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这座城市有不输于威尼斯的水道航运系统和凡·高的博物馆;是孩子的天堂,到处都有梦幻的郁金香和童话般的风车与木鞋……可是当人们提到阿姆斯特丹的时候,立刻闪现在脑海中的印象经常是在夜幕中纸醉金迷的红灯区。
12世纪晚期,阿姆斯特丹从一个小渔村发展起来。低于海平面的地势,曾经差点让它变成一个随时都会被淹没的地方。而如今,它已经是一个占地219平方公里的大都市。阿姆斯特丹历史最悠久的红灯区德瓦伦建于14世纪。它坐落于阿姆斯特丹市中心,也是城市里最古老的地区。德瓦伦在荷兰语中的意思是“墙”,指的是阿姆斯特丹市中心的防洪堤。这里最初是为了迎合水手的需求,如今,已經渐渐发展成阿姆斯特丹红灯区中最繁华最受人瞩目的部分。
阿姆斯特丹或许不是世界上唯一拥有合法妓院的地方,更不是唯一一个拥有色情服务的城市。但与其他城市相比,色情业的从业者在这里得到了最大限度的自由和尊重。2000年,为了更有效地收税,荷兰甚至直接将红灯区明文合法化。在阿姆斯特丹,大麻只是一件商品,妓女只是一个职业。红灯区通常下午3点以后开始营业,妓女的素质也是良莠不齐,够大牌的妓女通常都不会在太阳下山前做生意。下午走在红灯区里,眼前是一派萧条景象,远没有夜晚亮起红灯后迷人。在阿姆斯特丹人眼里,那些橱窗后面衣着暴露的女人和衣冠楚楚出入写字楼的白领并无差别。阿姆斯特丹对于妓女的要求是依法纳税、定期体检。在这里,性爱与其他许多人们讳莫如深不能明言的“危险品”一起被勇敢地暴露在阳光底下。阿姆斯特丹甚至将性放进博物馆,让它变成城市吸引游客的一大卖点。
自由,独立的灯塔
荷兰是商业立国的典型代表。整个国家的形成和运转都严格按照资本的规则。曾有人说,民主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的必然要求。商业的繁荣启蒙了荷兰人对于自由的渴望,自由又进一步促进了商业的发展。这种自由意识最终也体现在他们的政治体制上。荷兰早期的统治者西班牙国王查理五世为荷兰人创立了省议会和三级议会,他相信这种体制能够为被殖民者创造一种自治的幻觉,从而让荷兰人更容易被控制。然而,议会制度却教会了荷兰人追求自由的方法。
当时的荷兰人其实并不介意国家主权的归属,对他们而言,统治者不是受人朝拜的君主,而是资本家聘请的职业经理人。拥有再多的职能也只是为了守护雇主的通商自由。干得不好,随时就被荷兰强大的商人阶层炒鱿鱼了。这与现代社会的所谓民主,可谓异曲同工。而英国人之所以被荷兰人赶下台,很大程度上要归咎于英格兰派来的莱塞斯特伯爵。在荷兰与西班牙火拼期间,他生硬地禁止了西班牙和荷兰的通商,却不知道,对于荷兰人而言,政治上的野心和权力欲望,远没有实在的利润和自由要紧。荷兰的气质中有一种懒散务实的小商贩情结,没有浮华的条条框框和多余的矜持。
荷兰始终是财富的天堂。贵族在这里没有市场,他们和平民的差别并不像等级森严的英格兰或者法兰西那样悬殊。正如荷兰哲学家斯宾诺莎所言:“在这个繁荣的国度里没有贵族,任何等级和教派的人都和睦相处。”因此,在欧洲邻国动乱之际,荷兰才能以一副避难所的姿态出现。
这里曾一度被来自四面八方的避难者填满。阿姆斯特丹对这些外来者并无歧视,对外国人唯一的限制就是不能参与当地的政治——不能干涉荷兰人原本的自由。除此以外,荷兰展现在欧洲人面前的都是一派宽容。这样的宽容最终意外地为荷兰人积攒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法国大革命时,阿姆斯特丹容纳了欧洲最杰出的头脑,其中有被英国流亡的约翰·洛克,也有18世纪的法国思想家伏尔泰。无数思想家、艺术家反认他乡是故乡,在阿姆斯特丹写下了传世之作。这里也是二战中犹太小女孩安妮被捕前最后的栖身之所。
自由,资本的天性
有人说,“荷兰之所以是荷兰,是因为荷兰的祖先照顾好了自己的生意。”荷兰东印度公司可谓开创了国家资本主义的先河。虽然英国的东印度公司比荷兰还早建成两年,但却逐渐沦为一个行政机器,最后成为了披着公司外衣的殖民政府。而荷兰的东印度公司,即便是有限的殖民和干政,也是为了商业利益。荷兰人曾经将台湾据为己有,也曾在大清皇帝面前屈膝下跪,所为不过“通商”二字。
荷兰东印度公司没有创建“日不落帝国”的野心,它只是荷兰人集资赚钱的机器。最初,荷兰东印度公司甚至是由一个私有公司发展起来的,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企”要一直等到1795年。当年,荷兰为了帮助东印度公司解决财政困难大量注资,最终收购了整家公司。后来,由于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强势挤压,荷兰东印度公司最终破产。由此,也证明了强权与纯商业之间的强弱。
荷兰东印度公司被很多历史学家看作是世界上第一家联合股份公司。与它同时诞生的,还有世界上第一家股票交易所。在这个全新的资本流转体制里,资本的买卖达到了绝对的自由。
不强行将资本与公司捆绑的结果是更多的参与者。正如荷兰人期待的那样,资本市场上绝对的自由直接引发了资本的快速流通,从而使得荷兰市场焕发出新的活力。与这个现代股票交易所雏形同时建成的还有阿姆斯特丹银行的信用制度。不知不觉中,1609年的阿姆斯特丹已经建立了现代商品经济制度,这个制度的核心就是交易自由。自由,这个生于资本的天性,在资本市场得到了更深刻的验证。自由之声无处不在
阿姆斯特丹人并非永远满足于他们的小日子,像所有处于历史巅峰的民族一样,他们也会向往奢靡与不朽。1648年,到达经济繁荣顶峰的阿姆斯特丹市民耗费了8年时间和超过70吨黄金重新建造了首都的市政厅。
当建筑最终落成时,人们传诵的是荷兰诗人冯德尔朴实无华的颂歌:
“……我们阿姆斯特丹人扬帆远航……利润指引我们跨海越洋。为了爱财之心,我们走遍世界上所有的海港。”
世界上恐怕再也不会有哪儿的民众将自己的爱财之心写进颂歌。
阿姆斯特丹的自由也并不是无限制的。近年来,阿姆斯特丹的包容为犯罪分子和全世界的黑帮提供了栖身之所。红灯区用它柔软的外壳包容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流浪汉、逃难者、艺术家和异教徒,却无法接受自己变成贩卖妇女、洗钱和贩毒的中心。2008年起,阿姆斯特丹市政府斥资1500万欧元改造红灯区,希望将这里变成一个“高大上”的旅游点。不过这一举动也引起了不少市民的担忧,一向在自由与秩序间平衡得游刃有余的阿姆斯特丹人似乎也遇到了苦恼。但无论如何,自由都是他们无法舍弃的底线。
当自由在政治面前都能所向披靡时,红灯区里的大麻味儿,似乎显得不值一提了。
(《国家人文历史》2014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