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家明
《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出台后,对于改革的一项重头戏——校园足球,一些地方和学校积极响应,但不好的苗头也随之出现,那便是用足球项目替代原有的其他体育项目。对此,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明确表示,开展足球活动,绝不是说不开展别的体育活动了,而只是让足球起到一个引领作用。
应该说,足球替代其他体育项目的担忧绝非是杞人忧天。随着足球改革方案的出台,一些地区又开始习惯性的大跃进。比如,河南计划在三年内创建1500所至1800所足球特色学校;成都市计划3年内完成“一条龙”足球梯队建设,即小学建立足球兴趣班,初中单列足球学生招生计划,高中省级二级以上学校招收校园足球特色班。然而,中小学无论是师资力量,还是体育场地都相对有限。大力发展足球,必然会造成学习“厚此薄彼”,放弃原来的一些优势项目。
那么该如何让各种体育活动在校园内共同繁荣呢?笔者认为,发展校园足球,重中之重是做好“加法”。首先,足球课要单独排列。目前我国首部中小学足球教材已编成,不久将进入校园,但倘若学校总的体育课时不增加,必然会挤占篮球、排球的授课时间。因此,要保证其它项目不被挤占,又保证足球的授课时间,只有单独增设足球课一途。其次是师资力量要做加法,确保足球投入的同时保障各项目平衡、协调发展。
本栏责任编辑 邹韵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