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哲
【摘要】班主任不仅在班级上扮演着教育者、领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同时还需要负责班集体的一切事物,例如学生的学习辅导、生活指导和思想教育等,从而良好的促进班集体的形成与发展。因此,班主任的管理层策略对班集体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本文对班主任的管理层策略与班集体的形成进行分析探讨,仅供业内人士参考。
【关键词】班主任 管理层策略 班集体的形成 探讨分析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186-02
一、初中班主任需要树立科学合理的学生观
所谓的学生观主要是指老师对学生的印象与看法,它对老师的教学模式、教学手段、管理行为以及管理策略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在传统的学生观中,很多老师都会把学生作为自己管辖的对象,是被迫容纳知识的某个事物,而现代的学生观是老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校园中的学习主人。由此可知,作为一个优秀的班主任,首先就要树立科学合理的学生观。因此,班主任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其心理是非常敏感,有着非常强烈的自尊心,因此班主任必须要尊重学生,学会转变角色,唯有如此才能让老师与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关系,从而受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第二,每个学生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差异,而这种差异会受到教育质量、生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而改变,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对此班主任应该尊重这种差异,不能按照统一的硬性标准要求每一个学生,班主任应该根据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创造适当的教学模式,从而促进学生们的健康发展。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老师应该提出不同的要求,使得每一個学生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第三,每个学生都是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完善自我,因此班主任应该善于每天用新眼光看待学生,并且根据实际情况,更新和完善自己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手段,善于学习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同时班主任在管理的过程中还要提高自身的职业能力和思想道德素质,热爱自己的每个学生,从而能更好的实现教育目标。
第四,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而不是吸收知识的机械,同时他们在教学活动过程中,不仅要学习知识,还要有正确的认知,明辨是非的能力。因此,老师千万不能把学生当作学习的机械、附属品等,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应该在丰富学生的精神家园的时候,还要给予学生适当的发展空间。
二、初中班主任要提高管理层策略与班集体形成相关性理论的认知
大量的实践表明,初中班主任的管理层策略与班集体形成以及各个维度之间存在明显的联系,并且,变革性的挂历策略与班集体形成以及各个维度之间的联系是最紧密的。因此,初中班主任应当充分的认识到,一个班集体的形成及其健康良好的发展,与班主任在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的管理策略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并且趋向于变革性的策略才能形成一个积极、向上、健康、优质的班集体,是每个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出自己的优势,弥补自己的不足,体验快乐和喜悦,从而使自己更好更多的接受正面的影响,促进自己的良好的发展。另外,班主任还应该充分认识到,不合理的管理层策略会对班集体的形成产生消极、负面的影响,例如同学之间的关系冷淡,待人接物态度傲慢等。
三、初中班主任要随时关注男生在班集体上的表现
在初中阶段,由于男生和女生的差别,致使男生和女生在班集体上有不同的表现,从整体上来说,男生的表现明显的低于女生。因此,初中班主任应该树立正确的性别观念,根据男女性别采取不同的管理策略和教育方法。从生理上来说,无论是身理或者心理的发育都要晚于女生,班主任应该给与他们更多的包容与关怀,耐心帮助男生学习表达自己观点或意志的方法,并同时做出正确的判断,让男生在班集体中的表现符合领导、老师、学生的期望。如果班主任不根据男女性别,采用统一的管理层策略,不仅会影响男生的发展,也会对女生的教育产生不利的影响。
四、初中班主任要特别关注初二学生在班集体上的表现
由于初中每个年级和每个班级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例如初二的学生在学习、生活上的表现不如初一与初二学生的标新,这主要是因为初二的学生经过了一年的学习,学习成绩与学习思想会逐渐的出现分化,学习优秀的学生在思想上比学习成绩差的要成熟许多,他们追求发展,在班集体上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或者是联系班主任与学生的桥梁,与班主任和集体所期望的方向相同。而有些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由于对自己和学习失去了信心,并且得不到老师的关注,长期以往,会自我放逐,甚至自暴自弃,他们的追求与班集体的追求方向相反,因此相对于初一与初三的学生,初中班主任会更加关注初二学生在班集体上的表现。班主任应该要特别注意的是,在这个阶段,对于每一个学生都应该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千万不能采取歧视的做法或态度对待学生。同时班主任还应该随时随地的关注学生的状况,面对学生的异常情况,班主任需要对其进行耐心的思想工作,帮助他们放下思想包袱,调整心理状态,并鼓励他们改变学习态度,使其改变现状,重拾对学习的兴趣,而对于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班主任要引导他们帮助这些学习困难的学生,让他们感觉到班集体的温馨。另外,由于各个年级的差异,初三学生在群体为准则维度和群体活动绩效上的表现比初一和初二要低一些。这主要是因为初三学生临近中考,在中国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其承受着非常大的压力,家长和班主任对于他们的学习抓得相对而言要更加紧一些,因此使初三的学生有一种喘不过气的紧迫感,同时又被升学问题困扰着,从而使情绪显得特别的浮躁。因此,班主任应该要积极鼓励初三学生在认真学习的同时还要积极参加学校开展的各种活动,例如歌唱比赛、舞蹈比赛以及演讲比赛等。同时初三学生在班集体的生活学习中应该自觉遵守基本原则。
五、初中班主任善于采用不同的管理策略对不同班级进行管理
由于每个班集体存在着不同的差异,初中班主任要运用合理的管理策略对不同班级进行管理。如果每个班集体中的学生没有一个统一的价值观或者是信念,班主任应该向学生灌输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时常鼓励他们,只有这样才能改变学生的价值观与信念,使他们养成服从集体利益、自我利益超越集体利益的意识。如果班集体没有一个统一的目标和方向,初中班主任应该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和角色责任,帮助他们向学习目标努力,同时班主任还可以指定一套合理的奖惩制度,如果学生的成绩满足老师的期望,便可以得到相应的奖励。如果班集体的学生自主能力比较强,能够较好的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初中班主任就应该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纠正自己的错误,同时总结经验,避免下一次犯同样的错误。
在一个班级中班主任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班集体形成不可或缺的角色。初中班级管理更是需要班主任加强的决策能力。为了保证初中班主任决策的有效性,关键的是要全面了解学生,从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等各方面入手,树立科学的学生观,提高策略的针对性。同时也要做好局部的把控,结合初中学生的状态,为了促进班集体的和谐,班主任应重视男生在班集体中的表现,特别是初二阶段的班主任,作为初中的过度年级,很多学生的心理起伏较大,也是班集体中重要的不确定因素。此外,了解管理对象之后,还需要采取丰富的管理策略,根据不同的学生情况使用不同管理办法,这样才能促进班主任管理策略的灵活性。
参考文献:
[1]庄燕红.初中班主任专业化的瓶颈和实现策略——基于D晋江市的调查[D].华中师范大学,2011.
[2]高莉茹.中小学“80后”班主任队伍建设研究——以呼和浩特市城区中小学为例[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
[3]兰立杰.班集体的形成与班主任的管理策略[J].学园,201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