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台湾多元文化教育政策

2015-05-30 04:22李珊珊
关键词:台湾政策

李珊珊

摘要: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台湾多元文化教育经过2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在政策制定方面也是硕果累累。纵观台湾多元文化教育政策的发展史,可以发现台湾的多元文化教育政策呈现如下特点:保护多元文化与关注社会正义并重、把所有处于弱势地位的群体列为关注对象、亦重视主流文化学生多元文化观的培养。虽然台湾与大陆多元文化教育的发展存在很多差异,但台湾的多元文化教育政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启发。首先,要更好地发挥多元文化教育促进文化多元与社会正义的功能;其次,把社会弱势群体适当纳入多元文化教育体系;最后,重视对所有学生多元文化观的培养。

关键词:台湾;多元文化教育;政策

中图分类号:G40;D633;D618

解严后,多元文化在台湾不断得到认同,台湾逐渐演变为一个多元文化社会。在多元文化精神的影响下,教育体制也积极作出回应,多元文化教育逐渐得到发展,制定了很多落实多元文化精神的教育政策。

一、台湾多元文化教育政策的发展

20世纪90年代,“多元文化教育”一词开始出现在台湾。当时的台湾,缺乏相应的实践基础和理论探讨,多元文化教育的起步与发展多依赖于对美国多元文化教育的借鉴。但是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多元文化教育在台湾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教育现象。

“多元文化教育”一词在政策中首次出现,是在一九九六年行政院教育改革审议委员会发布的《教育改革咨议报告书》中。报告书指出:“多元文化教育的理念,在于肯定人的价值,重视个人潜能的发展,使每个人不但能珍惜自己族群的文化,也能欣赏并重视各族群文化与世界不同的文化。在社会正义的原则下,对于不同性别、弱势族群、或身心障碍者的教育需求,应予以特别的考量,协助其发展。此处我们特别提出现代多元文化教育的两个主题,一为原住民教育,二为两性平等教育。”由此可见,台湾的“多元文化教育”从一开始就涵盖了特别多的主题,不仅重视原住民教育,而且也关注不同性别、身心障碍者等社会弱势群体,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同时,尊重不同族群的文化差异,肯定不同族群文化的价值,重视“多元文化观”的培养。

1997年,台湾《宪法》增修条文第10条第9项,出现了多元文化的字眼:肯定多元文化,并积极维护原住民族语言及文化。这项规定从根本上肯定了多元文化以及原住民族语言与文化的地位,并且从侧面反应出原住民文化是多元文化中特别重要的一支。

1998年,《原住民族教育法》正式公布,原住民教育有了专门的法律依据。其中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相关课程及教材,应采多元文化观点,并纳入原住民各族历史文化及价值观,以增进族群间之了解与尊重。”这可以说是台湾最早明确规定多元文化课程必须纳入学校教育的正式依据。自此,各级各类学校课程之中开始处处融入多元文化观念,不仅原住民各族的历史文化及价值观得到教育的重视,多元文化观也成为衡量所有学生的一个重要指标。

多元文化不断得到理解与认同,多元文化观不断形成的同时,多元文化教育也开始更加关注弱势群体的处境,为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而进行不断努力。2000年后的多元文化教育政策逐渐跳脱族群面向,而以“弱势学生”统称所有需要特别协助发展的对象。2003年7月,有百余位专家学者发起的“重建教育连线”,发表重建教育宣言,把“照顾弱势学生”作为四大教育诉求之一。同年,台湾召开教育发展会议,再次提出“落实弱势照顾,实践社会公平正义”。

2007年台湾教育部制定《辅助国民中小学及幼稚园弱势学生实施要点》,辅助对象范围很广,包括原住民学生、身心障碍学生、低收入户学生、身心障碍人士子女以及新移民子女等,辅助的具体内容包括免学费教育计划、推动教育优先区计划、携手计划、国民小学儿童课后课后照顾服务等。希望通过这些计划为弱势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与更多的教育资源,使其获得良好之发展,并能有效解决地区性教育问题,以平衡城乡教育差距。最终达成教育均等目标。2010年,台湾第八次教育会议把“多元文化、弱势关怀与特殊教育”作为十大中心议题之一。

随着台湾外籍新娘数量的增加,新移民子女数量也不断增加,这些新移民子女由于特殊的生长环境,不仅面临文化差异和语言障碍,而且多数家庭条件比较差,可以说他们是多元文化群体与弱势群体的综合体,所以新移民子女日渐成为多元文化教育关注的焦点之一。其实早在2003年就制定了《外籍与大陆配偶照顾辅导措施》,其中强调:“加强外籍配偶及其子女教育规划,培育多元文化课程师资。”随后在2004年教育部又制定了《辅助执行外籍及大陆配偶子女教育辅导计划作业原则》,主张举办多元文化或国际日活动、开展华语补救课程和咨询辅导方案,同时针对教师进行多元文化研习和全国性多元文化优良教案甄选。内政部与教育部自2012年3月起共同推动的“新住民火炬计划”以关怀辅导为主要任务,以家庭为服务对象,以多元发展为对策,以推展多元文化为目标,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对于新移民文教生活辅导体系的建立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二、台湾多元文化教育政策的特点

(一)保护多元文化与关注社会正义并重

20世纪60年代,很多西方国家尤其是拥有多种族或者大量移民的美国、加拿大、澳洲等都经历了民权运动,此后,多元文化逐渐得到广泛重视。为适应多元社会发展,多元文化教育作为一种运动、过程与策略,试图构建一个满足各族群文化并存的教育模式,以解决族群间的冲突,进而提升少数民族群体的社会经济地位和促进社会公平。 由此可见,多元文化教育的产生,就是为了促进文化的并存进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最终目的。但是美国的多元文化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却逐渐呈现过于强调文化多元,忽视社会正义的现象。

台湾在借鉴美国多元文化教育经验的基础上,不断结合自己的实际,努力发展本土化的多元文化教育,不仅重视文化的多元而且关注社会的公平正义。纵观台湾多元文化教育政策的演变,不难发现,台湾不仅重视对原住民以及新移民文化的认同与保护,而且也特别关注身心障碍学生、身心障碍人士子女、低收入户家庭学生等弱势学生的利益。

(二)关注所有处于弱势地位的群体

2000年后的台湾多元文化教育政策逐渐跳脱族群面向,而以“弱势学生”统称所有需要特别协助发展的对象。从此,台湾多元文化教育的重心由原住民教育转向所有弱势学生。在这样的背景下,台湾多元文化教育主题十分广泛,从原住民教育到新移民教育,从关心身心障碍学生到重视两性平权。这不仅是台湾多元文化教育本土化的重要体现,并且在实践开展中体现出很多优势。

(三)亦重视主流文化学生多元文化观的培养

《原住民族教育法》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相关课程及教材,应采多元文化观点,并纳入原住民各族历史文化及价值观,以增进族群间之了解与尊重。”除此之外,台湾多数的多元文化教育活动在开展过程中也努力让更多学生参与其中。

三、台湾多元文化教育政策给我们的启示

(一)更好地发挥促进文化多元与社会正义的功能

大陆的多元文化教育是多元一体的教育,就像王鉴在《论中华民族多元文化教育》中所说“以主体民族为基体,以各少数民族文化教育为依托,借鉴吸收外来文化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教育”。王鉴在《西方多元文化教育与我国民族教育之比较研究》中还强调“西方多元文化教育注重文化的保持与发展,致力于反映民族教育的多样性和民族的平等性,我国的民族教育更注重少数民族的生存与发展,致力于解决教育与经济如何衔接的问题。这是二者最明显也是最根本的差异。”由此可见,大陆的多元文化教育在很大程度上窄化为民族教育,并且更加关注民族的生存与发展问题。这虽然是结合中国实际的结果,但也存在很多的问题。所以在多元文化教育的发展中,首先应该加强少数民族本身的主体性,让他们更加珍视自己民族文化,在此基础上,实现结合本民族实际的发展。其次,可以适当扩大多元文化教育关注的对象,维护部分弱势群体的权益。从而真正实现多元文化教育保护多元文化,促进社会正义的功能。

(二)把社会弱势群体适当纳入多元文化教育体系

留守儿童、身心障碍学生、偏远地区儿童、少数民族学生等弱势群体的教育问题,目前都是大陆比较关注的教育问题。虽然民族教育、特殊教育不断发展,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少数民族儿童和身心障碍学生在教育中面临的问题,也有部分专家和学者在从事留守儿童、偏远地区儿童等的教育问题研究,但是在理论和实践上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可以尝试把这些弱势群体统一纳入多元文化教育体系之中,这样不仅可以在理论研究过程中相互借鉴,并且在实践中也可以统一开展一系列活动或者制定一系列措施,促进问题的更好解决。

(三)重视对所有学生多元文化观的培养

首先,多元文化观不仅强调发掘个人的价值和潜能、珍惜自己族群的文化,也重视欣赏不同族群以及世界的优秀文化。所以只有努力培养所有学生都具有多元文化观才能更好地构建多元文化社会,同时这也是多元文化教育的必然要求。其次,弱势群体的学生不是孤立存在的,他们要和主流学生共同的学习与生活。只有主流文化学生也理解了弱势的文化与处境,才能真正改善弱势群体的处境,更好地实现和谐相处。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研究院.我国百年教育回顾与展望.台湾:国家教育研究院,2011.199-251.

[2]万明刚.论多元文化教育的发展与面临的困境.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58—62.

[3]王鉴. 西方多元文化教育与我国民族教育之比较研究.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3: 91—94.

[4]国立台湾师范大学教育学系. ‘多元文化教育的理论与实际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湾:国立台湾师范大学,1997.

[5]徐南号.台湾教育史.台湾:师大书苑,1993.

猜你喜欢
台湾政策
政策
政策
政策
助企政策
政策
有些政策为何沦为“万分正确、十分无用”
捍卫“台湾”?美学者炒作旧书有蹊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