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海琴
《小学汉语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应从小学阶段一开始,就应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听话和说话能力,应鼓励学生敢说、多说、好说,不怕说错,不能急于规范学生的口头语,听和说的双方应该互动,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口语交际应该从最基本的日常口语开始训练,内容跨度不能太大,应该以贴近学生生活话题为主”。小学阶段的口语教学目的不是要求学生系统地、详尽地掌握有关汉语口语的知识,而是要他们尽快地掌握汉语口语这一工具,使汉语真正成为学生的第二个口头交流思想的工具。怎样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口语交际能力呢?
一、克服心理障碍,鼓励孩子敢于开口
1.培养感情,融洽关系。
很多小学生对老师会产生一种敬畏感。而长期生活在闭塞村庄的少数民族学生,这种害羞、胆怯更加明显。因此,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显得尤为重要。关心学生,爱护他们,以活泼开朗的姿态和他们相处,让他们在心理上首先消除对你的怯意,他才会愿意对你开口。与学生“拉家常”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家常中,一方面消除了他们的畏惧感;另一方面也为他们提供了较多说汉语的机会。
2.适时鼓励,体验成功。
教师要在学生“说”的过程中适时给予鼓励。要善于发现闪光点,只要有一点可以肯定的,都要及时给予鼓励。给他们壮胆,消除他们心理上的焦虑。告诉他们,其他同学能说的,你也一定能说;即使说错了,也不要紧。那么,敢于开口的孩子会越来越多。老师要经常鼓励学生、表扬学生。让他知道自己很不错、很棒,使自己充满信心,这样,便会更好地激起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在口语交际中,要面向全体学生,对于那些不爱发言的学生,老师更要多给他们表现的机会,多鼓励,多点拨,多指导。这样才能培养他们学习汉语口语的兴趣,口语交际能力才有可能提高。
二、切实加强口语训练,实现学生“会说”
(一)、课前训练:
用汉语进行课前导入。在每节课前留出几分钟时间,给学生一个“说”的机会。刚开始,可以根据学生的汉语水平让学生说一些简单的日常交际用语或复述以前所学的文章内容,以此来锻炼学生的胆量。随着所学知识的增加,可以让一个或几个学生到台前表演,内容可以是家庭、学校、个人、天气、身体状况、购物等,也可以是小品、小故事、汉文歌曲等。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又复习了所学的知识。课前几分钟讲话或诵读,时间虽短,但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就能聚沙成塔,为提高学生汉语口语表达能力打下基础。
(二)课中训练:
注意课堂上的口语训练。教育理论告诉我们: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口语训练的过程中也要把主动权交给学生。
1、初读课文时,要求学生:一读:读准字音;二读:不添字、不少字;三读:读通句子;四读:读懂课文、提出问题。
2 、重视朗读
通过让学生反复朗读,有利于语言积累和体验,可以培养学生的汉语语感,形成正硧的汉语表达方式。朗读、背诵是培养学生语感的基本方法,也是提高听、说能力的前提,培养语感能力,正是以优美的言语对象作用于人的语言感官,激活人在阅读过程中的感觉能力。朗读要从语音、语调、语速、情感方面进行指导。
3 复述课文。分小组进行,要求学生最好不要看课文,也不要背课文,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课文内容即可。
4 课堂提问。课堂提问是启发学生思维的主要手段,也是进行口语训练的一种形式。 一问一答是言语交际中最基本的形式,小学阶段的口语教学的内容多以对话形式出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对话能力。对话能力可以说是学生交际能力的基本功。在一定的情况下,甲方如何问,乙方如何答,这是最初步的口语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回答问题时,不仅仅答出“是什么”、“怎么样”、还要说出“为什么”。
5 口头作文。口头作文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及口头表达的条理性,可以为书面作文打下扎实的基础。但是口头作文的训练要循序渐进。对低年级的小学生,要求看图,能用几句话把图意说清楚或把事情说明白;中年级的小学生能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说清楚、说具体;高年级的小学生口头表达要有条理,说的内容要有主题,表述的材料要有详略。
6 播放录音。听是说的前提,只有自己用心听,听懂了意思,头脑中储存了信息,才能为说打下基础,学生说起来自然得心应手。为此教师将与教材配套的听力材料,播放给学生听。或者放一些与课文内容话题相近的故事、文章,让学生边听边展开合理的想象,练习说话,既要求看谁说得合情合理,还要看谁说得流利通顺。这样的口语训练,对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是非常有益的。
(三)、课外训练:
重视课后训练,课堂上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要想提高汉语口语水平必须在课外进行大量训练,指导学生在课外多读、多背诵。 背诵是学习语言的一个重要途径和方法,通过背诵不仅可以训练汉语口语的发音、节奏、连贯、停顿以及换气,而且也给日常交际和写作提供了范本。在进行语言交际中,很多民族学生出现语言颠倒的现象,颠倒后的语句往往其意相反或无意义。如, “我的妹妹有 5 支铅笔”说成“我的妹妹 5 支铅笔有” 。因此,在汉语教学中要从发音、用词、表达三个方面入手,提高民族学生的汉语口语表达能力。其中一个有效方法就是让学生反复朗读,特别是模仿标准普通话的语音、 音调来朗读, 有助于学生领悟语言的分寸感、 畅达感、情感和美感,进而促使学生正确语感的形成。教师还要经常要求学生课外背诵常用的句子、习惯用语、精彩片段、优美的小短文等,这也有助于语感的形成。通过朗读和背诵,使学生积累大量使用的汉语语言材料,扩大视野,了解汉民族的风俗人情,历史地理知识等,综合提高听说读写能力。读得多了,背得多了,自然就形成了语感。语感形成,在以后的学习和交际中,就容易脱口而出, 语言技能也得到不断提高。
总之,汉语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学生在学习和交往中主动地去学习、实践。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创造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口语训练,传授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的方法和技巧。更需要教师要有这方面的才能和新颖、独特、灵活的授课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逐步具备口头交际能力,学生的汉语口语交际能力才能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