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铭铭 李雨馨 杜重洋
摘 要: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区域经济发展问题重大,长期二元经济体制导致的“三农问题”不断凸显,在这种背景之下,农村区域经济如何发展,这成为了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不能回避的课题。本文对于新型城镇化道路的基本内涵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当前农村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围绕这些问题,从新型城镇化道路视角出发,系统的论述了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的路径。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道路;区域经济;农村;发展;策略
引言
城镇化是一个地区发展的必经阶段,我国农村区域经济发展滞后主要表现之一城镇化水平比较低,城镇化发展滞后。在我国城镇化发展步入新阶段的背景之下,我国根据国情提出了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的选择,这客观上要求农村区域经济发展中,注意新型城镇化道路的基本要求,在这一道路的指引下,制定更加完善区域经济发展策略,从而全面提升农村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促进区域之间经济的协调费发展。
一、新型城镇化道路的基本内涵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要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的基本发展思想,新型城镇化道路要做到以人为核心,大中小城市以及小城镇和谐发展,产业以及城镇融合发展,城镇化以及新农村建设起头并进。新型城镇化提出的现实背景主要在于传统城镇化道路的各种弊端不断凸显,我国这些年城镇化速度虽然很快,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城镇化所带来的区域不平衡发展,大城市人口过度拥挤,城市生态承载力严重下降等问题也比较突出,这使得我国开始深刻反思传统城镇化道路发展所带来的负面问题,提出了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的路径。新型城镇化道路对于农村区域经济发展有很多启示,在这一发展思路下,农村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积极转变思路,与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相契合,从而推动农村区域经济的更好发展。
二、农村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目前存在比较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集中在缺少发展规划以及增长极,生态文明建设滞后以及公共产品供给不均衡等方面,具体阐述如下:
1.区域经济发展缺少规划
良好的发展规划将会给农村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基本保障,反之则很容易导致经济发展步入误区,目前农村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很多地区都没有注意发展规划的设计,缺少对于农村经济发展的调研分析,没有指定良好的发展规划。从而导致了区域经济发展比较盲目,很多时候都在试错中贻误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举例而言,一些地区在区域经济发展方面,缺少规划层面的连续性,总是一个领导一个想法,导致了发展的随意、断层,严重的影响到了地区经济的发展。
2.区域经济缺少增长极
农村区域经济发展需要有增长极的带动,但是现实情况却是很多地区并没有经济增长极,这种情况下,区域经济发展存在潜力不足的问题。举例而言,农村城镇化推进中,并没有中心城镇,中心城镇作为经济增长其对于地区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不是很明显。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理论来说,地区经济发展实质上就是一个不平衡发展的过程,如果没有地区经济增长极,则必然会导致地区经济发展受阻。
3.生态文明建设滞后
农村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生态文明建设滞后的突出问题,新型城镇道路提出了生态文明的要求,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不匹配所带来的后果主要就是农村地区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经济发展更多的是建立在牺牲环境的基础之上,这种经济发展模式本身不具有可持续性,透支的是未来区域紧急发展的潜力。目前农村区域经济发展中对于生态文明建设重视明显不足,在区域经济发展中,不注重环境保护,各种资源过度开发利用,同时对于各种废弃物处理不到位,从而削弱了农村区域经济发展潛力。
4.公共产品供给不均衡
目前农村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另外一个主要问题就是公共产品供给不够均衡,在现有公共产品分配模式下,大部分的公共产品集中在了城市,农村区域所能够获得的公共产品数量很少,具体表现就是农村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公共服务设施不够健全等等,这些方面的欠缺对于地区经济发展来说是一个拖累。毕竟仅仅依靠农村地区自身财力,很难做到公共产品供给充足,公共产品供给的不均衡实质上体现出来了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理念的偏差。
三、新型城镇化道路下农村区域经济发展路径
农村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充分考虑新型城镇化道路的基本内涵,结合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来制定更加正确的发展路径,从而为农村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更多的活力,实现农村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1.加强区域经济发展规划
新型城镇化道路下农村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做好发展规划,农村区域经济发展涉及到多方面的内容,需要充分进行区域经济发展的优势、劣势进行比较分析,结合地区的要素资源禀赋来进行发展规划设计,从而明确地区经济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的基本发展规划。区域经济发展规划设计,需要注意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发展经验,将这些经验做到为我所用,这样才能够确保发展规划更加合适,同时还要注意发展规划的前瞻性,力争确保发展规划的引导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2.打造经济增长极
新型城镇化道路要求走大中小城市以及城镇协调发展的道路,农村区域经济发展中,需要重点发展重点中心城镇,利用中心城镇的发展来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中心城镇一般具有良好的交通区位优势,经济实力比较强,辐射带动作用明显,通过打造中心城镇这一经济增长极,可以推动农村区域经济的更好发展。举例而言,苏北地区这些年在中心城镇建设方面不断加大投入力度,构建了一批重点中心城镇,在发展方面向这些中小城镇进行倾斜,从而到了农村区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3.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农村区域经济发展中需要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将生态文明建设置于一个更加重要的地位,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而不是相互冲突的。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关键是要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来统筹好经济发展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关系,地区发展中在招商引资方面,需要注意设置门槛,对于那些可能给地区经济发展带来严重污染的项目要加以拒绝,同时要投入必要的财力解决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污染问题,还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生态农业、旅游产业等等,这样可以有力的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成绩。
4.平衡公共产品供给
新型城镇化道路下,农村区域经济的发展中,需要注意平衡公共产品的供给,深刻认识到大中小城市以及小城镇协调发展的重要性,在公共产品供给方面,需要向农村区域进行适度倾斜,事实上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目前已经进入了城市反哺农村的阶段,在公共产品供给中考虑好平衡以及公平的问题,这样才能够较好的实现农村区域公共物品供给的增加,解决好农村区域交通基础设施落后以及其他各方面公共产品匮乏的问题,从而有效的破解地区经济发展的桎梏。
结束语
总之,新型城镇化道路是我国国情下城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农村区域经济发展中需要充分考虑新型城镇化道路的具体要求,同时要投入必要的人力物力进行发展规划的设计,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打造农村区域经济发展增长极,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妥善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关系,平衡公共产品的供给,从而实现农村区域经济的更好发展。(作者单位:江西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 卢雨沛.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与对策思考[J].农业与技术,2015年6期
[2] 贾淑帅.我国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的困境与对策探析[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4年10期
[3] 曹志刚.新型城镇化道路与农民工迁移意愿[J].广东社会科学,2014年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