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存在问题探析

2015-05-30 14:10吴秀明
中国市场 2015年51期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探析内部控制

吴秀明

[摘 要]随着财政部印发《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于2014年1月1日起施行,使得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出现的相关问题有章可循、有据可依,该规范的出台促使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采取了一系列相互协调的方法和措施。但内部控制制度在落实上存在诸多问题,文章对现行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结合实际给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问题;探析

10 13939/j cnki zgsc 2015 51 203

1 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管理的现实意义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明确指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是指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实现对行政事业单位经济活动风险的防范和管控,包括对其预算管理、收支管理、政府采购管理、资产管理、建设项目管理以及合同管理等主要经济活动的风险控制。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是为了使其经济活动合理合法,对会计活动进行规范,纠正以往的“注重核算、忽略内控”的错误会计理念,将事后监督变为事前控制,事中、事后监督,有效地控制了风险,保护资产安全,使得各项资产能发挥最大效益,因此,提高了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水平,规范内部控制,对事业单位健康有序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2 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的出台,各行政事业单位对内控问题得到了极大的重视,但内控工作是持久战,而且需要单位全体工作者的紧密配合,以往大部分单位并未将内控当作工作中的重要部分对待,即使有部分单位有相应的内审部门也流于形式,形同虚设。因此,即便有相应的规范出台,在执行中也会面临巨大的阻碍。

2 1 内控制度不完善

内部控制工作是一个长期并且复杂的工作,目前,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体系不完善,建设滞后,再加上我国法律体系不健全,没有较好的制约机制。尤其是行政事业类单位,目前比较权威的是财政部2014年1月1日开始施行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由于各单位的情况各异,使得该规范在具体操作层面上,略显不足,在出现问题,需要内控规范制约时,没有过多的详细指导,导致了内控管理执行较为宽范,没有足够的约束力,丧失了内控管理工作应有的效益。

2 2 缺乏完善的内审机制

良好的内部环境是执行内部审计的前提,否则一切内控相关工作都是流于表面,没有实质上的意义。没有专门的审计部门,职责不清,定位模糊,审计观念陈旧,重视度低等问题层出不穷。部分单位为了达到简化工作流程、易操作或者减少工作人员等原因,出现一人多岗现象,如会计人员兼职出纳工作,财务人员兼职审计工作等。没有做到不相容岗位相分离,无法达到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效果,违背财务法规的原则,阻碍内部控制的建设与实施,从而导致内审没有丝毫意义,形同虚设。

2 3 行政事业单位重视程度不够

即使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有独立的审计部门,内控制度也并非是单位的审计部门可以独自完成的,需要领导层的大力配合和密切支持、有些领导权力至上,害怕全面实施内控管理会弱化掉权力,约束手脚、受到监督,所以不愿意执行内控制度,导致内控在实际执行中受到了极大的阻碍,以至于出现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以核算为根本,内控形同虚设,对待内部控制环节大多是事后的走过场,不会将过多的精力放在内控上。内控意识不强,缺乏内控体系建设的主动性,导致内控机制松散。

2 4 缺乏风险管理

大部分事业单位为财政拨款,一切支出由财政全权买单,不需要核算成本,考虑收益,即对各项支出,包括固定资产采购、基建项目建设等没有风险防范意识,不会对其进行精密的核算、审核。因为,对领导层来说,不会因为支出不合理,过多地影响单位发展;对普通员工来说,不会因为没有收益,对个人收益有任何影响,即对资产风险防范能力弱,甚至无风险防范意识。而且,行政事业单位有拥有着大量的公共权力,如,高校本科生招生环节、高校硕士研究生面试环节、事业单位用人环节等,没有硬性的评判指标,面对尚不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风险较大,徇私舞弊、受贿等现象屡见不鲜。

3 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管理中存在问题的相应措施

综上所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是一项长期工作,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为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业务保驾护航,使行政单位的社会效益扩大化,可以让事业单位更好地为社会服务,优化行政事业单位的公共服务职能,实现全民利益最大化。面对综上内控工作中实际存在的问题,结合工作实际,采取相对应的措施,使得内控工作在行政事业单位中能发挥其强大的作用,促进行政事业单位更好的发展。

3 1 完善内控制度

以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的规定为根本,各行政事业单位因地制宜的制定适合本单位的更为详细的内控规范和细则,更加强调其适用性和可操作性,以领导牵头为主,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将自身工作范围及相关业务进行思考、整理,提出前瞻性的宝贵意见及建议,防范风险,形成本单位的内部控制实施细则,让内控管理能与各项工作紧密配合,使内控可以更好地渗透到具体的工作中,也为内控管理工作打下坚实基础,让内控管理工作实实在在、有章可循、有据可依,起到监督、制约的作用。

3 2 建立内审机制,完善内审制度

建立独立的内审机构,不仅仅是在形式上的独立,有独立的部门即可,更重要的是实质上的独立,有实质上的权力,能够独当一面,全面开展审计工作。能够在单位整体运行过程中,将存在的问题及潜在的风险在第一时间得到有效的控制,及时、准确、全方位地掌握单位运行中的各个环节。内审对内部控制管理起到巨大的作用,但内审的前提是领导层的重视与支持,不独断专行,能将权力下放,甚至愿意配合审计对领导的监督,给予审计人员足够的权力与空间,使其没有后顾之忧,全力开展审计工作。无论是事前、事中、事后,审计人员有足够的力度、空间,各单位积极主动的配合,尤其是对财务部门的监督尤为重要,行政事业单位一般为财政拨款,即申请预算、执行预算。为了更好地执行预算,内部审计应充分发挥其作用,定期、不定期对财务工作进行审计,形成审计报告,包括预算的申请及执行的合理、合法性,预算的执行进度,资金安全性等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保证资金安全。

3 3 提高内控意识,强化监督

内控并不只是形式主义,流于表面,它是实实在在的工作,虽然看似无形,没有具体的待完成事项,没有特定的成果,但是其贯穿于整个工作流程,要使得行政事业单位的整体工作完成出色,形成最大的社会效益,内部控制机制必不可少,而且尤为重要,这就要求行政事业单位要普及内部控制知识,有较强的内部控制意识,内控分为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事后监督,各个环节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只要将内控完完全全地渗透到工作中,将其作为工作的一部分去规划、去操作,才能将内控管理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并且,要建立健全责任追究机制,将责任落实到各职能部门,甚至各岗位、个人,实现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初衷。

3 4 加强风险管理,保护资产安全

科学合理的风险评估及应对政策,加强对领导层的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只有领导层高度重视,才能使内控管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如固定资产的采购就衡量其使用价值、带来的效益、可否不同部门共同使用等问题,做到物尽其用;在如基建项目招标,应公开公正,由财务、审计、相关部门共同参与,并保证其有足够的话语权,保证质量,降低风险;在招生及用人的面试环节,不透漏任何面试组成员等措施,保证其公平、公正性,避免风险。所以,不仅是在资产买入、招标等环节上需要控制风险,在资源配置上也能降低风险成本,保护资金安全,在竞争公平性上保证良性竞争等。以此来规避和降低风险,避免舞弊和腐败现象的发生,更好地实现内部控制目标,使内部控制管理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下去。

参考文献:

[1]王春霞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财经界,2015(6)

[2]刘永泽 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几个问题[J].会计研究,2013(1)

[3]白雪迪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几个问题的探讨[J].预算会计专栏,2013(7)

猜你喜欢
行政事业单位探析内部控制
VR阅读探析
HTTPS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