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学��
[摘要]综合性学习作为课程改革中新增加的教学内容,对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体现语文课程工具性的特点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有必要对综合性学习进行再认识,并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突出实践性、综合性、过程性,让这类课型发挥它最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综合性学习现状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150004
综合性学习是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语文教与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充分体现了语文学习目标的综合性、内容的丰富性、途径的多样性、过程的实践性等特点,它要求在听、说、读、写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过程中孕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然而,在教学实践中综合性学习往往被语文教师忽视,不被学生重视,语文综合性学习状况不容乐观。
一、语文综合性学习现状
1.教师认识不足
首先,很多教师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目标认识不足,普遍认为综合性学习就是写作文,甚至有一部分教师将综合性学习和习作、口语交际混为一谈。我们应该认识到综合性学习是将听、说、读、写“合为一”,使它们相互关联杂糅在一起,有机交错进行,在这个过程中锻炼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其次,很多教师对综合性学习授课不够重视,有的直接搁置一边,有的布置为课外作业,由学生自己完成。这些认识和做法停留在传统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层面。专家说:“综合性学习过程是听、说、读、写的整体发展过程。”显而易见,学生富有个性地参与综合性学习的过程才是我们的追求。
2.学生参与不多
受主客观条件的影响,学生对语文综合性学习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客观方面,学生查阅到的资料有限,常常千篇一律,价值不高,缺少对繁多资料进行有效筛选和组合的思维过程。主观方面,学生害怕出错,特别是农村学校的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差,不善表达,不愿表达,长此以往,形成只想听不想说的恶性循环,学生不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能力的培养成为无稽之谈。
二、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策略
1.准备“活动”,期待中激发兴趣
把综合性学习定义为“活动”,活动目标、活动准备自是无法避免,可通过课前布置确定活动目标,活动准备则要求学生在课前独立自主或小组合作收集信息。农村中学语文教师应想方设法在活动之前就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激励学生多角度看待活动,鼓励学生多渠道收集资料,在活动之前就对活动充满期待,从而激发学生对综合性学习的兴趣,为过程的展开奠定基础。
2.走进生活,实践中提升能力
综合性学习活动是以课内外结合的形式进行的。学生只有走出课堂,走进生活,才能收集到第一手资料。如在开展“漫游语文世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时,学生可以搜集精彩的广告语、有趣的店名、宣传标语、报刊错别字等,感受生活中处处是语文。同时,还可以结合学校每年的“学雷锋月”“安全月”“校园文化艺术节”等活动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由学生参与设计活动主题、活动形式、活动过程等。
3.集中展示,交流中增加自信
综合性学习应注重课堂展示,使学生的成果得以展示,获得信心。因此,在活动内容的安排上,教师一定要结合学生自身的生活实际,首先让学生有话说,其次一定要注重活动形式的多样性,听别人“说”,看别人“演”,观别人“做”,使学生有所了解和感悟,实现在活动过程中培养他们的语文能力。
4.合理评价,激励中体验成功
每次活动之后,学生都要学有所获,可以是知识与能力方面的,可以是过程与方法方面的,也可以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教师不仅要评价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应尽量捕捉、放大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及时对学生做出评价。当学生发现自己的见解被肯定、被鼓舞、被信任时,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自然就被激发出来。教师可引导学生自评、互评,从不同的方面给予学生积极和肯定的评价,促使学生在激励中体验成功。
总之,语文综合性学习突破了课堂中心、教师中心的学习模式,学生根据学习活动课题,在研究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以及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只要教师充分明确这种学习活动的指导原则,掌握它的特征和指导方法,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研究,就能有效地引导和规范语文综合性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责任编辑陈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