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思维,提高素质——论课堂教学中的三个关系

2015-05-30 04:13:23李胜热
东方教育 2015年5期
关键词:民主知识点教学内容

李胜热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都非常重视对学生听、说、读、写等多方面能力的训练,但往往会忽略各方面的内在联系,事实上,这些多方面的能力训练如果能有机结合起来,无疑会促进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不断发展。对涉及面较广、渗透性较强的学科,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实施这种训练,从而达到教学目的,这就需要一定的技巧。因此教师要着力处理好如下关系。

一、民主与集中的关系

课堂教学有其多样性,不同的学科内容、不同的思维角度会产生不同的思维结果;即使是相同的思维结果又可用不同的思维方式来表达。“公说公有理,婆说理又长”,这就形成了课堂教学的生动、活泼、多样的思维局面。

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就必须要处理好课堂教学中学生民主与教师集中相统一的关系。教师应先要准确处理好教材的要点,精心设计好思维的程序,全面预计好将会产生的思维方式和思维结果,然后设疑让学生做有针对性的放射性的思维,使学生能畅所欲言、大胆解难,通过讨论、比较、辨析、概括,得到一个具体的思维结果。

在这种教学氛围中,教师不应完全搞一言堂,把教参或其他资料上的有关知识点作为绝对的标准答案灌输给学生,以致束缚学生的思维,而应有条件地、有针对性地、客观地评判学生的思维方式或思维结果。在此基础上,通过教师引导,使思维结果趋于统一而准确,从而形成课堂教学“活而不乱”的局面。

笔者在听一位同仁执教《愚公移山》这一课时,就感觉这位教师在处理民主与集中的关系时做得很不错。首先是完成听说读的训练,然后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小组讨论,不少的同学提出愚公很“愚”,并提出自己的看法:愚公移山心有余而力不足,愚;费时多而工效低,愚;选择移山而不选择搬家,愚。针对这些看法,执教老师并未马上给出自己的答案,而是引导学生继续讨论这些看法,通过讨论,大家都认为这种思维方式有它一定的道理,但思维结果与编者意图、教学意图不符合。这时执教老师抓住这一契机,与学生平时作文联系起来,把学生对愚公移山的认识思维引导到“只要坚持不懈地奋斗,就能克服困难”这一深刻的主题思想上来,从积极向上的角度来理解课文内容及人物塑造的积极意义。既保护了学生的多样思维,又传播了正能量,很好地体现了民主与集中的统一性。

当然,在处理民主与集中的关系时,教师应认识到民主是思维的桥梁,集中才是思维的彼岸,放手思维不能像脱缰的野马,教师要及时调整教学思路、教学方法,准确理解课文编者意图,让民主的思维最后落在实实在在的知识点上。

二、文和道的关系

文道结合,是课堂教学中的常见手法。韩愈就曾说过“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虽然韩愈的“道”是指儒家思想,但由此可见,道是与教学相随的。

在当今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重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而忽视思想道德的教育是普遍现象。有的教师甚至把教学内容简化为若干个知识点让学生去强记。这种只追求知识点落实到位,而不重视人的品德培养,是很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教学大纲中明文规定“要培养学生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品德和社会主义精神”。综观近十几年的高考、中考题目,很多都会涉及到“鸦片战争”“日本军国主义死灰复燃”、“珍惜生命”等等思想性很强的题材,如果日常课堂教学中缺乏这方面的思想道德教育,学生在刻苦攻读学科知识之时,就会忽略加强这方面的素养,使我们培养的人才在思想品德上很难达到一定的高度,达到一定的境界。

文道结合,有其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思想道德教育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仅仅要引导学生落实基础知识,更要加强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法纪道德教育及人生观教育,使知识的传授与道德思想的培养达到高度的统一。笔者在执教《鸦片战争》、《抗日战争》等内容时,非常注重对学生的爱国教育,通过自由讨论,正确引导学生铭记历史,理性爱国,收效甚好。

当然,教师在教学时,不能盲目地说教,离题发挥,生搬硬套会适得其反,而应切合社会实际、历史实际、学生思想认识水平的实际,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创造出一种自由氛围,使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道德情操。

三、读与思的关系

读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手段,也是一种教学方法,由此衍生了“读写教学法”、“讲读教学法”、“读读、讲讲、练练教学法”。但是,怎样读?哪些知识要学生读,却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有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取各种形式的读法而收效甚微,什么原因?读无目的。“和尚念经,有口无心”,这种读书方法只能使学生处于无意注意状态。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课堂教学45分钟,读十遍的时间也未必有,其义自然不能“现”,可见,读重要,但要有目的,要有思维的范围,要想方设法使学生从“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转变,从而提高学生读的能力。

1.设疑导读

教师在要求学生读之前,可针对教学内容及训练重点、考点,设计一系列难易适当的问题,让学生带疑而读,从而有效地駕驭课文,使“读与思”、“思与得”达到有机地统一。这种设疑导读不仅能使学生自觉全面地理解所读内容,还可使学生的思维纳入教师设计的教学程序中来,做到有的放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以练促读

不同的教学内容,其训练重点、难点、考点不同,需要有选择地组织学生读,有的课文或材料必须反复读才能领会其中的含义。要达到此目的,以练促读不失为一个较好的方法。

教师在完成教学内容或教学程序后,可精心设计一些练习,促使学生通过精读或材料理解去寻找答案,从而消化课堂教学重点、难点和考点。当然这种练习应当以基础知识为主,要少而精,因为在课堂教学的有限时间学生是很难完成“大手笔”的。同时,教师要加强课后辅导,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课堂教学并无定法,处理关系也要因人而异,但不管怎样,落实基础,加强学生的道德修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是每一位教师的共同愿望。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加强课堂教学改革力度,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社会主义培养出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建设人才。

猜你喜欢
民主知识点教学内容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关于G20 的知识点
关于现代民主的几点思考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好民主 坏民主
学习月刊(2015年19期)2015-07-09 03:3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