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卫伟
一天,孩子们午睡起床后都陆续回到活动室。我开始点名,当点到琳琳时,没有人回答,旁边的孩子说:“她可能还在午睡室里睡觉吧!”我走到午睡室一看,琳琳正趴在地上东看看、西摸摸。我走过去亲切地问道:“琳琳,你在干什么呀?”琳琳失望地说:“老师,我妈妈给我新买的美羊羊发夹不见了,我找了很久还是没找到。”说完,竟哭了起来。于是,我在班级中立即发动孩子们开展了“寻找发夹行动”,但没有任何发现。难道发夹不翼而飞了?这时孩子们纷纷议论了起来。有的说:“我早上看见琳琳戴在头上的发夹很漂亮!”有的说:“琳琳还把发夹拿下来给我们看呢。”……这时,惠惠站起来说:“今天中午,我看见媛媛捡了一个发夹,可是她没有交给老师。”
大家的目光齐刷刷地投向了媛媛,媛媛的脸色一下子变了,慌乱地说:“我没有捡到发夹,那个发夹是我的。”看到媛媛的表情,我心里基本有点数了,但为了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弄清事实的真相,我决定终止孩子们的讨论:“刚才惠惠看到媛媛拿的发夹,不一定就是琳琳的发夹,我相信小朋友捡到别人的东西后一定会归还的。”听我这样一说,孩子们就不再继续讨论了。下午户外活动时,只见媛媛独自在一边玩,我便走过去和她一起玩,趁机轻轻地对她说:“媛媛,老师想问问惠惠说的那件事情,你捡到的是不是琳琳的发夹呢?”听了我的话,媛媛低头不语。看她眼圈都红了,我不想给她压力,所以没再问下去,而是继续与她玩游戏,以放松她的心情。
离园的时间到了,凑巧,媛媛的奶奶来得比较晚,我便与她谈了白天发生的事,请她回家帮助观察一下媛媛是否捡到了琳琳的发夹。同时,我嘱咐媛媛的奶奶要注意场合和方式方法,不要给媛媛心理压力。媛媛的奶奶满口答应。
第二天早上,媛媛的奶奶跟我讲了媛媛的情况。媛媛从小没有妈妈,爸爸常年在外打工,她由爷爷奶奶照顾。前段时间,媛媛一直想要买一个漂亮的发夹,可是奶奶一直没有帮她买。她特别喜欢琳琳的那个发夹,当她无意间发现琳琳的发夹掉在地上时,她便悄悄地捡起来,没有还给琳琳,想回家时自己戴。奶奶离开后,我蹲下身来,轻轻地拉起媛媛的手说:“这个发夹是琳琳的,我们还给琳琳,好吗?”媛媛重重地点了一下头。后来,我选一个合适的时机,把媛媛捡到的发夹还给了琳琳,并对大家说:“琳琳的发夹被老师找到了。”当时,我从媛媛的眼中读出了歉疚之意和感激之情。
发夹事件后,我更加关注媛媛了,经常与她交流、游戏,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我都尽力帮助她,还选择合适的时机送了她一个与琳琳一样的发夹。媛媛的表现也在发生变化,她开始愿意和我们交流想法、分享心情了。听到她开心爽朗的笑声,我很欣慰。
目前,在农村幼儿园像媛媛这样的留守儿童并不少见,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他们的很多愿望及情感无法及时得到满足。所以,作为教师在无法改变现状的情况下,要更多地关爱、帮助、呵护这些孩子,努力使他们像其他孩子一样健康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