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红霞
乡变成了城,乡愁无乡可解,就只能自寻舒缓之径。
寻一条老街,演一场老戏,过一个“不一样的年”。怕只怕,乡愁更愁。
周村,这座被誉为千年古城,百年商埠的地方,沐浴着唐风宋雨一路走来,灯火几重,罅隙倥偬,几经沧海桑田,终留得一座座高大恢弘的青砖灰瓦老房子,一条条踏出商人印记的石板路。作为承载周村厚重历史文化的大街、丝市街、银子市街等古街道,其意义不仅是鲁商发源地的重要载体,更是见证当时周村商业“驾乎省垣之上”市场精细化分工的规模,“济南日进斗金,不如周村一个时辰”绝非浪得虚名。凝视这些老店铺、老街巷,依稀可以想见当年商贾云集的繁盛景象……
洗尽铅华呈素姿,如今,那些锦衣华服的达官贵人,华贵奢侈的酒肆排场,渐从历史的尘埃中化为乌有,人去楼空,物是人非,留下的是一排排仍然吞吐着古旧气息老建筑,还有一代代生于斯长于斯的老街人家。
不管时空如何转换,老街上演什么,这里发生的人和事都是与我相关的,或者说是我最关心的。近年来,旅游让周村老街重新焕发了生机和活力,因宣传工作需要,更是出于对地方文化传承的使命感,一直致力于挖掘、策划、拍摄老街的文化和事件,通过策划各种主题节庆活动达到了宣传周村历史文化的效果,尤其是每年一度的重头戏“周村民俗过大年”早已成为好客山东贺年会的主打品牌。“周村过大年”在2007年开始策划包装亮相,意在通过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引发人们对让这座百年商埠的关注和兴趣,促进旅游发展,恢复百年前的历史记忆。2007年春节开始推出“周村民俗过大年”,在北方冬季旅游相对萧条的境况下,周村朦胧的年味无疑为寻找年味的人们带来了一丝喜悦和亢奋。经过几年的运作提升,2010年“周村过大年”实现了突破性的飞跃,我们与山东大学达成异地联盟,邀请留校的外国留学生来周村过年,体验中国传统民俗文化,如期所料,“老外周村过大年”一战成名,我拍摄的外国友人与当地百姓一起狂欢的图片几乎是一夜之间蹿红网络,享誉旅游界,“周村民俗过大年”品牌活动迅速成为“好客山东贺年会”旅游翘楚。此后的几年间,每年都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外国留学生在周村吃年夜饭、观灯、参与民俗活动,欢度中国年。每当透过镜头观看这片或宁静、或热闹的老街时,脑海中总是跳跃着兴奋的神经。白雪覆盖下的寂静深邃,正月十五雪打灯的唯美意境,更有中外游客的民俗狂欢,一幕幕、一组组美妙的画卷铺陈在我的眼前,在我眼中瞬间定格成永恒。
2015年大年初一,来自俄罗斯的小伙子鄢腾华说:“这是我第二次来周村过年了,因为喜欢中国文化,我已经留在了中国工作,而这里是一座沉淀了百年的老城,到处有历史文化的痕迹,在这里过年还能参与很多有意思的活动,玩得很happy。”
看着那些游客乐开花的样子,我常常感同身受,或许多少年之后,哪一位外国朋友的后裔会拿着他爷爷的老照片来这里巡游,那时的“大街”会更加的苍老,历史会赋予它更多的内涵和魅力,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一次难忘的旅游,必定是一次文化之旅、精神之旅,历久弥香的周村老街必定会走向世界,为更多的人所了解。
春节,置身周村古城年景,熟悉而陌生,内心里总还是固执地认为,古城是老村,老村有老街——这里有老乡们一生赖以依恋的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