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央央 励业 马莉卿
摘要:随着高校改革的不断深入,21世纪便携式电子产品的迅猛发展,高校学生的生活空间、交流领域的持续拓展,多元化信息直接冲击着大学生的视眼,加强高校学生的防骗教育势在必行。
关键词:防骗;大学生;能力
21世纪是高科技、高速信息时代,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环境因素,社会治安问题日益突出。自改革开放以来,不断扩大高校办学规模,不断增长的招生规模、使高校管理模式逐渐由封闭式办学转向开放式办学,开放式的办学管理模式使我校校园内人员复杂,无形间让学校校园与社会之间产生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关系,恶化了校园内与校园周边的环境,致使我校校园的学生生活环境的安全问题不断升级。
在我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前提下,使我校在人文、政治、经济等方面接收的信息越来越多,校园情况也越来越复杂化,导致校园诈骗案件层出不穷。另外,当前我校学生一般都由90后、95后组成,他们有着时代的特色——新中国强大富有的新一代人,同时他们来自四面八方,有着地区的差异化、结构的复杂化等特点,高校不再只是分享知识的象牙塔,更是一个小社会。近年来,我校诈骗案件也时有发生。
案例1:2014年11月,我校某女生寝室发现有校外人员正在向寝室成员推销某清洁用品,寝室同学及时告知辅导员,辅导员及时联系保卫处,共同制止推销人员的行为,经双方协商,让学生退还其所购的推销物品。
案例2:2014年12月,某男生寝室张同学连续几天在QQ消息里收到其他人发给他的消息:某某人今天赚了多少钱,张同学禁受不住诱惑,按对方所说的要求交纳300元押金加入到该组织,一旦加入,对方表示张同学需要往里拉人,只要拉一个人进入就有200元的收益,张同学在进去之后发现不对劲,立马报警,经调查发现是一起网络诈骗案件。
案例3:2011年,某高校王同学乘十一假期外出旅游时,在大巴车里被骗走两百块钱事件。车上一旅客打开一罐红牛饮料后发现自己中了一等奖,奖品是一台笔记本电脑,刚好自己买了臺新的,想以3000元卖掉,问车上有没有人想买,其中一个人用1000元买了这个奖,乘客们纷纷表示不值得,不要卖掉,而那个人表示自己不需要,要买的人说自己身上没有一千元人民币,但有美元,中奖的人说可以跟其他乘客换人民币,现在是1:5的汇率呢,而且美元是真的,旁边有人看了下也说是真的,换几张美元进行收藏,王同学见其他人更换,于是自己也换了50美元进行收藏。中途两人下车说要去兑奖,等到王同学到达目的地后才发现原来手里的美元是假的,这才发现被团伙诈骗。
案例4:2013年6月,某高校应届毕业生丁某为了找一份好工作,经过人托人后结识了自称与某公司经理的儿子有深交的哥们何某,何某称“只要交800元的介绍费,找工作没问题”,谁知何某拿到了介绍费之后便无影无踪了。
由此可见,大学生诈骗案件,是指以非常手段占有他人钱财、物品为目的,以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较大款额的公私财物的一种行为。由于它一般不使用暴力,而是在平和甚至“愉快”的气氛下进行的,当事人往往容易上当[1]。在以上案件中,高校诈骗案表现出作案手法的多样性、地点的随机性、行为的重复性、危害结果的重要性等特点[2]。而其作案手法的多样性主要有以下几种:1、编造虚假中奖信息进行行骗:以QQ消息、手机短信、打电话的方式告知机主中大奖的信息制造骗局。2、以次充好进行恶意行骗:黑心棉事件在每届新生入学时都会有发生,就是利用新生的极需心理。3、投其所好进行行骗:为了考取英语等级,推销人员流窜到各学生寝室进行英语报纸的推销,学生交付定金之后,往往收到第一期之后就音信全无,从而骗取其定金。4、借招聘为名进行行骗:为积累一定的社会实践经验,同时减轻家庭负担,部分学生选择校外兼职,而行骗之人利用这一机会骗取其中介费、押金、报名费等。
在我校诈骗案件中,为何犯罪份子能够屡屡成功,不仅在于其作案手法的多变性,重要的是我校学生在诈骗案件中的自我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还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有着他们自身的特点存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特征:
一、缺乏社会经验
我校学生大多都是独身子女,娇生惯养,从小就在父母、亲人的呵护下成长,没遭受过什么挫折,所以在思想上比较单纯。一旦离开父母、亲人、朋友,开始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时,无法对社会上产生的一些不良风气做理性上的分析,心智不成熟,处事鲁莽,乱交朋友,表现出独我的个性,这给违法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
二、缺乏防范意识
当代大学生有着思想单一,疏于防范,意识淡泊,对于存在在复杂的现实社会中的各种安全隐患问题,未引起他们足够的重视和警惕性的松懈,从而埋下各种隐患问题。在高校宿舍里时常发生学生离开寝室而未锁门、贵重物品乱放等现象,而导致学生钱物失窃的案件时而发生。
三、贪小便宜,急于求成
人性弱点的贪婪,在大学生身上也得以体现。很多诈骗分子之所以能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利用了大学生的贪小便宜心理。大学生虽然是高智商人才,但还未有独立的经济能力,于是在被诈骗分子开出的种种利益所吸引,自认为自己以最小的代价收获最大的利益,浑然不知早已受骗。
面对我校十分严峻的诈骗案件,作为我校教育工作者应在如何提高高校学生自我防范意识、自我保护能力的安全教育问题上加大力度。为了有效的让我校学生的防骗知识得到普及,在特殊时期应把防骗知识教育放在首位。尤其在学生入学时、假期外出时、毕业离校时等特殊时期,开展主题宣传、问卷调查、专题讲座、播放诈骗视频等活动,当然在日常的诈骗教育问题上也要常抓不懈,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诈骗常识。
1、做好开学初的防骗主题宣传
学生入学,特别是在新生入学时,他们从一个校园跨入到另一校园。当他们带着梦想、带着欣喜来到陌生的城市,走进大学这个求知的殿堂,他们要尽快的适应周边陌生的同学、环境等。就在这新生沉浸在喜悦而又陌生的知识海洋里,不曾有任何的防备之心,而诈骗份子正是利用他们的这种心理在这段特殊时期冒充学长、学姐进行诈骗,一旦这些犯罪份子得手,很容易让新生在心理上对人际沟通交往产生失落,对大学生活产生迷惑,毁灭他们心目中理想的大学生活。此时我校安全教育工作者要抓住入学时的教育契机,对于初出茅庐的懵懂少年进行必要的防骗安全教育宣传,从辅导员下寝、学生干部下寝、召开寝室长会议、公寓橱窗、公寓QQ群等多渠道、多方位、多力量去宣传防骗安全常识、如何进行自我防范,被骗之后如何及时的应对,从而减少新生在入学时,因各种不明原因造成人身或财产损失,甚至心理扭曲现象。
2、做好学生假期外出时的防骗宣传
在报到入学的那一刻起,意味着他们就要离开从小到大被关怀的家,独自一人在大学校园里生活、学习,在学习之余他们都会回想在家的点滴幸福生活,思家之情迫使他们在各个节假日来临之际选择回家。即使路途是多么的遥远也不能阻挡他们回家的心情,迫切回家的心理使他们在回家的旅途中放松警惕,而这个时候往往是学生出行的高峰期,也是犯罪分子作案的高发期。为了让学生们能够安全到家,在节假日来临之前,开展以假期安全回家、外出旅游时等防骗安全常识的问卷调查,以问卷的形式告知他们在旅途中需要注意什么问题,如何做到不被骗,如果被骗他们该如何及时的调整心态,理智的去处理该事件,以此来提高学生假期出行时的安全问题。进行问卷统计时,学生的答案不仅能够反映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也能够让教育工作者了解学生对于外出防骗知识的掌握程度,更给安全教育工作者带来反思,今后在普及防骗安全常識时,如何更能吸引学生的眼球,进而加深印象,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提高学生们的幸福感。
3、作好毕业季学生的防骗知识宣传
每年都有大量的学生从高校毕业,毕业季也正是大学生求职的黄金时期。未真正体验社会危险的他们,在离开校园,踏入社会之际,他们就将挑战一切困难,初涉职场的他们,所面临的首要难题就是择业,而他们不知的是择业时的危险正在向他们伸手。为了防范学生陷入择业安全问题,高校可组织毕业班的学生进行专题讲座、防骗安全视频播回放等活动。以权威人士讲解学生毕业时的所面对的安全问题案例、以视频的形式再现案件回放,以真实的人、事、物、案情,告知学生在毕业时常常发生的那些诈骗的安全问题,以及在发生问题后如何进行自我保护与维权。
我校学生在防诈骗的安全问题上,我校领导、辅导员、班主任、教师等都应该高度重视学生安全的重要性,能够在第一时间保护学生人身及财产安全,更要在情感上关注学生安全问题,在学生遇到问题时及时在心灵上给予关怀与疏导,使其在大学殿堂里不仅能收获海量的知识,健康的心理、友谊的结交,还能引领他们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作者单位: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姚伟,李先建.大学生安全教程[M].江西高校出版社,2007年9月.
[2]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保卫学专业委员会.大学生安全教程[M].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年3月.
[3]赵升文.大学生安全教育[M].人民邮电业出版社,2009年12月.
[4]李晋东.大学生安全教育读本[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
[5]赵红霞.大学危机管理[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年3月.
[6]薛成斌,甘勇.大学生安全教育读本[M].同济大学出版社,2011年1月.
[7]吕灵昌等.大学生安全必读[M].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5年.
[8]王智新.论大学生的安全教育[J].绍兴文理学院院报,200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