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学生那些伤

2015-05-30 10:48孙光友
开心素质教育 2015年5期
关键词:考试家长孩子

孙光友

中国高考是典型的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现象,也是世界教育之奇葩。

高考百日冲刺誓师大会,广大师生那慷慨激昂、视死如归之气势,堪比君威;

高考期间,全民让路,鸟兽噤声,所有考点人山人海,那牵动全社会神经之阵势,超出常人想象;

高考过后,学生突然间爆发,扔书、撕书、焚书,那挣脱青春桎梏之架势,悲壮又悲痛。

从小学到高中,寒窗苦读12年,就为了两个字:高考。走进考场是一种人生,每一个考生都一样,走出考场就是另一种人生,每一个考生都不一样。一考定终身,连接考场的那条路,那么短,又那么长!

我们总是抱怨现在的孩子不讲礼貌,不通情理,没有爱心,没有责任感,好吃懒做,吊儿郎当,几乎所有品行不端的标签都能贴上。尤其是当教师的,感受就更为深刻,愈来愈觉得,从校园里出出进进的孩子,一届不如一届。我有时也忍不住回想往事,年轻时初站讲台的时候,面前的那些孩子是何等淳朴、本真、诚实、善良、可爱,两相比较,真有恍若隔世之感啊!

为什么现在的孩子成了现在这个样子?只能说这是教育的失败。26年前,小平同志就说改革开放10年最大的失误是教育,但那个时候的失误是发展不够。今天的失误在哪呢?可以不假思索地回答:应试教育。

应试教育是中国教育最大的祸水。遥想当年,国民都为恢复高考制度拍手称快。时过境迁,国民现在又都齐声诅咒应试教育。令人困惑不解的是,大家在诅咒应试教育的同时,又都在为应试教育推波助澜。

我校有一个孩子,一个很有名气的“坏学生”。他曾向班主任提出一个非常天真又非常值得全社会思索的问题:“我想变好,要怎样才能变好?”

只要走进学生的内心,我们就不难了解,现在的学生不是天生就让人不可思议的,他们都有向好向善的内在需求。为什么他们又产生“怎样才能变好”的问题呢?这就是现在的社会、现在的教育在他们的内心制造了冲突。他们无所适从,他们承担不起,他们只能反抗。他们的种种乖张之举,都是反抗,久而久之,就成了习惯。坏品质就这样形成了。

我们不能怪孩子,孩子所有的错都是大人错误的结果。全社会都应该反思,我们的错究竟在哪里。要知道我们的错,先要了解孩子们的伤。

什么时候,不再为父母而学习?为父母学习,这是孩子们最大的伤。不是不爱父母,而是父母的爱太重。孩子们最大的精神压力主要源自父母。自从怀上孩子的那一天起,父母生命的全部就放在了孩子身上,教育也就从那一刻开始。父母的唯一目标就是要让孩子有出息,光耀门庭。所谓有出息,要么就是升官,要么就是发财,而升官发财就只有一条路可走——考上最好的大学。为了达到这一目标,父母可以倾其全部精力、全部财富。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很多家庭从幼儿园起就让孩子抢学小学的内容,加学各种特长。有的孩子还要学几门特长,星期六、星期天就是在家长的陪同下,在一个个特长培训班里跑来跑去。进入初三,父母的神经更加紧张,开始带着孩子全力拼中考,目标就是考一个重点高中。进入高中,父母也就进入陪读生涯,早的从高一就开始,最迟的也是从高三开始。有的父母甚至辞掉工作陪读。为了能让孩子考一个好大学,可以不计任何成本,家里寸长的事都不用孩子做,父母几年可以忍着不看电视,每晚必须等到孩子睡了才睡,每餐每顿都要做孩子最喜欢的菜吃,父母、亲人哪个生病住院甚至过世也瞒着孩子。家长一边付出爱,一边也就带来了强大的压力。大小考试一个接一个,考得好,父母春风满面,考得不好,父母愁云惨雾。从早到晚,家长都要说那句永远也说不厌烦的话:“宝贝,抓紧点啦!”成绩不好的同学最怕开家长会,怕家长伤心,怕家长动怒。成绩好的同学也只能永远跑在前面,稍有掉队,父母就会急得团团转。一天24小时,家长掐着分秒算,上个厕所都要催几次。有一个孩子,成绩一直优异,连续担任8年班长。14岁那年的一个晚上,他很早就下了晚自习,想到第二天不上学,就到网吧去玩了一下,结果遭父亲暴力毒打。他想不通,深夜醉酒以后,用铁锤砸死了亲生父亲,被判入狱15年。很多父母都在以爱的名义伤害孩子,甚至把孩子推向深渊,自己却浑然不知。“爸、妈,能不能换一种方式来爱我?”这是很多孩子划破夜空的呼唤。

什么时候,不再为升学而学习?为升学学习,这是孩子们最重的伤。应试教育是个深不可测的黑洞,吞噬了无数孩子的美好年华;应试教育是个无恶不作的魔鬼,残害了无数孩子稚嫩的心灵。孩子们最大的身心之苦主要来自应试教育。6年的中学生活,说轻点是漫漫长夜,说重点就是牢狱之灾。那些课,老师们讲得很苦,孩子们听得更苦,每天每周,每月每年,机械地重复着,单调地刺激着,屁股坐出肿块,脑子磨成茧花;那些课本,喜欢的要学,不喜欢的也要学,天天都是这样的“饭”、这样的“菜”,吃得想吐想呕;那些作业,一科又一科,一套又一套,一本又一本,永远也做不完,麻布袋也装不尽;那些考试,几天一小考,一周一中考,一月一大考,考得眼睛翻白,头皮发麻;那些岁月,起得比鸡还早,睡得比狗还晚,耽误了多少晨光,错过了多少星空。有人试过孩子的书包有多重吗?足可以压垮一个民族的脊梁;有人见过课桌上的书本堆得有多高吗?足可以挡住一个民族的面庞;有人数过戴眼镜的孩子有多少吗?足可以遮住一个民族的视线。有的孩子说,我最大的愿望就是睡一个好觉,因为他每天晚上都是一点以后才上床,最缺的就是觉、觉、觉;有的孩子说,老子有一天当教育部长了,就下令取消考试,因为他已经得了恐考症,平时成绩很好,一到考试就翻船;有的孩子说,假如我的生命只剩下3天,最后两天我还是要在教室里度过,不是因为我多么好学,而是因为在教室里我度日如年。

什么时候,不再为学习而学习?为学习而学习,这是孩子们最痛的伤。听课、练习、考试,考试、练习、听课,脑子占满了,心门挤爆了。孩子们最大的价值失落主要是丢失了自我。世界那么大,却找不到一块空地让自己立足;天地那么宽,却找不到一扇门窗可以自由呼吸。“我”在哪里?“我”在哪一条缝隙里苟延残喘?甲孩子从小就爱读书写作,初中时就写了一部网络长篇小说,进入高中后,家长和老师一起禁止他再把时间浪费在读小说写小说上,结果得了抑郁症;乙孩子突然爱上了街舞,偷偷报名参加了一个夜间培训班,一个星期翻越围墙两次,结果被学校开除;丙孩子在高考前几天看了一场电影,结果被家长罚跪直到昏倒;丁孩子一直想看大海,假期,一位家庭富裕的同学邀她一起去海南,她不顾家长反对去玩了一个星期,结果家长跑到同学家里大闹天宫,气得她跳楼摔成了残疾……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围墙里的日子,孩子们完全被一种机械的学习奴役着,有太阳,没温暖,有月亮,没诗意,有生命,没生活。孩子们的内心一直在叩问:为什么学习可以剥夺我的自由?为什么我不能过自己想要的生活?为什么就不能让我任性一回?为什么……

我的心里也有十万个为什么。

我想问家长:到底是升官发财重要,还是孩子的生命成长重要?为什么要把你的爱铸成挤压生命的枷锁?

我想问学校:到底是升学率重要,还是孩子们的全面发展重要?为什么要把校园变成一个没有童话、没有青春剧的荒漠?

我想问国家:到底是高分的人才重要,还是高素质的人才重要,为什么要把选拔人才的通道局限在高考一个出口?

我不是危言耸听,现在很多孩子的内心都满是伤痕,也满是怨恨。如果长此以往,想一想后果,真令人不寒而栗。

孩子是一面真实的镜子。孩子好了,一切都好;孩子不好,一切都不会好。

不能再伤了,孩子的心需要一个圆满。

(来源:作者博客)

猜你喜欢
考试家长孩子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
家长请吃药Ⅱ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你考试焦虑吗?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