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升桥
【摘要】小学生正处于感知世界、认识新鲜事物的阶段,选择好的教学方法对小学生的教育非常重要。本文主要对小学生心理特点、数学科目特点以及导学式教学方法的特点来探讨导学式教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
【关键词】导学式教学法;小学数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3.5
所谓导学式教学法,就是以教师课堂指导为基础,学生在老师的协调指导下积极主动的去学习新知识的教学方法。导学式教学法的理念在于“导”和“学”,将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学习有效的结合起来,打造高效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导学式教学法应用可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一、将情景教学导入到小学数学的教学中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数学科目的抽象性,很多小学生对数学课没有任何激情,甚至不愿听到数学课上课铃声响起。小学生会有这样的表现主要是因为在数学课的教学过程中没有采用新颖的教学方法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来,久而久之,学生对数学课就失去的了兴趣。
情景式导入教学在导学式教学法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情景式导入教学方法可以细分为几种,其中包括:实践导入、活动导入和综合导入。通常情况下,在每一堂课开始之前,利用情景式导入教学的方法可以有效的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中来。例如,在讲到“顺序与位置”的内容之前,老师可以先通过“猫抓老鼠”的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体实施办法是:数学老师随机选派一位学生来扮演“猫”,再根据自愿原则让想扮演“老鼠”的6-8个同学来扮演“老鼠”,“猫”在抓“老鼠”之前先仔细观察一段时间,并尽量记住“老鼠”的位置,观察结束后闭上眼睛,首先老师说出“老鼠”的位置,然后“猫”要在规定的时间内说出“老鼠”的名字,或者老师说出“老鼠”的名字,再由“猫”猜出“老鼠”的位置。如此游戏进行两轮,结束后再进入“顺序与位置”的内容教学。又如,学生在认识物体和图形时,老师可以通过设立这么一个情景来导入教学内容:老师事先要准备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各种物体和图形的模型。
情景式导入教学的方法可以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乐趣所在,充分调动小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增加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提高了小学数学教学课堂的效率[1]。
二、将问题情境导入到小学数学的教学中
为了激发小学生对数学科的学习兴趣,让小学生自觉主动加入到数学教学课堂当中,以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参与到数学学习。在导学式教学方法中能够合理设置课程内容,提高小学生掌握知识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就是问题情境导入教学的方法,它可以通过实际生活的情境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解释出来,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和掌握。
例如,在讲授到度量单位米和厘米的时候,老师可以通过在黑板上画出两条长度不一样且相差较大的线段,并提问台下学生“你们认为这条线段大概都有多长呢?”,这时学生在猜测线段长度的时候就会带上各种不同的度量单位,此时老师继续提问“为什么同样是线段,却用到不同的度量单位呢?”利用这样的问题情境导入内容,可以让学生更清晰的理解米和厘米的概念,并能够将其区分开来,再通过老师的引导,使学生能够充分的掌握度量单位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又如,老师可以通过创设一下问题情境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数学课堂当中:
老师:各位同学,想必大家都看过阿凡提的动漫吧,里面有这么一则故事,巴依想让阿凡提将一群羊赶到羊圈里去,可是阿凡提说“赶不进去,羊圈太小了”,这时巴依不高兴了,让阿凡提自己想办法,想不到办法就去买材料把羊圈变大。同学们,你们说阿凡提是想出了办法呢,还是买材料去了?
学生:自己想办法了。
老师:那你们觉得阿凡提会用什么办法把羊圈变大了呢?
学生甲:将长方形的羊圈改成了正方形,这样可能会变大一些。
学生乙:我认为是把羊圈变成了圆的,这样可能更大。
学生丙:我同意学生乙的看法,但前提是要围羊圈的篱笆长短不能变。
老师:刚才这位同学说的篱笆长短不能变,其实就是什么不能变呢?
学生:周长不变。
老师:同学们说的很好,下面我们要研究的就是在周长不变的情况下,怎么使图形的面积变大。
这样的情境导入课程的方法,在教小学生认识空间和图形时打破了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从多角度出发去思考问题,充分激发小学生的发散思维[2]。
三、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导入到小学数学的教学中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光靠老师从头到尾的指导是不够的,要给予学生充分协作交流、自主研究、实践动手机会,让小学生能够充分体验到以自己的能力获取成功的滋味,并使学生从中形成良好的思维模式。
例如,在讲授到解方程式这一内容时,老师可以让学生自由组成学习小组,但每组人数不能超过5个,让每个小学生都能够在参与到自己小组合作解决难题的实践当中,学生可以在小组中自由表达自己解题的思路,并在小组自由讨论的过程中相互交换意见和建议,最后将小组每个成员的计算方法综合起来,形成最好的解题方法,并解决小组难题。这样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自主能动性,并提高自身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将课堂总结导入到小学数学的教学中
在每一次数学课结束之前进行课堂总结和归纳,不仅可以使学生对此次课堂所学到的知识记忆更加深刻,而且起来的知识巩固的作用。
老师在进行课堂总结的时候,可以根据本次教学内容的特点进行合理的规划,如通过问答的方式进行总结归纳:通过本次课堂学习,认识了多少中物体和图形,分别是什么呢?对度量单位了解了多少,人的身高140时应该用什么度量单位,1.4时又应该用什么度量单位呢?对物体和图形的周长、面积、体积的算法掌握了多少呢?除了问答式的总结外,还可以通过对比进行总结,如:不同图形面积的算法有什么不同、不同度量单位在生活中的不同运用、质数和合数的区别等等。课堂总结归纳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形成系统的知识面,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难,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3]。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教学内容的特点采用不同的导学式教学法,创新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为小学生打造一个高效、和谐的学习环境,可以激发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提高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小学教学的效率和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刘晓梅.情境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实践[J].教学研究.2013,1(11):131-132.
[2]华劲松.导学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的实践[J].课堂与教学.2014,1(12)
[3]曾金水.浅谈导学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理科考试研究.2014,6(1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