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思琪
摘要:受新文化新思想的影响,《小说月报》的读者开始摆脱单纯的被动接受角色,转向主动参与文学期刊内容的构建,创造他们期待中的文学。因此革新后《小说月报》在内容设置上深受读者参与的影响,读者的需求不仅决定着《小说月报》内容的选择,同样也决定着期刊内容的传播与发生的影响,对《小说月报》的栏目设置以及内容安排产生了不小的影响。读者主动参与到文学期刊的建构之中,以他们的期待视野促使着期刊编辑对期刊内容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变化。
关键词:《小说月报》;文学期刊;读者;期刊内容
随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蓬勃开展,西方的各种新思想新文化新理念开始大量涌入并迅速传播,使当时的读者在在思想观念上、在对社会、政治、文化、人生等的理解上都产生了巨大的变化。而另一方面,新的社会文化生活建立,大众文化大行其道,文化不再是文人学者的专享,而成为了更多市民精神生活的一部分。这必然带来知识分子和市民大众对作为思想文化传播载体的书报刊产生新的阅读期待,他们渴望了解新思想,接触新文化,获得新知识。人们对反映新文化新思想的书报刊的阅读需求越来越高涨,尤其是越来越多的青年学生接受了新式学堂的教育后,开始接触西方的新思想与新文化,他们成为一大群思想活跃、见解独到的新读者,对文学刊物也有了更高的阅读期待,并踊跃地参与到了新文学的阅读和创作中。受新文化新思潮的影响,读者的阅读口味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部分读者尤其是数量巨大的青年学生读者,他们更倾向于接受有新思想、新文化和新风格的期刊内容。
而在1919年新文化影响不断扩大的环境中,在白话文大盛的世风之下,《小说月报》所刊载的内容却仍以文言文为主导,以娱乐性和消遣性居上的鸳鸯蝴蝶派小说和林译小说为主调,而《小说月报》的读者却已逐渐受到新文化的洗礼,阅读口味由消遣娱乐转变为追求科学理性和思想解放。《小说月报》前期所刊登的那些传记体的、以劝善惩恶言情说爱为主题的小说作品,无论是小说的内容设置,还是小说的审美理念和思想内涵,都无法满足具有新的阅读兴趣和欣赏眼光的读者群的阅读需求。这就使得《小说月报》迅速失去了众多追求新思想新文化的青年读者,而这批读者恰恰是在当时的社会文化中占主导的绝大多数,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文学期刊的命运。这也直接导致了《小说月报》的销量直线下降,到第十号时,只印了二千册,滑到了《小说月报》办刊以来的最低点。读者市场的滑坡给商务印书馆带来的了巨大的压力,使得商务印书馆不得不痛定思痛,做出进行刊物革新的历史选择,努力追赶上时代文化潮流,重新抓住读者的阅读兴趣。
商务印书馆启用沈雁冰作为《小说月报》新一任的主编,带领《小说月报》进行了大刀阔斧的革新。为了吸引读者并满足读者对新文化新思想的需求,沈雁冰果断地封存全部旧稿,采用周作人、冰心等有着新思想新知识的文学研究会成员作为《小说月报》新的撰稿人,这些人大多接受过新思想的洗礼,受新文化影响颇深,同时学识渊博,富有生命力和创造力,能创作出代表新文化的高质量作品,有的还能翻译和鉴赏优秀的外国文学作品,紧握时代的脉搏,为读者带来源源不断的新文学新文化,而这也是现阶段的《小说月报》正需要的。在具有新思想的主编引领下,《小说月报》还十分看重对国外优秀文学作品的引进翻译,严格甄选真正有思想有内涵的优秀作品进行翻译发表,满足读者对西方先进思想和文化的追求,重新占领读者市场。
在期刊的内容设置上,以沈雁冰为首的编辑群体首先就在作品选择上充分注重与读者的互动。期刊要想真正办好,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就必须要始终把读者放在重要的位置,在内容的设置上要充分倾听读者的声音,因为读者是期刊赖以生存的基础,是期刊所要传递的内容信息的最终接受者和实践者,没有读者,期刊的一切传播活动就失去了目标。
因此,在以读者为重的思想指导下,革新后的《小说月报》编辑改变了过去以作者为主由作者决定内容的编辑理念,而开始了由编辑拟定选题,作者围绕选题展开写作的编辑方法。而编辑的选题确立是建立在充分考虑读者的需求,以读者为重这一思想理念基础之上的,刊物必须以读者的需求为栏目设定和内容选择的标准。正因此,沈雁冰革新《小说月报》时有意识将读者意识纳入编辑主体意中,以读者为中心来构建《小说月报》的新形式、新内容。他提出的办刊宗旨和设置的论评、创作、译丛等主要栏目都是在以读者需求为重的编辑思想下形成的。这种以满足读者为出发点建立起来的新内容和和新形式,十分有效地增强了《小说月报》对读者的吸引力,为《小说月报》在读者群中产生广泛的影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革新后《小说月报》的编辑还十分注重与读者的互动关系,沈雁冰就首先开设了“通信”专栏,在编辑与作者和读者之间的构建了一座沟通的桥梁。读者给编辑部写信,是期刊编辑中常出现的情况,认真阅读和对待读者的来信并作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一方面能更深入地了解读者,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另一方面还能从读者提出的意见中找到改善编辑活动的恰当方法,加深并巩固读者与期刊编辑的关系,增强读者对杂志的忠实度和信赖度,进而培养长久的阅读习惯。沈雁冰就非常重视读者对的来信及其提出的各种反馈意见,特别是一些在当时给人以深刻启发的突出意见,他都认真地一一写回信给予答复,并将自己的回信与读者的来信一起刊发在“通信”栏中。在《小说月报》第12卷9号上,周作人和沈雁冰就语体文欧化问题在“通信”栏里展开了讨论,随后读者的参与这方面讨论的积极性被大大激发,许多读者纷纷写信给编辑部参与讨论。这样的读者与编者都积极参与的讨论不仅扩大了读者参与期刊内容建设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同时扩大了《小说月报》的影响力,使刊物在社会上受关注的程度也大大提升。“通信”栏在读者心目中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后来的读者来信里,有关于文学的讨论、关于创作的讨论,还有关于《小说月报》名字的讨论……从这些读者来信里可以看到人们对《小说月报》的关注程度,这样的一种与读者互动的交流沟通方式,为编辑改进编辑方法、作家提高写作水平、读者激发阅读兴趣和参与度都大有助益,同时也进一步扩大了《小说月报》在文坛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小说月报》对读者的重视和激发读者积极性的举措使得广大读者更加热心于参与阅读和文学创作,《小说月报》从第13卷1号开始就专门为读者开辟了“读者文坛”专栏,为读者用文章表达自己的感想和体会提供了更便利的条件,让更多的读者能参与到文学创作中来,并使他们有机会能发表自己的作品。“读者文坛”的设立也进一步加深了编者和读者、作者之间的沟通。从第13卷7号开始,为了进一步拓宽编者与作者、读者之间的沟通渠道,《小说月报》又增加了“评论”、“故书新评”等特别栏目,从中更可以看出《小说月报》的编辑自觉针对读者的需要,主动为其服务的读者意识。
从革新前的对读者单向输入知识和信息,读者被动接受,到革新后转变为创造性地将读者与编者的编辑结合起来,注重编者与作者、读者的双向交流,这样的突破性举措,不仅对当时期刊编辑的发展进步具有重要意义,对今天的各种现代媒体的编辑出版工作也十分有借鉴意义。
全面的革新使《小说月报》又重新焕发了生命力和市场竞争力,1921年元月出版的第十二卷1号即“革新号”就销量喜人,印的五千册迅速销售一空,各处分馆还纷纷要求下期多发,到第一卷末期时,就印了一万。这样的销量也明显地反应出了革新后的《小说月报》在读者中的接受程度,《小说月报》的革新可以说已取得了初步的成功,也得到了读者的认可。有读者就对《小说月报》来信赞赏道:“《小说月报》如黑暗中的一颗明星,引文学者到文学应走的路。”读者的主动选择与接受也为《小说月报》对广大读者和社会文化产生深远的影响奠定了基础。(作者单位:吉林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小说月报》影印版第1卷一第22卷[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1年版
[2]苏玉娜.接受视野中的《小说月报》[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硕十学位论文,2010年
[3]刘潇靖.传播学视野下的《小说月报》(1921—1931)研究——以“办刊宗旨”和“主编”为核心的讨论[D].银川:宁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年
[4]谢晓霞.过渡时期的杂志:1910年-1920年的《小说月报》研究[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24卷,2002年第4期
[5]谢晓霞.1910——1920《小说月报》作者群的文化心态[J].深圳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年5月
[6]陈桂良.从《小说月报》的改革看茅盾的读者意识[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