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振华
【摘要】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教育事业的评价机制越来越完善,而语文教育作为人文学科的基础,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程度。本文将以中学语文为例,具体阐述中学语文教育中人文精神的失落与弘扬。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育 人文精神 失落 弘扬
我国的语文教学是最基础的人文学科,其中的人文性得到了教育各界的探讨和关注。不管是从语文的基础性方面去审视,还是以语文的文化性方面审视,语文学科自身带有的属性就是工具性及人文性。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首先说明一下人文精神的概念。
一、简述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而人文学科是集中表现人文精神的知识教育体系,它关注的是人类价值和精神表现。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之所以是万物之灵,就在于它有人文,有自己独特的精神文化。人文精神不仅是精神文明的主要内容,而且影响到物质文明建设。它是构成一个民族、一个地区文化个性的核心内容;是衡量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一个国家的国民人文修养的水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教育中人文教育的地位和水平。
二、中学语文教育过程中人文精神的失落
(一)人文视野不够宽广
在中学语文的教科书中,有一小部分的课本存在着课文删改的章节问题,致使学生阅读量面积过小,对我们国家的悠远的历史文化了解不够全面性,人文视野变得狭窄。
(二)在文化人格上存在的不足之处
我国的语言文化博大精深,我们可以运用语言表达自身的思想和感情。但是在中学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对汉语的语言进行有利的开发,在对于人性的理解过程中又过于片面化,使我国的文化历史停滞不前,也造成文化人格在构成中存在着一定的缺陷。
(三)学生自身个性的塑造
我国的中学教育过程中,推行的是以人为本的基础教育,是以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发挥学生的自主思考意识,也就是说,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在尊重学生个性发挥的同时,也要引导学生走向正确、核心的教学内容,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人文精神在中学语文教育过程中产生的作用
我国的教育事业对人文精神应有较高的重视程度,因为人文精神在我国中学语文教育中拥有着文化背景的重要根源。众所周知,现在的社会是“知识爆炸”的社会,终身教育和继续教育已经成为国际公认的教育理念。随着我们社会和时代的发展,更加需要有个性、有自我精神、有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责任感的创造型人才。要想成为这样的复合型人才,就需要自身不断的学习、不断地开发自身潜力,从根本出发,从而形成较高的人文素质。语文教学中的语言文字、各类型的文章和占有比例较重的文学作品,都存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所以教师只有利用课本知识将人文精神相互结合,引导学生正确思想,让学生在困难面前不畏惧、不被精神压垮,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努力坚持,直至胜利。才能真正发挥人文精神在与语文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四、中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弘扬和培养
(一)为学生创建平等的教学氛围
现代的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应属于平等关系,与学生之间建立沟通的桥梁。西格尔认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对于学生在课堂中的提问、异议,应保持尊重理解,并为学生耐心的解答疑难,促进学生成绩的提高;在学生解读文章时,教师应给与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和研究空间,便于学生了解作者写作时的意境、心情。教师还要努力营造和谐、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融洽、愉快的环境中学习。
(二)选用学生容易领悟的教学模式
领悟学习是以主动、自觉的态度,通过自身的感受、体会等形式形成稳定的、个性化的、对行为具有指导性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体系的学习方式。它又符合人文教育的特点,具有普遍的人文价值能力。而在选用以学生领悟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中,应重点构建学生丰富的精神内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积极性,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比如教师在讲解人教版中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走一步,再走一步》时,应采用学生自我阅读的方式,让学生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境,并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在文章中找出相应的答案。通过学习这类文章,除了完成正常的教学目的外,还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坚持下去的胜利以及形成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勇敢走下去的决心。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以明确看出,结合人文精神对于中学语文教育的提高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而且在语文教育过程中,人文精神是必须弘扬的,只有在语文教育中结合人文精神的弘扬,才能达到培养学生精神内涵的目的,提高学生坚韧不拔的性格。
【参考文献】
[1]陈国秀.中学语文教育中人文精神的培养方案[J].学园,2014(14).
[2]温城.试论中学语文教育中人文精神的失落与重建[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3,7(27).
[3]孙海茹.中学语文教育中人文精神教育初探[J].新课程·下旬,20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