,促进阳光执政,为公共决策提供更加详实的依据,以确保公共决策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此外,随着我国财政管理体制的日益健全,财政资金使用绩效评价已逐步成为创新财政管理的重要内容。开展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有利于揭示资金使用过程中的问题与不足,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从而最大化发挥财政资金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的现实困难
2014年我国一般公共财政收入14.03万亿,比上年增长8.6%;支出15.17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2%,财政收支压力很大,各级地方政府普遍存在巨大的财政缺口,落后地区更是捉襟见肘。传统审计工作主要针对财政财务收支的合法性,较少审计资金的使用绩效。相比发达国家,我国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起步时间比较晚,规范程度低,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而且缺乏明确适用的法律依据、行为规范以及绩效审计体系,审计机构对于绩效审计的内容、流程、标准及评价还没有明确规范,仍然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与完善。例如,涉农资金多种多样,通常“小而散”,而且绩效管理基础薄弱,受到时间、人力等因素的限制,难以准确审计。同时,目前我国审计领域的工作人员受传统审计工作的影响比较大,没有真正认识到财政绩效审计工作的重要性,这给实际工作的开展带来很多的不便。相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的审计队伍主要以财政、审计人才为主,其他各方面的专业人才还不到10%,而复合型人才就更加稀缺。
四、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的突围路径
1.完善绩效审计法规制度
法制化是我国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的重要发展趋势,目前,我国的《审计法》对于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工作的规定还存在一定的不足,立法机构有必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在现有《审计法》的基础上,对绩效审计的法律地位、审计权限、审计内容及审计范围等内容进行明确的规定,从而为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工作的开展提供良好的法制环境。同时审计机关应制定完善的绩效审计准则,建立起科学的绩效评价机制和明确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让绩效审计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绩效审计分析评价应包括立项决策评价、经济效益评价、社会影响评价、环境效益评价、可持续性评价等方面的内容,并注意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短期指标与长期指标的结合,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步入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2.提高绩效审计人员水平
绩效审计与传统审计不同,需要注入新观念、新思路、新方法,要想推动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工作的开展,就必须建立绩效审计人才库,培养具备多种专业知识结构和现代审计理念的复合型人才,建立一支业务素质强、审计手段丰富的绩效审计专业队伍,使审计人员自身知识结构达到效益审计的要求,在工作中能准确判定项目效益评价指标和项目效益的高低。绩效审计人员应拓宽工作思路,全面地掌握各种专业的知识,熟练运用各种技巧开展审计工作,重点关注“三公”经费、新农合基金、重点工程项目资金、贩灾救灾资金等,核实资金支出的真实性,确保资金使用的效益性,对具体审计项目出具审计意见,提出切实可行的审计建议,督促被审计单位整改。
3.加强专项资金绩效管理
目前我国财政专项资金支出存在暗箱操作等问题,极大地损害了广大民众的利益,所以财政部门及有关单位必须增强绩效管理的意识,从项目立项决策至项目结束的全过程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的绩效管理,只有做好前期管理工作,确保“关口前移”、“过程延伸”,才能更好地配合审计工作的开展,有效减少绩效审计工作的难度与阻力,从而为绩效审计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此,审计单位要明确绩效审计目标,加强横向和纵向联系,实现资源共享,防止多头申报、重复建设等漏洞。针对资金管理不规范、政策落实不到位、拨付管理效率低等问题,应明确责任主体与审计思路,对立项、申报、审批、拨付、管理等环节加强检查,督促审计对象建章立制,加强专项资金绩效管理,建立预算绩效管理体系。
4.有效运用多种审计方法
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的内容广泛,包括资金的管理绩效和使用绩效,从效果性、资源性、经济性、效率性、环境性等不同角度开展审查,管理绩效主要审查专项资金的筹集是否合理到位、拨付是否足额及时、管理是否高效专用等,使用绩效主要审查立项是否符合国家政策、是否按规定用途使用、是否存在浪费和閑置现象等。在实际审计过程中,要根据绩效审计的特点,坚持必须“账、表、证”账面审计和实地调查相结合,逐步完善审计内容,不断优化审计流程,灵活运用逻辑模型法、程序分析法、内容分析法、案例分析法等进行定性分析,运用数据收集法、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描述性统计分析法、时间序列分析法等进行定量分析,抓住重点资金审计,对数据资料进行深入探究、多角度解读、全方位分析,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
结语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财政收支压力日益凸显。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要充分发挥公共财政“经济卫士”的职能,从传统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向绩效审计转型,不断创新专项资金绩效审计方法和流程,形成一套有效的绩效审计方法体系,以促进相关部门加强预算管理与绩效管理,有效使用财政资金,保证财经专项资金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作者单位:吉林省集安市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心)
参考文献:
[1] 姜琛.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困境及思路分析[J].财经界,2012(12).
[2] 邢超群,杨景宝.关于强化财政资金监管的几点建议[J].财政监督,2011(15).
[3] 陆冰.关于财政资金绩效审计的几点思考[J].审计月刊,2010,11(08):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