恽寿平没骨花鸟画创作思想探析

2015-05-30 23:29周婵娟
美术界 2015年5期
关键词:格调

周婵娟

【摘要】摄情、得意,以简淡的形式,澹然的笔墨传达深远、高逸的意蕴,恽寿平的绘画风格自然朴素,笔调简洁,清新雅丽,是对意、情、逸等方面的追求,体现了其格调高雅的追求。《南田画跋》无疑是中国传统绘画优秀理论著作之一,对研究中国传统绘画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摄情;意;高逸;格调

恽格(1633-1690年),字寿平,号南田,兼工诗、书、画,时称“南田三绝”,他与“四王”相交相知,画风也受其影响,无论在作画抑或是论画方面,都有精深造诣,其没骨画作品笔调简洁,自然朴素,清新雅丽。俞剑华先生评日:“在清初四王、吴、恽六大家中,真正能继承文人画的传统,富有文人特色的,当以恽南田为杰出。恽南田人品清高,书法韶秀,诗词清新,画法超逸,均出于其他五人之上。而绘画理论的深微精妙,尤非其他五人所能望其项背,即在历代画论中,也极为杰出。”恽南田的花乌作品以北宋徐崇嗣没骨法为宗,其画风清逸隽雅,在山水画方面也具备极高水平。虽然他没有系统的画论著作,但其一生富有创见的绘画思想多体现在由题跋辑成的《南田画跋》中,更有人说他的著作是“妙绝古今,更不能替一辞矣”。可见其在绘画审美理论方面给后人留下了一份丰富而珍贵的精神遗产。

一、追求“意”与“情”

“意”是什么?这是恽寿平在论画意时不可避免的问题,而我们对此,仍然很难做出明确的界定。“销暑为破格写意。意者,人人能见之,人人不能见也。”人人既能见又不能见的“意”,究竟是什么?实在使人困惑,难免会因此感到些许玄虚,使人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之感,但如果是结合他的创作体会而谈画“意”,却又显得真实得多。如“画秋海棠,不难于绰约妖冶可怜之态,而难于矫拔有挺立意。惟能挺立,而绰约妖冶以为容,斯可以况美人之贞而极丽者。”由此可见,“意”难于“态”,但唯有“意”,才能现其生动之“态”,恽寿平对“意”有其独特的见解,作画要求“意在笔先”“象外之意”,不仅要有作画对象形象思维的心中之象,还要有情感的酝酿、积累,“意”是画家的思想、审美理想及其审美观念与客观景物间的融合。

“意”是画家的胸中灵气,应当赋予山川、草木,作画对象之思想与情感,才能使其生动自然,“春山如笑,夏山如怒,秋山如妆,冬山如睡,四山之意,山不能言,人能言之。”物我交融的感情融入,体会自然景致的美,是一种永恒生命与精神相契合的审美体悟。恽寿平在《花卉册》中的那幅芍药画中题:“红包金粉露凝寒,……玉盘曾向月中看。”因为心中怀有凝寒之物,空明之境,画作设色清秀,清淡却又清晰,令人冷然神远,有荒寒之意,因为饱含了情感,注入了思想,他的笔下所传达的才是荒远之境。

绘画既已传达画家之“意”,则其在作画时亦必已生“情”,鉴画者亦已生情。“笔墨本无情,不可使运笔墨者无情,作画在摄情,不可使鉴画者不生情”。“作画在摄情”括上而启下,这里的“情”既是作画者的创作之由,又是鉴画者欣赏后所生、所得之情,运笔者贯注以充沛的情感于作品中,以形象、笔墨呈现于观者,为观者所理解,为之而生情,与其产生共鸣,整个艺术创造过程才得以完成。

“摄情论”与古代文人画家所注重运用的“比兴”手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抓住感情,托物言志,力图表达心中之情。恽寿平的“情”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真挚深沉的感情,正如其言:“写此云山绵邈,代致相思,笔端丝丝,皆清泪也。”只有运笔者以“情”入画,鉴赏者才能通而生情。也正如郑燮所言“横涂竖抹千千幅,墨点无多泪点多”,不只是所谓的闲情逸致、情感闪动所能概括,而是作画者衷心地发自肺腑的真挚情感。

“得意”“传情”才不会使作品显得苍白无力而缺乏思想和内涵。以笔墨寄托情感、以情感驾驭笔墨,一直是画家们所追求的艺术境界。艺术源于生活,艺术表现则高于生活,是从生活到艺术创作的过程,对其形象自然注入情感,传达其意,也是审美主体从实践生活上升到艺术世界的过程表现。

二、尚“逸”的审美内涵

“逸”,可以说是历代文人画理论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早期朱景玄关于“逸”的说法是“不拘常法”:宋代苏轼、苏辙通过对孙位的画风论述,对“逸”的涵义又增入了“变、活、奇”三种意思:元代倪瓒则是“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恽寿平在前人关于“逸”的论述基础上,在理论的广度、深度上更为全面地对“逸”做出阐述。画中之“逸”,来于自然中,不拘常法,应手之作,而又有意趣“变、活、奇”,气韵生动,画风更是天然、苍古、幽淡天真。对于画中之“逸”的推崇贯穿于他的整个绘画思想中,辩证而深刻,具有相当的美学高度。

“不落畦径,谓之士气。不入时趋,谓之逸格。”“不入时趋”可说是画中之“逸”得以由来的关键,不落畦径,不入时趋,不受法度束缚,不与时代风尚同流,强调艺术个性,做到脱俗而不媚俗。在当时摹古的艺术风尚的背后,还有不趋时、不媚俗的画者,为人不低眉顺眼,才能不入时趋,绘画作品超越既定的世俗和法度,以天真淡然的形式表现深远空灵的意蕴,达到古朴、脱俗的境界。恽寿平把“士气”作为创作中的精神核心,表现于笔墨、表现于“意”,通过艺术形式表现情感,不仅仅在前人笔墨的基础上延伸广义,更是他自身自我性格的反映。“土气”“逸品”是一种艺术世俗的超越,“逸”属于高层次境界的绘画审美理想。

“高逸一种,不必以笔墨繁简论。”画中之“逸”的本质不在于笔墨的繁简,更在于的是“不入时趋”的人品高逸。中国传统绘画原本就是由有着“隐逸情怀”的文人雅土所创造的,逸格,因此也可以说是中国传统绘画中应有的品格,慢慢地得到完整的表现。而最基本的,则是在于画者本身生活形态的“逸”。徐复观认为“高”“清”“超”都是“逸”的内容和态度,不入时趋,不以笔墨论繁简,追求以简洁、精炼的笔墨创造意蕴幽远、高逸的艺术作品,浓墨重彩的绘画创作则往往是无法表现的,这也是恽寿平在其题跋中详细而深入阐述的。

“逸品其意难言之矣。……其景则三间大夫之江潭也。其笔墨如子龙之梨花枪。……”在画中“逸”的表现,意、景、笔墨的关系,画中之意莫过于表现为清冷、空灵,其景也是清澈的,笔墨如子龙之梨花枪,行迹难以看见,不知由来往去,动静如何,那么画中之“逸”就不是重于表现其外在形象痕迹的了,而重于其景外之意,则是“有处恰是无,无处恰是有,所以为逸”。

“高逸一种,盖欲脱尽纵横习气,澹然天真,所谓无意为文乃佳,故以逸品置神品之上。”淡然天真,反对纵横习气,平淡天真才能免俗。“澹然”指绘画艺术形式上的淡然、澹简,并不代表单调乏味,“天真”则是表现作画者和审美对象的本色,反对造作、矫饰,有一种灵变的意趣,并非直白无趣。恽寿平作画追求画之“逸”,在他的作品中也不难看出,其没骨花卉设色淡逸明净,清丽冷艳,淡雅幽然,强调自然色彩,再浓艳的花卉,也透着清逸。所作《秋海棠图》轻灵而优雅,质感丰富,寥寥几笔就把海棠水嫩的感觉表现得淋漓尽致;《凤仙花图》华丽而清新的格调,用色鲜艳又不显媚俗,厚重而不沉闷,他的画作本身就是“逸”品。沈德潜说:“南田工画山水,花卉兼擅,比之天仙化人,诗亦超逸。毗陵六逸,以南田为上。”恽寿平对于人品和画品的认识和阐述,是文人性的显现和审美特征的表露,“形简而意无穷”才是上乘的绘画艺术,也是“逸”的关键所在。

三、结语

对于意境的追求,重视情感的抒发,尚“逸”的审美内涵,是恽寿平绘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由古至今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创作中心,而“意”的神韵,逸品的出现,则都是很难领悟的,对于初学者来说,一味地模仿古人的“意在笔外,意在笔先”,往往会弄巧成拙,画中的“意”“清”“逸”的境界也是需要很高程度的绘画技法的,更是一种审美趣味,一种审美理想的追求。

猜你喜欢
格调
薛海兵“格调语文”工作室
新意格调能否兼而有之 当奢侈品开始玩跨界
源于明代家具的格调艺术创新
过大寿,不高调也能有格调
如何打造高格调的农产品
如何打造高格调的农产品
一盏台灯如何提升格调?FLOW LAMP阐释何为极简与优雅
SOSTANZA手工铅笔,简约环保有格调
出租屋捣鼓计划低成本拗出新格调
法式新格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