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福俭
【摘 要】优良班风旨在通过完善班级制度,树立班级目标,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使学生在班集体中自觉约束自己的不良行为形成良好的养成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安全教育,师生齐心协力共同发展让管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班级制度;确立目标;集体荣誉感;养成教育;言传身教
班风是指再在班级中起主导作用的风气,体现了班级成员的共同精神风貌。良好的班风可以使差生转变为好学生,班风不正也可以是好学生变坏。俗话说得好:“两勤夹一懒,想懒不得懒;两懒夹一勤,想勤不得勤”。班风对教学质量的影响是明显的。积极、健康的班风,能够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一个班的班风应该主要包括:优良的学风、文明礼貌之风、自觉纪律、正确舆论之风、团结友爱之风、积极进取之风等。树立良好的班风是最有力的集体舆论,是一股巨大的精神力量。对全体同学起着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作用。也是优化育人环境、教育学生的重要手段。它往往比规章制度更具有约束力,他能不断的指导和调节学生的行为方向,激励其荣誉感和自豪感。可是优良的班风怎样才能形成呢?下面是我做27年班主任的几点体会:
一、完善班级管理规章制度
班级管理工作千头万绪,班主任一人很难独撑局面,必须充分发挥班委会的作用班干部是学习的标兵,是学生中做人做事的表率,是榜样的具体形式。以《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准则,跟据我校的文明班评比标准和学校的各项管理体制,及时制订出具有本班特色的班级管理制度。我首先是组织全班同学展开大讨论,制定班级文明公约,值日生制度,考勤制度、奖励制度等,通过“班级法律”即班级的各项规章制度来规范学生。努力营造一个制度环境、规则环境,让学生在这一环境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地把自己的思想与言行统一到制度的轨道上来,特别是一年级的小同学反复学习这些规章制度,形成强烈的规则意识。各项规定应要求明确、宽严适度、切实可行,应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和教育教学规律。
二、树立奋斗目标好与学生良好合作
良好的班风是学生的健康成长的有利保证,是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必要条件,培养良好的班风是班级管理和教育教学管理的关键环节,抓好班风,首先要让学生有理想,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因为有了理想和奋斗目标,就会产生强大的动力,就能把大家吸引到集体中来,产生积极向上的热烈愿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在共同奋斗中逐步形成坚强的班级集体。要是一个班级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学生就会因看不到前进的方向而满足于现状,于是,懒散、不思进取以致无事生非。所以确立班级理想,即确定班级奋斗目标,给学生指明前进的方向,班主任一的一言一行,人格人品对学生更是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要带好一帮思想既单纯又复杂,既有主见又没主见的孩子,班主任就应该做好典范。比如班级大型活动,班主任热情投入其中,想方设法努力与同学们一道去共创佳绩。班级受损,班主任要勇于承担责任,不能一味地责备学生,相反还应鼓励或正确引导。例如我经常为一年级班学生扫地上的纸屑,放窗帘等让同学们认真学习,弯弯腰,动动手,擦一擦,拖一拖,学生会看在眼中,自然会潜移默化。切忌乱批评指责,然后指手画脚一番。班主任要从心底爱这个家,爱这个家中的每一个成员。
三、培养集体荣誉感
培养学生树立集体主义观念是培养优良班风的关键。班主任对学生的教育,总不能仅仅指望通过对学生的一个一个的教育去完成,这种教育只能事倍功半。实践证明:一个个人利益很强的学生,到了一个集体荣誉感很强的班级里,不久他就可以变成一个自强不息的学生。这就是集体的作用。由此可见,具有集体主义观念的班级对于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有多么大的意义。
四、抓好养成教育
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促进优良班风的形成。小学教育阶段是对学生道德情操,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形成进行教育的最佳时期,也是为他们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和形成正确的政治态度奠定基础的重要时期。而这一时期的学生,他们的感性认识强于理性认识,书本知识多而实践体验少。抓好养成教育,有易于联系实际,可查可比可看的特点,富有吸引力,学生易于接受,容易使他们成为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了,优良的班风自然而然也就形成了。关心爱护学生特别是中后生,主要还是多次找他们谈心,善意理解他们,高兴接受他们,帮他们分析情况,必将促进中后生的进步和发展,最终形成浓厚的班风、学风,真正做到每一成员都有班集体的强烈归属感。对于所有学生,班主任都要大力采用激励教育。使学生受到激励和鼓舞。对于成绩退步的学生及时找他们分析情况,纠正不足。对于犯了错误的学生,那怕是很小的错误,也要及时教育,消灭一切不良源头。激励教育是师爱的倾注,师爱既是积极的情感,又是一种教育的力量和手段,老师赞许的点头、期待的目光、会心的微笑都表现出对学生的爱。对歧视差生,欺负弱小等现象进行批评教育。尊重学生,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平等和谐相处。
五、重视主题班会,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每周重视主题班会的召开,解决班上新出现的一些问题。利用开展主题班会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最好的途经之一。因此,我一向重视开展主题班会活动。班会课是德育的主阵地之一。在班会课上,我认为班主任应该围绕着特定的主题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心理教育、竞争意识教育,目的在于促进正确的班集体舆论形成,推进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形成。在学生中实现更广泛的思想交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因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培养良好班风的必然要求。所以我尽量在班会和平时注意进行学生的有关心理方面的教育。特别重视健康,安全教育。让学生学习到安全知识,增强安全意识。
六、促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促进后进生的转化
培养良好的班级风气,应该贯穿在各种活动中。要有目的地开展各种活动,对此既要明确、又不能放松。这里的活动是指有目的明确、针对性强、对学生健康成长有意义并起“积累”作用的活动。班主任要明确地认识到,有活动才有集体,有健康积极的活动才能形成良好的班风。开展活动可以给学生影响和锻炼,使学生通过活动受教育通过活动得到锻炼,又使学生进入积极进取的状态,因为在活动中才能调动学生的上进意识,竞争意识,才能使学生展露个性的特点和才华,才能形成集体活跃的气氛。同时,在活动中使学生学习处理人际关系,学习适应社会的本领,增强他们的适应性和实干精神,使他们的能力得到提高。一个班级总会存在一些后进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后进生体验成功的快乐,让他们也有发挥优势的平台。
七、班主任和课任老师齐抓共管
班主任在学生中率先垂范,以身作则。班主任虽然是班级的主要管理者,但其他课任老师对班级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因此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应把“单兵作战”变为“多兵种协同作战”。
总之,班风好了什么都好。优良的班风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培养良好的班风不可能一蹴而就,教育无小事,必须从日常生活中的一件件小事抓起。作为一位班主任,要想方设法,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做一个负责的班主任。要经过班主任采用各种措施精心培养和全体学生及相关老师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