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晓婷
【摘要】:咏物散曲作为散曲创作的重要题材,在明清两代的女曲家笔下不断走向成熟。清代女曲家的咏物散曲无论质与量都较前代有很大提升。本文以陈翠娜的咏物散曲为例,分析比较其题材选择、语言风格、意象选取、主旨寄托以及呈现的散曲风貌,从中可以看出自清代至近代,女性曲家创作视野的扩展、题材范围的扩大等发展趋势,而最具时代意义的是在寄托自我情感、表达自身价值追求的同时,产生了更深刻的人文关怀,体现了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新突破。
【关键词】:陈翠娜;咏物散曲;艺术特色;主旨立意;价值追求
散曲是明清最为兴盛的文学体裁之一。在明清两代,不少女性作家也加入到散曲的创作中。据统计,两朝女性散曲作者共计有四十余人,留存小令一百余首,套数七十余篇。
自元代散曲兴盛始,咏物散曲一直是散曲创作中的重要题材之一,其创作倾向可分为以下几类:1、对动植物具体形态的描绘;2、对女性形貌妆饰的摹写;3、对世情世态的歌咏;4、对日常生活和休闲娱乐活动的歌咏;5、对个人志向和处世态度的歌咏等。涉及到女性意识的内容包括对女性形貌妆饰的摹写和在对日常生活及休闲娱乐活动的歌咏中涉及到女性生活的一部分。前者多是從赏玩、把玩的角度出发,描写女性的姿容媚态,将女性视为千篇一律的负有美貌之“物体”而非独立人格之人;后者虽亦抒发女性内在情怀,也多是将自身情感在符合男性审美标准的女性身上进行比况,女性的闺阁生活之细腻境况和内心本源的个人意识在男曲家笔下的咏物散曲少有体现。受女性本身诗意敏感特质及生活环境的影响,婚恋、闺思、赠友、送别等直接抒情的主题占其创作散曲的绝大部分,这是女散曲家们比较擅长的题材,也是为一般研究者所关注的主要内容。咏物散曲在明清女曲家的作品比重中并不算多,比如创作散曲数量最多的黄峨,在其七十余首散曲中,咏物题材仅有小令[南中吕·驻云飞]之二、[北双调·沉醉东风]、[南双调·巫山一段云]、[南商调·黄莺儿]《苦雨》、[北商调·骂玉郎带过感皇恩采茶歌]《仕女图》、套数《维扬风月》共六支曲子,题材范围仅限于描写女性形貌或状物写景,其他女曲家所做咏物散曲则更少了。而到了清代,出现了专作咏物散曲的曲家,不仅数量有所提升,其质也颇为可观。并且在清代女散曲作者中不似明代包含青楼曲妓,身份全为闺阁名媛。根据《全清散曲》的统计,清代女性散曲家共有十六人。
陈翠娜是曲集所见清代最后一位闺秀曲家,据《全清散曲》介绍,陈翠娜,名璻,又字小翠,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工词曲,善书画,著有《翠楼文草》、《翠楼吟草》、《翠吟楼词曲稿》和《自由花》、《护花幡》、《除夕祭诗》、《黛玉葬花》、《梦游月宫》杂剧,《焚琴记》、《灵鹣影传奇》及《薰莸录》、《疗妬针》、《情天刼》、《视听奇谈》、《露蒔婚史》、《法兰西之魂》、《望夫楼》、《自杀堂》等小说,并编中国女子书画会刊。光绪二十八年(一九零二)生,公元一九六八年卒,年六十七。在《全清散曲》中收录有陈翠娜所存散曲二十一首,俱是套数。在二十一首套数中,以咏物为题材的有[南仙吕入双调﹒步步娇]《敝裘曲》、[南仙吕﹒醉扶归]《春球曲》、[南仙吕入双调﹒步步娇]《新柳曲》、[北双调﹒新水令]《雁字》四首。《春球曲》和《新柳曲》都是歌咏春日美景的写景状物之作,《敝裘曲》和《雁字》则不同于这两支曲子轻松明快的基调,而是咏物为表,抒怀荡志为真。作品篇幅的扩大与言志成分的加重,是异于大部分女性曲家咏物散曲的特色。先看[南仙吕入双调·步步娇]《敝裘曲》:
[南仙吕入双调·步步娇]陋巷沉沉余音杳,人瘦微风峭,危楼雨雪骄,客散车摇,天寒睡早。拥一领敝羊羔,遗残灯写一幅穷愁照。
[醉扶归]分明似苏秦落魄在长安道,有叶叶垂杨肘后飘。纤尘摺处细于描,俺不羡五陵年少。夸风调只愁月黑过枫桥。当垆换酒无人要。
[皂罗袍]几次破纹颠倒,似风吹芦絮雨打芭蕉。谁怜范叔忒牢骚,人间但有侏儒饱。襟痕草草,诗邀酒邀;泪痕小小,魂招赋招。
[前腔]记得苏堤春晓,远山冷翠飞上眉梢。船舱四面嵌鲛绡,锦屏人隔芙蓉笑。水边荇藻,风牵翠条;林间艳雨,花沾步摇。映文波越显得人娇小。
[好姐姐]避尘嚣严陵意自豪,也曾向江边垂钓。受了些霜侵雪耗,便颓唐改尽风标。休相诮,俺可是人情冷暖闲方觉?你可是松柏青黄岁后凋?
[前腔]明朝料春来染树梢,应被那东风偷恼。怎陌头柳宠,更夹着堤上花娇。笙簧巧,杏黄衣换雏莺俏,甚穷酸独拥着牛衣自解嘲。
[尾声]再休提王恭雪里精神好,鹤氅翻成蚁虱巢。俺则索学一个不怯冷的寒虫吟到晓。
陈翠娜所咏之物是一袭敝裘,而实质借敝裘所咏的是着敝裘之人。在第一节,作者先交代全词所处的环境于北京,危楼、客散、车摇、睡早,寥寥数笔,便勾勒出寒风凛冽中行走在沉沉陋巷中的凄寒场景。[醉扶归]一节,紧承上文对环境的大体渲染,引用战国时期名士苏秦游说秦王,资财用尽,最后落魄而归的典故,为读者更清晰地介绍了主人公所处的生活境况,而“叶叶垂杨向后飘”一句,则使文字渲染的环境获得一种具有生命力的实时动态感,使读者与文字的阻隔感减弱,将读者带入到作者营造的场景中。[皂罗袍]一节,选取“风吹芦絮”、“雨打芭蕉”两个意象,短短八个字,将敝裘的破落形态简洁明练的展现在读者面前。“人间但有侏儒饱”,“侏儒饱”之典出自《汉书》卷六十五的《东方朔列传》,比喻小人得志而贤才受屈。这一节为上文所渲染出的主人公的凄凉境况的原因做出解答,原来此曲中主人公是有才而不得逞,有志而不得伸的贫穷贤士。紧接着的[前腔],叙事轨迹发生迅速的转折,主人公陷入对过往的追忆中,“苏堤春晓”、“鲛绡”、“锦屏”等意象的罗列与前文所列的诸如危楼、寒风、车摇等凄冷意象形成鲜明对比,年少时期的鲜衣怒马与此时的落魄无依前后呈现,冲击着读者的感官,更添沉郁痛怀。[好姐姐]一节,是主人公的自损与自讽,他也曾有过为躲避尘嚣而以隐逸为乐的闲逸时光,但是终究未能物质的匮乏与外物的侵扰中坚守最初的志向,但是以此相讥诮的,又有多少能做到贫贱不移呢?开篇引用西汉严陵在刘秀即位后改变姓名隐遁山中和姜子牙垂钓静候文王的典故。末尾连用两个反问句,直抒主人公心头之沉郁。从现实,到回忆,再到现实,主人公不禁展望起明朝春到之时万物复苏暖意笼人之情景,堤上花娇、雏莺啼俏,这也是主人公唯一能聊以自慰的。但是在美好的幻想和期待中,现实的残酷也是无法逃避,只有一袭敝裘与主人公相伴,那就索性抛开一切,学学生命坚韧的寒虫,勉强挨过今夜吧。
通读整支曲子,读者都会沉浸在消沉悲慨的氛围中,陈翠娜借咏敝裘,塑造了一个空负才华而贤才受屈,壮志不得伸的落魄士人形象。在这支曲子中,陈翠娜突破了曲本身为娱人和歌而作的功能限制,借咏敝裘抒发对于当时的时代许多因为各种原因而不能伸展自身抱负才华的贤人的处境之惋惜和同情。与《敝裘曲》的主旨立意相近的还有[北双调﹒新水令]《雁字》。
作者的联想由长空之中的大雁飞行所成的“人”字形生发,进而发展到泼墨文字,再到现实中书写文字的怀才不遇之知识分子,在看似广博无际的联想范畴中掺杂了作者复杂的内心情感。生发感慨“泼云蓝写不尽你心头痛”,这句化用自袁枚《随园诗话》中“胸中多少英雄泪,洒上云蓝纸不知”[4]P192。心中的痛楚就算是用泼云蓝书写也无法将其抒发殆尽。纵然知识分子才华横溢:“纵横笔陈雄,跳脱飞乩动”,若是抱负不得舒展,其最终结局也不过“却便似老神羲一划辟鸿蒙,有多少秦碑汉篆吹落在混茫中!”
[拨不断]俺呵,一样的感民穷,诉苍穹。诗书本是饥寒种,倒做了排队长街的卖字佣。遍天涯有几个知音懂?枉了你奇才天纵。
[一锭银]万里家山战伐中,一年年北去南来,一字字心酸眼肿!哭文章何处秋风?
胸中郁结已久的痛楚无法排遣,在壮怀激烈的情感状态下,作者甚至发出了“诗书本是饥寒种”感慨,这是对当时时代和社会中文人地位低下的无奈自嘲,纵使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可最后“倒做了排队长街的卖字佣”,“一年年”、“一字字”,连用两个叠词,调动起读者愈加强烈的情感体验。
[南仙吕入双调﹒步步娇]《敝裘曲》和[北双调﹒新水令]《雁字》都对当时社会中文人怀才不遇的境界生发感慨之作,激烈的情感表达和雄浑的笔法,体现了作者的愤世嫉俗,文风淋漓酣畅,基本看不到过往的女性散曲家在创作时难以规避的闺阁柔靡气息。这或许是由于陈翠娜对于近现代重大历史变故的经历和见证,增加了其社会见闻,使其走出了闺阁女曲家狭隘的生存空间,由此就算是咏物题材的散曲,也具有强烈的现实意味。陳翠娜通过沉痛深刻的曲风,所希望表达的并不是一己的离情别绪、幽愁暗恨,而是将面对当时动荡的时局之下跌宕起伏的社会现实所产生的感怀与思考与读者分享,在明清女曲家的散曲作品中,性别转换与错位的内容并不少见,女性曲家往往将自身虚拟为男性的形象以表达内心的自我意识,似乎男性所享受的话语权和待遇便是其追求的最终目标。而在陈翠娜的散曲中,她所痛心的传统力量的压抑对象,并不仅限于女性,而是扩大至整个知识分子的范畴,她意识到即便是男性,要想获得精神自由的完全舒展和解放,在无情的现实面前也是如此艰难。她所大声疾呼的是全民才华的自由解放。她将男女置于平等的地位观照,并不因自身是女性而妄自菲薄,也不将目光桎梏于男性的特权,而是作为一个独立个体对自身价值的实现进行理性的探究和求索,不得不说是女性创作意识的一大进步。
通过陈翠娜这位清代女曲家的咏物散曲的阅读,可以初步窥见随着散曲文体在走到明末清初这一时代的成熟。清代闺阁女曲家们的创作,选材由闺阁视野、个人情感逐步走向社会万象,反映社会现实;其创作视野也走出个人的狭窄天地,呈现出立意主旨多样化的趋向。在状物写景,闺阁情思的部分中,女曲家们从女性的视角描摹、体察女性情感世界的细节,其笔下的女性形象不再是千篇一律的玩赏之物,而是独立人格的鲜活之人;而在抒情言志的部分,则将个人价值追求与对社会的人文关怀注入其中,言志化倾向不断加强,突破了将男性话语权作为其追求目标的范畴限制,这也意味着女性自主意识的觉醒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参考文献:
[1]凌景埏、谢伯阳:《全清散曲》,齐鲁书社,1985年版。
[2]胡文楷:《历代妇女著作考》,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3]袁枚《随园诗话》,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