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妆浓抹总相宜”

2015-05-30 03:34龙云辉
俪人·教师版 2015年5期
关键词:可见重要性

龙云辉

【摘要】讲求语言文采是我国文学的优秀传统。“虎豹无文,则同犬羊,虎兕有皮,而色姿丹漆,,质待文也。”孔子认为:“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意即语言没有文采,流传就不会久远。语言文采之于文章的重要性可见一斑。高考作文讲求就是一种“短平快”的作风,短短几十分钟,要构筑出一篇血肉丰满的不少于八百字的佳文,就必须在语言表达上以文采取胜。

【关键词】语言文采 重要性 可见 一斑

古人说话讲究辞令,写文章讲究语言文采。“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有文采的文章就像“玉”和“珠”一样熠熠生辉。别林斯基认为,文章内容再好,如果没有文采,“有如一个面貌丑陋而心灵伟大的女人,可以对她敬仰,但要喜欢她是不可能的。”在写作中,如果没有好的语言支撑,再好的主题也难以存在,再好的中心也难以表现,再好的情感也难以寄托,整篇文章就难以升华。何况,高考考场作文由于篇幅所限,与其在不易打造“亮点”的内容上孤注一掷,不如在文章的语言“文采”上下点功夫,使自己的作文多多增色,从而赢得阅卷老师的青睐,为你的作文加分。然而,目前许多考生的作文却陷在了平庸的语言里,或者空洞乏味、言之无物;或者矫揉造作、无病呻吟;或者堆砌词藻、华而不实等,这些语言上的缺陷,严重阻碍了高考作文的得分。

语言“文采”的本意是华丽的色彩,指语言富于变化,精美流畅。那么,怎样才能使文章的语言有“文采”呢?近几年,笔者对许多考生的高考作文进行了大胆的研究,现谈谈自己的拙见。

一、巧用修辞,凸显文章的优美神韵

俗话说:“三分姿色,七分打扮。”写作文也是如此,只要经过“事事四五通”的打扮,何愁它不“精妙世无双”?装扮的手段很多,而重要的有效手段就是运用修辞手法。刘勰在《文心雕龙·情采》中指出“言以文远”,文章以有文采流传千古,唐代的散文家李翱《答王载言书》中也指出“义虽深,理虽正,词不工者不成文”,都说明了修辞手法对于写作的重要性。在考场作文中适时用上几处修辞手法,一定会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大放异彩,吸引人的眼球。文章中运用修辞手法可以增强语言蜚声绘形的描写效果,可以增强语言的表意效果,可以增强语言的表情效果,可以增强语言的审美效果。文章的语言文采,着力体现在比喻的形象美,排比的铺陈美,引用的延伸美和拟人的生动美等等方面。

1、巧用比喻

有些事物和道理,直接说出来往往比较笼统,而用比喻去说,就能说得具体、生动而形象,让别人一下子就能把握和认识事物的特征、概念的实质,就能有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之效果。请看下面这个例子:

爱心是冬日里的一缕阳光,驱散了凛冽的寒风;爱心是久旱后的一场甘霖,滋润了龟裂的心田;爱心是大海茫茫里的航标,指明了新生的希望。(《把爱心带给他人》.)..

抽象的“爱心”一经比喻,便生动、形象地化为了“冬日里的阳光”、“久旱后的甘霖”、“大海里的航标”,具体可感,同时其重要性也不言而喻。

巧用比喻可以使语言生动活泼,清新明快,绚丽多彩。再如下面的语言写得也很形象、生动。

“如果说人生是一本书,那么,高三的日子便是书中最美的彩页;如果说人生是一台戏,那么,高三的日子便是戏中最难忘的一幕。”(《拥抱青春》)

2、善用排比

排比的表达效果是增强语言气势。考生在作文中如能精心设计好几组排比句,则华丽顿显,气势恢宏。例如:

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安塞腰鼓》)

这组层层相连的排比句式,传神地写出了安塞腰鼓奔放的热情,昂扬的气势,字里行间顿生“光彩”,让别人的心灵也随之激荡。

又例如,一考生在《献给母亲的歌》中写道:

如果说母爱是一本书,那么拥有母爱的日子,便是书中最美丽的彩页;如果说母爱是大海,那么拥有母爱的日子,便是大海中风平浪静的海水;如果说母爱是土地,那么拥有母爱的日子,便是土地中孕育繁衍的种子。

该考生从不同角度表现了拥有“母爱”的幸福,使“母爱”显得更具体,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3、灵活化用

在文章中化用诗句、名言、歌词、警句,可以延伸意境,收到出奇制胜的效果。例如,一考生在《网吧之我见》中化用雨果的名言就很成功。他写道:

世界上最宽广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胸怀,比人的胸怀更宽广的是宽带网。

又如,一考生在《高三感悟》中写道:“作业最多的人是我,书包最重的人是我,休息最少的人是我,挨骂最多的人是我,‘五一没有自由的人是我,放假被关禁闭的人是我,是我是我还是我。”

该生巧妙地改写歌词,道出了一个深受作业重压,没有自由的高三学生的心声,真是苦不堪言,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4、妙用拟人

一考生在《学会放弃》中写道:“悬崖上的青松懂得,不放弃平坦,就难以展示自己独特的生命风采;荒野上的梅花知道,只有放弃春天的舒适,才能赢得人们对自己品格的赞美;池中的荷花不懂得要在严寒来临之前放弃漂亮的衣裙,才使自己变得形容枯槁,由盛转衰;池中的鱼儿往往因为不知道放弃那些特别有诱惑力的美味而上钩,从而把自己变成他人餐桌上的一道美味。”

把“青松”、“梅花”、“荷花”、“鱼儿”拟人化,使它具有人情味,富有一定的情致,寓意深刻。

修辞是作文的魔水,有了这方魔水就能够使平凡的语言变得生动异常,将抽象的事物表现得更具体、更形象。

二、巧借幽默,增添文章的意蕴情趣

列宁说:“幽默是一种优美的健康的品质。”幽默的语言代表着一种智慧。考生在作文中,为了表达主题的需要,适时来点幽默,也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可使作文的语言增色,妙趣横生,令人拍案叫绝。

例如一考生在《斗“痘”记》这样写道:“曾几何时,我光滑的脸上突然冒出了一群美丽的青春疙瘩痘,顿时云贵高原上的卡斯特地貌在我的脸上呈现出来了。那一颗颗红色的小痘子在我脸上找到了合适的住所,愈加放肆,开始大量呼朋唤友,繁殖后代。不几天,我整张可怜的脸就红一块白一块了,用手一摸更是高低起伏,仿佛我脸上长着中国地图,咱祖国的大好河山都挤到这里来了。”

该生抓住了自身难堪的青春痘,诙谐幽默地用调侃的笔调,绘声绘色地描写出了心中的烦恼和欣喜,展现了现代中学生富有个性的青春风采。

又例如,一考生写《无题》极尽讽刺幽默之能事,把流行歌曲《常回家看看》改编为:“找点时间,找点空闲,放下麻将,到基层看看。带上私心,带上杂念,走进酒店,到基层看看。厂里准备了一些奉承,公司张罗了一桌好饭,家里缺点什么,给经理说说—我们不图为国家做多大贡献啊,当一次官也不容易,只赚个一臭万年。”这样,该文章形象地揭露了某些官僚主义者的灵魂和整天无所事事,贪得无厌的嘴脸。

三、巧引名言(警句),彰显文章的语言文采

托尔斯泰说,应多用“金刚钻的语言”进行写作。名言警句就无疑是一种“金刚钻”。在考场上,考生要自行概括出自己的观点,也并非容易的事。那么,要让高考作文既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又不忘使语言生辉的最好途径,无疑是选择引经据典,在前人的智慧中独辟蹊径。晋代文学批评家陆机在《文赋》中这样写道:“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实践证明,名言警句在文章中恰切运用,确实能取得良好的功效。

例如,有一考生在写《选择的真谛》中就引用了唐诗宋词中的的名言,可以说是最精美的,最具有感染力。该生写道:

在盛唐的华章中,有一个最强的音符,那就是你,李白。选择的真谛是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睥睨群小;选择的真谛就是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忧国忧民;选择的真谛就是岳飞“壮志饥餐胡虏肉,谈笑渴饮匈奴血”的豪情壮志。

又例如,一高分作文《人生重在选择》,该考生写道:“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这是屈原的选择;“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是文天祥的选择;“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是林则徐的选择。他们所关注、倾心的是国计民生,天下大业。“东窗密谋莫须有,风波冤狱天也哭”这是秦桧的选择;尽管“君恩深似海矣”,可是“臣节重如山乎”这是洪承畴的选择;不顾“痛哭六军俱缟素”,只会“冲冠一怒为红颜”,这是吴三桂的选择。他们所追逐、渴求的是高官厚禄、醉生梦死。

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这一考生的文字功底、阅读能力很不错,语言运用得恰到好处。当然文章不可能字字珠玑,尤其是高考作文。而如果引用一些闪耀着智慧的光芒,蕴含着丰富思想内涵的名言警句则会受到阅卷老师的钟情,从而获得高分。

四、巧择句式,打造文章的和谐音韵

写文章不能只用一种句式,句式单一就会使文章显得呆板老气,句式多变才灵动活脱,要想使自己的文章充满活力、文采飞扬,就必须同时尝试选择运用不同的句式。为此,文章的句式要长短结合,整散相间。整句和散句,长句和短句,灵活搭配,交替使用,语言就会变化多姿,产生一种特殊的美感。短句结构简明,节奏紧凑,修辞功能是简洁、明快有力。长句的特点是节奏舒缓,修辞功底是表意严密、细致、精确。整句的表达功能是气势贯通,形式对称,音节和谐。散句的功能是灵活自然,能加强表达的亲切意味。孙犁在《黄鹂》一文中有这么一段话,可看作是整散结合的典范:“是的,这里的湖光山色,密柳长堤,这里的茂林修竹,桑田苇泊,这里的乍雨乍晴的天气,使我看到了黄鹂的全部魅力,这是一种极致。是的,它们的啼叫,是要伴着春雨、宿露,它们的飞翔,是要伴着朝霞和彩虹的,这里才是它们真正的故乡,安居乐业的所在。各种事物都有它的极致。虎啸深山,鱼游潭底,驼走大漠,雁排长空,这就是它们的极致。”

例如以“校园”为话题作文,一考生《永远的校园》在语言形式上大胆创新,让阅卷老师大开眼界,爽心悦目。该考生写道:

在校园里坐坐,总能听到一连串“宁静的声音”,在诗歌的驿道上,采诗官已虔诚地摇响了木铎,在浊浪翻滚的汨罗江畔,屈大夫边走边吟,声调悲愤而苍凉;月正明,星正稀,曹孟德笔下的乌鸦正向南煽动着翅膀;在“盛唐”之音中王摩诘的山鸟已被明月惊醒,杜工部的黄鹂正双双飞过西岭;檀板声声,该是柳三变的声声慢了;波涛滚滚,不是苏东坡的浪淘沙么?乌鸦啾啾,流水潺潺,马致远的秋思点燃了多少人的乡愁……

猜你喜欢
可见重要性
“0”的重要性
论七分饱之重要性
论七分饱之重要性
读《边疆的重要性》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