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野餐”

2015-05-30 10:48杨萧
初中生学习·低 2015年5期
关键词:火炕柴禾炭火

杨萧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童年。阿廖沙的童年是苦涩的,季羡林的童年是灰黄的,而我的童年却是“色彩斑斓”充实而快乐的。

小时候,父母大多时间会陪在我身边。但一到了农忙时节,他们都会在地里,回来时,无非是给我做做饭。但是,父母不在的时候,并不代表没有快乐,我会经常和小伙伴们去“野餐”,寻找我们自己的“乐趣”。

我们的“野餐”并不提前准备食物,而是在秋天的田野中“就地取材”,像什么烤玉米,烧土豆都是我们常吃的。

那时,我们正读小学三四年级,每逢周末放假或哪天放学早我们就去“野餐”。我们共四个人,每次“活动”都是“分头行动”。 一个人去买打火机,两个人去找玉米、土豆,一个人去找一片空旷的地方。大多时候,我们都会选在离连队稍远的北沟河沿儿上。等这些事情做好了,我们就在连队里找个大一点儿的柴禾垜。一个人 “望风”,另外三个开始刨柴禾。由于一个人背一大堆柴禾目标大,所以我们三个就把衣服脱下来,把柴禾放在上面包好。然后左手提着柴禾包,右手还抓一把,急匆匆地赶回“野餐”地点。

稍作休息后,我们就把玉米穗粗端插上结实的细木棍,用打火机点着捆绑好柴禾,把玉米穗放在火上面烤。柴禾最好是豆秸或是蒿杆,这样火硬,燃烧的柴禾朝向风口,这样红红的炭火烤出的玉米不糊不窜烟非常好吃。有时风向琢磨不定,也会弄得我们满头满脸灰。玉米一面烤好后再把它翻过来。当空中飘散出香甜的玉米味,我们便迫不及待地开始品尝“劳动果实”,把滚烫的玉米从炭火中取出来,反复摔在地上,除去玉米穗上面的炭灰之后,我们个个狼吞虎咽很是开心。这时手上脸上都被抹成黑乎乎一片。我们顾不上这些,香甜的玉米味道现在想起来还止不住流口水。玉米吃完我们将一部分炭火移到事先挖好的浅坑里,一般是半米见方,深十厘米左右。把土豆扔到炭灰上,再把其余炭火埋在上面,再盖上干土,土厚些。上面平铺上一层干柴草后,我们就争着躺在上面,不一会儿,热乎气上来,仿佛躺在火炕上,那个舒服,那个惬意。一觉醒来,扒开“火炕”弄出早已熟透的土豆,掰开冒着热气,面面的,甜甜的,咬上一口,那个酣呀……太阳落山,我们才想起该回家了。

回到家时,免不了一顿打。虽然挨了打,但还是很高兴。

我的童年没有奢华的玩具,只有和小伙伴们在一起开心的回味,虽然淘气,虽然让父母总是很担心,但那却是我记忆中最宝贵的财富,也感谢它让我拥有了一个充实而快乐的童年。

【简评】作者通过回忆童年时与小伙伴一起“野餐”的经历,抒发了自己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与热爱之情。文章以质朴简洁的语言真真切切地记述了烤玉米、烧土豆的过程,读罢如临其境。

指导教师:程彪

猜你喜欢
火炕柴禾炭火
走进名厨厨房
In the kitchen with the chef 走进名厨厨房
基于热效率的直洞式火炕烟道构造形式优化设计
母亲的柴禾
消失的柴禾垛
艺术火炕
母亲的柴禾垛
母亲的柴禾垛
冬捕鱼家
中国熨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