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的处世思想对共青团干部工作方法的启示

2015-05-30 07:28:57杨志华
2015年48期
关键词:团干部论语

杨志华

摘 要:《论语》作为儒学中最重要的经典,其内容极其丰富,在为政、为学、为人、处事等方面有深刻、独到的见解。共青团干部在工作中具体事务繁多,面的各种复杂局面,需要提高自修修养和工作能力,在工作方法和处事方面从《论语》中可借鉴的包括通达明辨的创新思想、淡泊名利的处事观念、与人为善的交往原则、恭敬严禁的工作理念、德才兼备的察人方法等。

关键词:论语;处世思想;团干部

《论语》这部儒家传统中最受尊敬的经典,其最大价值在于它是一种共同的记忆、一种共同的心理特征,它被用以延续、记忆并传播作为一种鲜活的传统的生活方式。因此,共青团干部有必要从《论语》的精辟论断中让心灵有所启迪,工作有所创新,从而树立一种科学的为人做事方法。

一、为政方面:“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1]说的是在太平之世施展抱负,在黑暗之世保全自己。由此可知圣人并不主张我们去做一个黑暗时代的牺牲品,而是要求我们讲究一点处世的艺术。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这讲的是“明行舍藏”“韬光养晦”。它最为精神地表达了儒者对于出仕与隐退、入世与出世、进与退的政治选择与人生态度。这里面所蕴涵的一方面是进退之间深刻的内在矛盾,另一方面也显示了儒学通权达变的思想方法和精神气度。孔子还多次强调“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这些说法,其实都有“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意思。

“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子贡所提出来的实际上是读书人出不出去做官的政治态度问题。而孔子的回答反映其思想积极入世的一面,但他又有读书可以做官,却不可以以求做官之意。“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是强调为官要找准自己的位置,做到恰到好处等等,这写的都是孔圣人为政方面的一家之言。

二、为友方面:“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人际关系千丝万缕、错综复杂,人们对此常常不能认识清楚,处理起来往往一厢情愿,不能做朋友的强扭做朋友,不能共事的强拉在一起共事,结果多半是自寻烦恼,徒生忧愁。弄清不同层次的人际关系,分别交往,这就是个人立身处世的艺术,也是处理公共关系所需要的。如果真能在同学、朋友、同事且配合默契四个层次上达到同一的关系,真可谓是“人生得一知己足已”。

孔子还认为对自己有益的有三种朋友,有害的也有三种朋友,即“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孔子的学生对交友的原则也有自己的看法,子夏认为“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子张则认为“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三、察人方面:《论语》中在鉴别人性格的优劣好坏,审察人的道德品行方面也有独到之处。“巧言令色,鲜矣仁!”,孔子對“巧言令色”的斥责在《论语,阳货》,《论语,公冶长》中也有体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人焉瘦哉?”圣人观察人的三个要点,即看现实表现、以前经历、兴趣爱好,就可以把人们了解。这样我们就可以解开“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的困惑了。

“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孔子察人不仅仅看外在的表现,他还要透过现象看到人的本质。还有“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辨若纳”“大勇若怯、大智若愚”“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说的都是鉴别人不能只看表面。“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之仁矣”这中“观过知人”的方法是孔子另一种鉴别人的渠道,和前面有异曲同工之处,都是要求从深层次客观公正的评价人。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是从君子与小人的区别上去了解他人。“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自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自游、子夏。”这是说人各有所长,我们不能以同一件事去评价人能力大小,必须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看是否“各得其所”并“各尽其能”。

四、处事方面:孔子在待人接物、为上为下向来十分谨慎认真的。对待不同的场合,对待不同的人应该用适合那个场合、那种人的不同语言方式和仪态。这样才能左右逢源,处起事来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如鱼得水。这不是庸俗,而是待人处世中恰如其分的问题。如:“入公门,鞠躬如也,如不容。立不中门,行不履阈。过位,色勃如也,足躩如也,其言似不足者。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出,降一等,逞颜色,怡怡如也。没阶,趋进,翼如也。复其位,踧踖如也。”我们可知圣人也是小心翼翼,在宫廷中不敢昂首挺胸,在君王面前大气不敢出的普通人形象,可以说普通的近乎畏缩。只有当出了宫廷,下得台阶以后,脸色才放松,动作也才较快起来,而一旦再次经过君位,马上又会拘谨恭敬。这可能就是圣人的智慧之处。

“执圭,鞠躬如也,如不胜,上如楫,下如授,勃如战色。足蹜蹜如有循。享礼,有容色。私觌,愉愉如也。”从中可以看出公务活动与私交是有区别的,圣人办公务时,一副恭敬而又庄重的样子,面部表情一举一动都非常注意合乎礼节,但私交时就完全不一样了,轻松愉快无拒无束。

“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真而无礼则绞。”恭敬、谨慎、勇敢、直率是好的品格,但如果不用“和”来进行规范也都会有问题。正因为如此,所以孔子一再强调“不知礼,无以立也”“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五、对人生态度方面:孔子一向是要求积极入世的,这中间蕴涵着其对生活积极乐观的态度,旷达的人生哲学。“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这都是强调政治是立身之本。“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这是平平淡淡、舒展和乐的生活心态。“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又是另外一种旷达乐观的个人生活情怀。

当然孔圣人也有困惑、消极和无奈之处。“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于是发出了“长江后浪推前浪”、“人到中年万事休”的慨叹。“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同样令圣人发愁。

半部《论语》可以治天下,说的是有点夸张,但其对为学、为政、为友、做人、处事等方面的精确论述值得广大共青团干部以认真、严肃、谨慎的态度去学习。所以,有必要重新审视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从而更好的提高我们思考水平、思维质量、思想层次,继承并发扬这一经典中所蕴涵的科学的处世之道。(作者单位:安徽理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 杨伯峻.《论语译注》[M].中华书局,1980.以下同上。

猜你喜欢
团干部论语
天天背《论语》,你知道它是怎么来的吗?
如何读懂《论语》?
农村基层团组织状况的调研
严管优出抓好团干部队伍建设
中国石化(2019年1期)2019-03-19 07:52:12
论语
《论语·学而第一》
《论语·为政第二》
半部《论语》治天下
浅谈班主任对班团干部的培养
亚太教育(2014年3期)2014-04-29 10:46:07
开卷
中国共青团(2014年8期)2014-02-03 02:3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