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版泰译《三国》研究回顾

2015-05-30 09:39聂雯
北方文学·中旬 2015年5期
关键词:三国演义三国泰国

在论及对泰国文化的有过重大影响的外来文化时,有两种文化是不能不提的,那就是印度文化和中国文化。有泰国学者曾说过,印度文化是泰国文化的母亲,中国文化是泰国文化的父亲①。从中不难看出中国文化之于泰国文化的深远影响。而作为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文学,其所受到的影响自然也是十分重大的。从历史上来看,中泰两国之间的交流早在公元3世纪就有了记录,当时吴国官员奉旨出使扶南等国,回国后将他们关于该地区的见闻记述在了相关的著作中②,其中当然也包括有对古代泰国地区国家的记录。不过,中国文学作品被正式引入泰国,还得从《三国演义》被翻译为泰文算起。

《三国演义》的首部泰译版本名为《三国》,是在1802年由曼谷王朝一世王(拉玛一世)下令命财政大臣昭披耶帕康(洪)主持翻译的。虽然《三国》这部作品翻译自中国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但它自诞生起就被视为是泰国的“国家文学”,被评为“散文体故事类作品之冠”。作品中的精彩段落如《草船借箭》、《火烧战船》等都被选做中学教材的课文。此外,不少作品中的箴言警句和俗谚俚语也都渗入泰民众的日常生活之中③。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三国》都已然内化为泰国文化的一部分。而且,虽然此后泰国还出现过其它几十种《三国演义》的译本,但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研究成果最丰富的还是由昭披耶帕康(洪)主持翻译的《三国》(也称洪版《三国》)。本文拟对泰国洪版《三国》的研究状况做一简要梳理,从而进一步了解泰国人是如何接受理解这一中国名著,一窥中国文学在泰国的发展及影响。

目前来说,泰国的洪版《三国》研究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文学方面研究、政治方面研究以及其它方面研究。

一、文学方面研究

对于一部文学作品的研究一般都是从文学本体方面入手,《三国》也不例外。

《三国》这部作品行文流畅优美,简洁明快,有一种独特的语言韵味,被人称作“三国体”。它的出现对泰国文学影响巨大,不仅结束了一直以来泰国韵文体文学一统天下的局面,也推动了泰国古小说文类的生成,进而促进了“小说文类”在泰国文坛的产生和发展④。正是这种对外来文学以及新文体的生疏感,使得早期关于《三国》的研究主要是与中文版《三国演义》对比介绍。

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位学者是有着“暹罗历史之父”美誉的丹隆拉查努帕亲王。本着弥补旧版本《三国》之不足的目的,丹隆亲王认真查阅了国内外大量的相关书籍和资料,对“三国”的历史背景作了深入研究,并将这些研究的成果写在了1927年再版《三国》的前言部分,包括有“话说三国”、“论三国的翻译”、“谈三国的翻译语”、“谈三国(泰译本)的印刷”、“三国梗概”、“论对三国的评价”、“谈三国的插图”等八个部分⑤。经过此次修改、补充后的再版《三国》,内容更为充实详细、形式更为通俗易懂,书后还附有关于书中各地名的解说。不过,这一时期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可以看出丹隆亲王的研究成果侧重于对《三国》历史背景的整理,具体分析内容较少,主要是记录《三国》的译介和接受过程,属于背景知识性介绍。不过丹隆亲王的研究史料丰富、考证详尽,特别是关于中国史籍以及泰国译介中国文学情况的介绍,为后来学者进行研究提供了难得的参考资料。

早期的另一位研究《三国》的重要学者是巴萍·马诺麦维本,她于1967年在朱拉隆功大学完成了硕士论文《<三国>:比较研究》⑥。她的研究主要是从文本比较的角度考察中泰两个版本之间的异同,重点选取了“赤壁之战”这一经典段落进行具体比照分析,指出两个版本之间的异同及差异产生的可能原因。她的研究最突出之处在于开创了用文本细读和比较研究的方法对不同文本之间进行具体分析,后来又有不少对《三国》的文学研究借鉴了她这一研究方法。如玛丽尼·蒂洛瓦尼1983年在美国华盛顿大学完成的博士论文《<三国>:中国小说的泰文改编本研究》(Samkok A Study of a Thai Adaptation of a Chinese Novel)⑦一文也采用了文本比较方法,对中泰两个版本的结构、叙述技巧、语言和内容四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系统地对比,分析比较了在中国《三国演义》被引进之后,对泰国文学传统、语言、文学样式、传播途径、以及人们的世界观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所带来的深远影响。虽然也是用的文本比较的方法,但她的比较的背景更为宽广,大大突破了以往传统的研究视野,可以说是对于《三国》进行政治研究的一种启发。

相比较巴萍·马诺麦维本的宏观性比较而言,金达纳·探瓦妮瓦的《关于<三国>中、泰文版本中比喻的比较》则是一篇从微观层面上以文本比较为主要研究方法的论文⑧。通过以微观的比喻修辞为突破口进行对比研究,比较了译文和原文在比喻修辞的内容和方式异同,分析解释这些差别主要源于中泰两国不同的环境、文化和历史,还进一步分析了翻译的策略和特点,以及译者精湛的翻译能力——既不增加泰语读者的阅读障碍,又兼顾原文的中国特征。

总的来说,有关《三国》文学性的研究更倾向于比较文学的研究方式。这种方式在较长的一段时期内都是《三国》研究的主流方式,研究角度相对单一。

二、政治研究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泰国学者对《三国》的研究逐渐转向政治意义方面。

其中最早的研究成果是玛尼·沙杰蓬帕尼的论文《<三国>中的领导与管理》,他可以算是泰国以非文学角度对《三国》进行研究的第一人。他的这篇论文从政治学角度切入,以马基雅维利《君主论》中的政治哲学理论为参照,对《三国》中吴、蜀、魏三国之间的政治斗争进行分析来例证这一理论的普适性。虽然《三国》作为一部文学作品,用来作为证据佐证一种理论其有效性有待商榷,但他的尝试还是极具价值。其后又涌现了不少类似研究如Chanond Vacharasakunee的《<三国>与人事管理:刘备军研究》(1998年)、Pairart Taidpamich的《<三國>与马基雅维利(君主论)的政治思想》(1998年),Surawut Tanasillapagul的《<三国>政治哲学:公平专题》(1999年)等都是从政治角度对《三国》进行研究的成果⑨。

在《三国》的政治研究上占据重要地位的学者是法政大学政治学教授颂巴·詹屯翁,他正是玛尼那篇《三国》研究的硕士论文的指导教师。在关于《三国》政治意义的研究上,他的重要研究成果有《昭披耶帕康(洪)版<三国>的政治意义》等文章。在《昭披耶帕康(洪)版<三国>的政治意义》一文中,颂巴·詹屯翁教授总结了前人对比研究的成果,并开创性的运用政治因素来解释中泰两个版本中出现的异同。他认为之所以两者之间存在这些差别,不应该单单解释为译者的知识和水平问题,而是存有更深层次政治利益的考量。他在文中分析到,昭披耶帕康(洪)在翻译《三国演义》的过程中,为满足高层在政治方面的利益,有意地对原文做出修改或删补,以图达到某些特定目的。因此,对《三国》的研究不能只关注于它的文学意义,还必须要结合当时的社会和政治背景来进行分析。此外,他还指出《三国》之所以能流传得如此广泛、影响如此深远也有着特殊的政治和历史原因。从这个角度出发,研究《三国》对于解析当时统治阶层的政治思想和统治手段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颂巴·詹屯翁教授的研究意义深远影响重大,彻底打破了一直以来《三国》研究以文学比较研究为主流的格局,为后世学者的研究开拓了新道路。如甘尼迦·萨达蓬的专著《一世王时期统治阶层的政治观念:《<拉查提拉>、<三国>与<西汉>研究》就与颂巴·詹屯翁教授的思想一脉相传,她运用文本分析和历史研究方法对一世王时期翻译的《拉查提拉》、《三国》和《西汉》这三部小说进行对象性研究,分析这三部在语言风格和内容都有别于以往文学作品,这些差别的产生与当时统治阶层的政治思想和政治观念以及政治需求之間的关系。

可以说,在学者们的努力开拓下,泰国的《三国》研究彻底打破了以往纯文学的研究范式,呈现出了多元化的特征,其研究方法和模式也愈加丰富起来。

三、其他方面的研究

泰国《三国》研究经由颂巴·詹屯翁教授开拓后,研究角度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向,研究方法和模式也愈加丰富多彩。

苏南·蓬普的硕士论文《诸版本泰文<三国>的创作意图研究》从版本学上对《三国》进行研究,梳理比较了作者搜集的泰文《三国》诸译本、改写本、重写本和创作本,总结各版本作者的创作意图。他的研究很重要的一点在于突破了《三国》研究的版本局限,系统整理了几乎所有泰国的《三国》译本,将研究的范围向外延伸了一大步。

此外,还出现了从艺术方面对《三国》进行研究的案例。如初蓬·厄初翁的硕士论文《<三国>:巴色素塔瓦寺佛殿中的壁画艺术》,瑙瓦拉·帕迪康的《<三国>:曼谷泰式寺庙中的中国艺术》,都把研究重心从对文本形式《三国》进行研究转移到了对艺术形式《三国》的研究上来,例如对以《三国》故事为主题的壁画研究等。

而且随着中泰交流的日益密切,两国学者之间的学术交流也越来越频繁顺畅,不少相关的中国《三国演义》研究成果也开始逐渐被泰国学者所借鉴吸收。

四、结语

总而言之,泰国对于《三国》这部作品的研究成果浩繁,无法逐一说明列举。不过从以上对泰国的《三国》研究的简单回顾,我们可以看出作为一个研究对象,随着研究方法、角度等的不断拓展,关于《三国》的研究越来越呈现出百家争鸣的景象,这也必将进一步推动《三国》的传播和影响。作为中华文化的载体之一,《三国》的流传也将成为中泰源远流长的友谊最好的注释。

注释:

①雷华:《论中国古典文学对泰国文学的影响》,《东南亚纵横》,2002年06期

②参见《水经注》卷1引康泰《扶南传》

③裴晓睿:《汉文学的介入与泰国古小说的生成》,载《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年7月,第114-118页

④同上

⑤潘远洋:《三国演义在泰国》,《东南亚》,1985年 02期,第28页

⑥吴琼:《三国演义在泰国》,《明清小说研究》,2002年04期,第100页

⑦金勇:《<三国演艺>在泰国的传播模式及影响研究》,北京大学博士论文,2009年,第6页

⑧同上

⑨同上

参考文献:

[1]奕文华.泰国文学史[J].北京:中国文献出版社, 1998.

[2]裴晓睿.汉文学的介入与泰国古小说的生成[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7.

[3]潘远洋.三国演义在泰国[J].东南亚,1985(02).

[4]吴琼.三国演义在泰国[J].明清小说研究,2002(04).

[5]雷华.论中国古典文学对泰国文学的影响[J].东南亚纵横,2002(06).

[6]金勇.<三国演艺>在泰国的传播模式及影响研究[J].北京大学博士论文,2009.

[7]王小新.中国古典小说的翻译对泰国文学发展的影响[J].北京语言文化大学硕士论文,2002.

[8] ?????????? ? ???.??????????????????????????????. ?????????????. ?.?  ????

作者简介:聂雯(1985–),女,汉族,江西人,助教,研究生,就职于西安外国语大学,研究方向:泰国语言文化。

猜你喜欢
三国演义三国泰国
《三国演义》骗了你多少年
泰国的中秋节
金日泰国欢乐之旅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