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过度自信量化替代指标综述

2015-05-30 10:48许昊邓彦
2015年5期
关键词:期权过度薪酬

许昊 邓彦

摘要:随着以过度自信理论为代表的行为财务理论的兴起,学者们纷纷将管理者的过度自信心理偏差引入到其他学科的研究中,但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过度自信的衡量存在较大分歧。本文总结了目前普遍采用的量化替代指标,并认为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来反应管理者的过度自信程度将是未来在行为财务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关键词:管理者过度自信;量化指标一

一、引言

傳统公司财务理论的一个重要假设前提是决策者的行为是完全理性的。但是,通过大量实验,心理学家发现:人们的决策行为往往与传统的理性行为模型是相互背离。过度自信理论(Overconfidence)就是基于决策者的非理性心理特征产生的,它最初是在社会心理学文献中发源的,过度自信理论的主观心理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受到诸如感觉、情绪和信念等,人们不但往往对自己的判断能力过度的相信,而且对私人信息的准确性以及成功的概率高估自己。由于过度的自信而伴随着以过度自信理论为代表的行为财务理论的兴起,学者们纷纷将管理者的过度自信心理偏差引入到其他学科的研究中,但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过度自信的衡量存在较大分歧。

二、国内外学者主要采用的管理者过度自信量化替代指标现有国内外文献中关于管理者过度自信的量化替代指标主要有以下几种:

(1)股票期权和持股数量。Malmendier和Tate在2005年最先提出这种方法,他们通过数据发现:股票期权的倾向或者管理者愿意持有本企业的股票和未来超额收益这两者并没有显著的关系,即使当前情况很适合行权,管理者将继续拥有其股票期权也可以买进股票,管理者过度自信对应的评价标准可以由管理者自愿持有的股票或者股票期权来证明。同时他们认为只要以下两个条件符合其一,管理者就存在过度自信:第一,5年内至少有两次机会通过行权可以获得67%以上的收益,但却未转让;第二,持有期权直至到期或在样本期间内持有本企业的股票数净增加。

(2)盈利预测偏差。Lin,Hu和Chen(2005)使管理者预算估测的公司每年的收入水平有没有超过事实上公司的年度收入水平用作评价管理者有没有过度自信的标准,且发现过度自信的管理者趋势于过度投资。余明桂、夏新平和邹振松(2006)用上市公司年度的业绩预算是否改变用来断定管理者过度自信的标准,假如实际业绩收入少于预告的业绩那么断定为管理者过度自信。Hribar和Yang(2007)也发现,管理者的过度自信增大了公司在情愿显露收入超出预测方面的偏差,有着显著的偏高误差预测。

(3)主流媒体评价。该方法由Hayward和Hambrick(1997)首先提出,他们聚集了《纽约时报》这些影响较大媒体对这些样本公司CEO的各项评价,最后将这些评价划分为六类,且通过对这些类别进行记分形式来判定CEO有没有过度自信。Malmendier和Tate(2005)也指出判断管理者是否有过度自信行为的方法用新闻媒体对这些公司的CEO新闻报道来鉴定,并认为如果媒体对CEO的评价中常用“乐观”、“自信”等词,则认为管理者是过度自信的。

(4)宏观指数。Oliver(2005)用消费者的情绪级别用来衡量管理者过度自信的标准,该指数由国外密歇根大学对美国消费者举行定点的电话回访,用来调查群众对当前和预期经济状况的个人感受,最终模拟企业管理者的感受去衡量管理者过度自信的程度。余明桂、夏新平和邹振松(2006)用国家统计局网站定时公布的企业景气指标来衡量管理者过度自信的标准,该指数范围为0至200,以100为临界值,若该指数过百那么断定管理者过度自信。

(5)并购频率。该方法是Doukas与Petmezas(2007)共同提出,他们觉得CEO如果越自信,进行的并购次数就会增加,所以他们将采样期中进行的并购次数超过5起的CEO判定为过度自信。Aktas,Bodt与Roll(2007)同样觉得,假若一个管理者举行多次收购,那么将会表现出他的相关心理状况,即他可能超高评估收购的收益,小看并购的风险,所以将进行过2次以上的并购管理者判定为过度自信。

(6)相对报酬。在1997,Hayward和Hambrick提出了相对报酬的方法,他们认为相对于公司内其他管理者,CEO的地位越重要,那么他的薪酬越高,从而也会导致他们越容易过度自信。我国学者姜付秀等(2009)则使用“前三名薪酬最高的高管薪酬之和所有高管的薪酬之和”来表示高管薪酬的相对比值,并认为该比例越大,说明管理者越有可能表现出过度自信的心理偏差。

三、总结与述评

我们从上述几种关于衡量管理者过度自信的方法可以看出,无论是何种方法都具有较强主观性。一方面目前在研究中普遍采用的都是单一指标,解释力有限,另一方面,过度自信作为一种心理特征是很难完全以管理者的事前事后行为或者其他间接指标来判定和衡量的。因此,从管理者自身个体条件如年龄、性别、教育经历、工作经历等出发,结合组织环境、公司治理特征、行为特征、国别文化背景等因素建立起一套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来反应管理者的过度自信程度将是未来在行为财务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作者单位:广东工业大学)

参考文献:

[1]姜付秀,张敏,陆正飞,陈才东.管理者过度自信、企业扩张与财务困境[J].经济研究,2009(1):131-143.

[2]余明桂,夏新平,邹振松.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激进负债行为[J].管理世界,2006(1):1.

[3]Lin Y,Hu S,Chen M.Managerial Optimism and Corporate Investment:Some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Taiwan.PacificBasin Finance Journal,2005,13(5):523-546.

[4]Malmendler Ulrike,Tate Geoffrer.CEO Overconfidence and Corporate Investment.Journal of Finance,2005,(6):2661-2700.

[5]Hayward L.A.M,Hambrick C.H.Explaining the Premiums Paid for Large Acquis-itions:Evidence of CEO Hubris.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1997,42(1):103-127.

[6]Doukas J.A,Dimitris Petmezas.Acquisitions,Overconfident Managers and Self-attribution Bias.European Financial Management,2007,13(3):531-577.

猜你喜欢
期权过度薪酬
中药煎煮前不宜过度泡洗
过度减肥导致闭经?
因时制宜发展外汇期权
人民币外汇期权择善而从
希望你没在这里:对过度旅游的强烈抵制
VBA在薪酬个税筹划上的应用
过度加班,咋就停不下来?
文科薪酬包揽倒数十名,该如何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