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酒于陶渊明诗文中的典范意义

2015-05-30 10:48:04许可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5年5期
关键词:陶潜阮籍魏晋

许可

内容摘要:《饮酒》诗其五中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成为历来阐释陶渊明思想的根源所在,“菊”亦成为渊明之“真意”。不能否认,“菊”代表了渊明思想中“归隐”、“独善其身”、“自然平和”的方面,但是并不能够概括渊明思想的全部“真意”。本文试图以“酒”为眼,试图对渊明诗文做出整体的观照,探讨“酒”对于渊明思想的典范意义。

关健词:菊 酒 陶渊明

梁昭明太子《陶渊明集序》云:“有疑陶渊明诗,篇篇有酒。”此说法虽夸张,但却点出了渊明诗文中别有特色之处。其实渊明一百二十首诗文中,提到“酒”的不过七十余首。人们向来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菊”作为渊明个性的典型代表。但“菊”并不能够代表渊明思想的全部精华,然而“酒”却能够很好地来诠释渊明思想之深意。渊明的饮酒其实与前人的饮酒渊源密不可分。

一.渊明之“酒”对魏晋饮酒传统的续接与分野

渊明的诗歌中“酒”意象并非其独创,在魏晋之世已然大为兴盛。鲁迅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中已提出“服药”与“饮酒”是当时两大社会风尚,到了陶渊明虽然也饮酒,但平淡了许多。[i]不论是阮籍,刘伶还是渊明,他们的饮酒都有一定的社会因素,对于当时社会黑暗现实的无奈与抗争以及逃避,这是典型意义上饮酒的价值所在。但我们不能忽略,不论是陶渊明还是魏晋士人,他们都把“酒”上升到一种自在自为的生活状态。两者都感受到了知识分子价值的衰落,世道的变迁,酒成为他们逃避现实的良药。这种社会环境迫使他们处在一种十分尴尬而孤立无援的境地,他们被迫无所作为。由此,他们在无所事事的深刻失望情绪中体会到了生命中的空漠之感,正如渊明所言“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ii]而“酒”成为他们的一剂良药,他们借酒来对抗生命之中的虚空。诸如“堂上置玄酒,室中盛稻粱”[iii],“旨酒盈樽,莫与交欢”[iv]之类的诗句以及其醉酒后的轶事在诸典籍中屡见不鲜。陶诗中的“酒能袪百虑[v]”,“中觞纵遥情,忘彼千载忧。[vi]”也表达与阮籍,嵇康相同的情感。正如鲁迅先生所指出的:“魏晋时期的文人大多怒目金刚,反抗的非常激烈,所以他们的饮酒也带有一些极其放诞的意味。到了陶渊明就变得见怪不怪,平和了许多。”[vii]对于鲁迅先生对于陶渊明的论述,本人还是持有一定的异议的。在我看来,陶渊明的平淡,见怪不怪不仅仅是因为对这种现象的一种麻木,而更多地是因为陶渊明的出身与自身性格之中的恬淡。陶渊明并不像阮籍、嵇康等人出身于平民,而是出身于没落的贵族之家。陶渊明并不像阮籍嵇康代表了下层的有识之士而是更多地代表了传统的,衰落的士大夫阶层。虽然陶渊明家室的衰落,朝代的更迭使得他与竹林七贤一样变得落魄,但是始终无法磨灭陶渊明作为传统士大夫阶层的优渥之感,他曾专门写作《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一文来纪念他的外祖父孟嘉的高尚品德。可见渊明对自己的出身是引以为傲的,所以陶渊明的饮酒也不似竹林七贤一般任诞,而带有一种气定神闲的“贵族精神”,所以我们从诗文里见不到陶渊明激烈的反抗。另外,陶渊明性格之中的平和之感也决定了陶渊明对于社会现实的反抗不会过于强烈。他在诗文中曾无数次的示明己志:“闲静少言”,“抱朴守静”,“少学琴书,偶爱闲静”,“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viii]等等,这些例子都无疑表明了陶渊明作为诗人喜好安静的个性。所以,如此独特的个性使得渊明也注定不会成为一个激烈的反抗者。

二.“酒”意象涵盖下的渊明思想之两面性

渊明的“酒”并不仅仅如魏晋士人一样用以逃避现实,对抗生命之中的虚空。同时,渊明的饮酒也充满了安详,宁静的气息。看似两种全然不同的态度可以在渊明诗文中奇迹般的交融辩论,这也是渊明诗歌突出的艺术特色之一。

我们用“菊”只能去概括陶渊明思想中平淡,冲和的一面。但是用酒可以对渊明思想作出一个整体的观照。朱光潜先生认为陶渊明浑身都是“静穆”,我对此也并不完全赞同。我们纵观陶渊明的诗歌,一直存在着矛盾,斗争。他生命中的各个时期都存在着出仕与归隐,富贵与贫穷,慷慨与平淡的冲突,正如渊明所言“贫富相交战”等等[ix]。正是这种丰富性构成了渊明诗歌最大的特色所在,我们由此可以一窥渊明丰富的心路历程,观察到陶渊明如何追求人生理想到理想的失落,再到归隐田园却又意气难平然而同时又能享受生活的乐趣的独特人生。这才是陶渊明诗文中最大的意义所在。试问,如果渊明真正做了隐士,每日手捧菊花,悠然自得,找寻到了最终生命的宁静而一去不反的话那么他又为何要记录下生命挣扎的文字呢?如果渊明真正找到了“真意”,浑身是静穆那么他为何有心灵的波动而立言明志呢?所以,单用一“菊”字是不能概括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色的,然而“酒”这一意象能够真实地记录陶渊明的思想从而做出一个整体的观照。所以渊明的“酒”意象所涵盖的两面性有着更为深刻的意义,它实际上代表了儒与道思想在渊明身上的交融与冲突。我们从陶渊明对于饮酒的描写中可以一窥其貌:既有“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x]的借酒消愁也有“欢然酌春酒,摘我园中蔬”,“斗酒聚比邻,得欢当作乐”[xi]的任性逍遥。我们可以很明显的见到渊明身上的矛盾与斗争,他的这种或苦闷或开心的情绪是通过“酒”意象来加以抒发的。但是我们纵观渊明的整个人生轨迹,渊明的苦闷不正是来源于自己作为儒生家国理想的失落么?然而渊明之所以能够在田园间也能找寻到生命的乐趣恐怕也与道家的“全生保命”的思想相互联结。冯友兰先生曾在《中国哲学简史》中认为:“中国思想的基本构成是儒家和道家两种思想的作用。”[xii]这构成了陶渊明诗歌中的两大渊源,我们可以时刻观察到得到陶渊明的斗争。我们从陶渊明的《形影神》三首中也大概也可以一窥其貌,《形赠影》一首写出了生命之中的空虚之感,只得饮酒为乐,是魏晋士人的代表。然而《影答形》又写出了立善在生命之中的意义所在,代表了典型的儒家思想。最后的《神释》要求“投身大化中,不喜亦不惧。”[xiii]是道家思想的代表。很多人把这首诗解读为陶渊明的三种思想,但是我认为其实在本质上看只有两种。《形赠影》与《影答形》两首诗实际上都是儒家思想的代表,是不同的两个方面:一则是达则兼济天下,另一端是穷则独善其身。所以,总的来说,陶渊明身上的矛盾思想只有两种,一为儒,一为道。我们可以把此诗看做渊明思想中相互矛盾而又同时在渊明身上存在的两个方面,渊明对于这两个方面实际上都有接受,但是他不完全属于其中的任何一方。他徘徊于这两种思想之间,正因为这种不确定与自身性格上的两点论,成就了陶渊明的典型性格。

三.“酒意象的典范意义

通过前文的论述,我们可以得知:陶渊明的“酒”继承了魏晋士人的饮酒传统,但又能够冲入平淡静穆的因子。所以在陶渊明的”酒“意象的关照下,我们能够完整的观察到陶渊明对于自己个性毫无保留的展现以及儒家与道家文化对于陶渊明自身的影响。但是这还不仅仅是渊明“酒”意象的终极意义,陶渊明并非是一个解构主义者,他不像是阮籍嵇康,在死亡的威胁下,生命中的虚空的影响下对于一切都采取了鄙视和不满的态度。陶渊明能够超脱二人的境界,努力的纵横捭阖试图建构自己的理想国。陶渊明理想国的构建是以“酒”作为一个很重要的敲门砖开始的,在酒意向的背后,蕴含的是陶渊明强大的“生命意志”。正是这种顽强的生命意志的支撑,渊明的思想中的儒家与道家始终在辩论,而渊明也能够成为在文学史上独特的存在。首先,叶嘉莹女士也在其论文《从“豪华落尽见真淳”论陶渊明之“任真”与“固穷”》提出陶渊明对于自己健康完整之人性的固守。而我们必须看到,陶渊明对于健康完整人性的固守与“酒”有着密切的联系。由此我们必须考察饮酒的诗句,我们从《饮酒》二十首中有句:“羲农去我久,举世少复真。汲汲鲁中叟,弥缝使其淳。”[xiv]方宗诚在《陶诗真诠》中评价其前四句乃渊明饮酒之旨。我亦认为此句能够解释渊明思想中酒的作用。渊明看似把“酒”作为他生命之中的社会出路的解决方案,其实不尽然。更多的是,“酒”意象已经成为渊明之“生命意志”的代名词。在《饮酒》中还有言:“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xv]我们亦可将其视作是其“生命意志”的真情流露。由此可见,陶渊明不仅仅把酒看做是对现实的逃避与消遣,陶渊明酒后而作的二十首诗歌相反却呈现出浓厚的生命气息。颓废的笔墨我们很少能见到,更多的是一种乐观地,坚守的态度。另外陶渊明认为酒的作用并不仅仅在于释放,而更多地在于复归。这寄托了陶渊明对于尧舜之时淳朴民风的道德理想,也同样寄托了陶渊明对于饮酒意义的肯定。他通过饮酒来完成他对他整个理想世界的架构,他希望能够通过饮酒找到人的本真,暴露生命中最真实的个性,不要虚伪,不要藻饰,来建立其理想国。而标明陶渊明的这种理想的大成之作就是他的《桃花源记》。这篇文章虽然没有提到饮酒的作用,但是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这种理想国的架构是陶渊明自己凭空想象的空中楼阁。而完成其桃花源理想的就是他“饮酒”背后的“生命意志”。在他描绘的这个世界里,没有剥削,没有尔虞我诈,民风淳朴,生活富足。但是同样要说的是,这种世界的架构是虚幻的,也是不可能实现的。但我们不能否认陶渊明生命意志的积极意义。陶渊明接续了魏晋传统而独自开拓,通过自己“饮酒”去寄托理想。他的立意是高远的,方式是虚幻的。我们可以认为陶渊明的典范意义就在于它能够认识到人生之中的虚空,而试图以饮酒对抗虚空,架构自己的理想国。所以,“酒”意象作为陶渊明诗歌中的典范意象蕴含了其强烈的生命意志,“酒”作为渊明诗歌中不可或缺的存在而以此融入渊明的生命。

注 释

[i]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鲁迅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

[ii]陶潜:《陶渊明集》,逯钦立校注,中华书局。

[iii]阮籍,《阮籍集校注》,中华书局

[iv]嵇康,《嵇康集校注》,中华书局。

[v]陶潜:《陶渊明集》,逯钦立校注,中华书局。

[vi]陶潜:《陶渊明集》,逯钦立校注,中华书局。

[vii]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鲁迅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

[viii]陶潜:《陶渊明集》,逯钦立校注,中华书局。

[ix]陶潜:《陶渊明集》,逯钦立校注,中华书局。

[x]同上。

[xi]同上。

[xii]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

[xiii]陶潜:《陶渊明集》,逯钦立校注,中华书局。

[xiv]陶潜:《陶渊明集》,逯钦立校注,中华书局。

[xv]陶潜:《陶渊明集》,逯钦立校注,中华书局。

(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

猜你喜欢
陶潜阮籍魏晋
浅谈阮籍《咏怀》诗八十二首的突转
青年文学家(2022年9期)2022-04-23 15:29:19
陶渊明的小脾气
阅读时代(2021年8期)2021-08-26 16:30:00
没落期|魏晋南北朝至唐代
艺术品鉴(2020年6期)2020-08-11 09:36:28
开卷有益
陶潜辞官隐情
读书(2017年2期)2017-02-09 17:45:38
“青睐”与“垂青”
魏晋风流,纵是静坐也繁华……
火花(2015年7期)2015-02-27 07:44:01
美人骨——回到魏晋
火花(2015年7期)2015-02-27 07:43:11
从阮籍、嵇康与傅玄的诗歌看正始与西晋诗风的嬗变
阮籍与酒
百家讲坛(2009年24期)2009-12-31 07:2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