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中心,定向叙述,深入论证

2015-05-30 10:48程必荣
阅读与作文(高中版) 2015年6期
关键词:酒缸王澍于敏

程必荣

【文题展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70分)

酿酒师把米蒸熟,再把蒸熟的米放进缸里,拌上酒曲 ,然后把缸密封起来,让米与外界隔绝,隔绝外界的喧嚣与繁华。一段时间后,缸里那质朴的米就酿成醇香的酒。这时,几元钱一斤的米开始成为几十元、几百元甚至上千元的酒。

上面的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或联想?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角度自选;(3)立意自定;(4)标题自拟;(5)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原文呈现】

摒弃繁杂 隔绝喧嚣

● 福州一中 游康杰

大米在酒缸里经过一段时间的发酵和沉淀,便不再是平凡的大米,而蜕变成醇香浓厚的美酒。(此处应该在引述材料后用判断句的形式开门见山亮出中心论点,使其突出显豁)

王澍将自己封藏起来,独自酝酿沉积,最终铸就了他的成功——获得了被誉为“建筑界的诺贝尔奖”普利兹克建筑奖,从此这项奖项有了一个中国人的名字。所以,需要酝酿和沉积。王澍1981年考入南京工学院建筑系,毕业前夕,导师特别叮嘱他:“切忌急功近利,要守得住寂寞,多思索,多体验,厚积薄发。”毕业后的整整10年,他没有参与任何一座房子的建造,放弃了很多唾手可得的赚钱机会,一直扎根于文化的吸收与探求中,王澍就是默默地沉积了十年才收获了他的成功。(因为中心论点不明确,本例在剪裁、定向叙述方面都做得不够,论据显得不够简洁扼要。况且论据没有深入分析,没有进一步揭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缺少论证的力度)

2015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中国著名的原子核物理学家于敏,也是在这样的沉淀中孕育着他的成功,他是中国早期的原子物理先驱里唯一一位没有留洋经历的教授,对于自己相对较为薄弱的知识和较为片面的见解,他不甘于为他人打下手做陪衬,而是隐姓埋名在“酒缸”中酝酿沉淀30余年,30年来没人了解“于敏”这个名字,30年后他终于学有所成,誉满归来,这是他这种甘于发酵沉淀的精神,让国人为之动容,终于荣获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论据没集中到一个“点”上,叙例显得散乱,无序。特别是“对于自己相对较为薄弱的知识和较为片面的见解,他不甘于为他人打下手做陪衬”这两句表达欠妥,削弱了事例论证的力度。)

被称作“嫁给韩国的女人”的朴槿惠,无儿无女,没有伴侣,没有父母,有的只是一颗为韩国人民服务的心,在世人眼里,朴槿惠似乎永远摆脱不掉“朴正熙女儿”的光环。然而,这光环既是她的政治资本,也是制约她发展的一个枷锁。这个身份在她当年被迫离开青瓦台后给她带来过屈辱,经常使她卷入对朴正熙时代功过的争议。然而她却并不在意这些,而仅仅只是谦虚谨慎的在政坛中积累经验,磨练意志,成就了她温柔、有礼、安静和耐心,同时又兼具的钢铁意志。(此例论据欠简洁,没注意定向叙述阐述观点,表达的中心依然含糊,模棱两可。)

不论是建筑界的王澍,还是物理学界的于敏,还是政坛上叱诧风云的朴槿惠,他们所拥有的成功可能有很大的不同,然而他们通向成功的方式确是相同的,在困难的境遇之下,不急功近利,唯有摒弃繁杂,隔绝喧嚣。(结尾虽然注意点题,但少了卒章显志,看不出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这是这篇文章的最大败笔)

【病文诊断】

本文结构完整,材料典型。之所以被判为二类文下(45分),最大的硬伤就是中心论点不明确。考生虽然选择了“王澍、于敏、朴槿惠”等较为典型的事例来阐述,但围绕什么中心来论证模棱两可,含糊其辞,这是考场作文中的大忌。主要原因在于:写之前没有形成“明确中心论点”的写作意识,动笔时没有形成清晰的写作对象和写作意图。为此,在行文时,要用准确的语言清晰地表达出自己的思想观点,把表达中心的语句放在突出显豁的位置,让阅卷老师一目了然,能清楚地了解作文的观点或主旨。这在考场作文中最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具体方法有开门见山,揭示题旨;有卒章显志,画龙点睛;有段首显示,反复强调。

另外,本文由于中心论点不明确,造成三个事例的定向概述也不够明确,没有很好地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即“摒弃繁杂,隔绝喧嚣”怎么样?有原因,没有结果,削弱了文章论证的力量。

摒弃繁杂,沉淀自我,走向成功

● 福州一中  游康杰

米在酒缸里经过一段时间的发酵和沉淀,便不再是平凡的大米,而蜕变成醇香浓厚的美酒。这是因为大米与外界隔绝——隔绝外界的喧嚣与繁华,发酵沉淀。人亦如此,唯有摒弃繁杂,沉淀自我,方能走向成功。(简洁引述材料,通过因果分析旗帜鲜明地亮出全文的中心论点)

著名建筑师王澍,大学毕业后牢记导师的叮嘱,隔绝外界的喧嚣与繁华,放弃了很多唾手可得的赚钱机会,让自己沉淀10年,没有参与任何一座房子的建造,一直扎根于文化的吸收与探求中,最终铸就了他的成功——获得了被誉为“建筑界的诺贝尔奖”普利兹克建筑奖,从此这项奖项有了一个中国人的名字。所以,成功是需要酝酿和沉积的。(本例围绕中心论点定向论述,深刻有力)如果王澍毕业之后和大多数同学一样急急忙忙投入到建筑设计中,设计出来的作品就会少了10年的思考和沉淀,就不会彰显出丰厚的文化底蕴,就难免被打上“普通、平庸”的烙印。更不用说有一个个惊人作品的问世。(运用假设分析法进一步扣紧中心论点分析阐发,使论点和论据水乳交融)

著名原子核物理学家于敏,也是在这样的沉淀中孕育着他的成功。他是中国早期的原子物理先驱里唯一一位没有留洋经历的教授,但这并没有妨碍他站到世界科技的高峰。他毅然决然隐姓埋名在“酒缸”中酝酿沉淀30余年,隔绝外界的喧嚣与繁华,在探索中领悟、思考,自主研发,解决了氢弹研制中的一系列基础问题,成为中国氢弹研制中的关键人物。30年来没人了解“于敏”这个名字,他这种甘于发酵沉淀的精神,让国人为之动容,终于成为2015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上例从建筑师的角度阐述,本例从科学家的角度阐述,多角度论述,增强了论证的力量)正是因为于敏拥有着常人难及的淡泊宁静的胸襟——摒弃繁杂,隔绝喧嚣,才能在自己从事的学术领域内沉淀30余年从而取得常人难以企及的骄人成绩——获得2015年国家最高科技奖。(运用因果分析法深入分析,点明于敏走向成功之所在)

“生命是用来感悟的。”史铁生如是说。的确,我们一辈子要做的事便是感悟生命的精彩,然而浮华喧嚣朦胧了双眼时,又谈何感悟?古往今来,许多仁人志士、性情超然之人将摒弃繁华和感悟生命做了完美诠释。康德摆脱贵族社会的纸醉金迷,潜心哲学,感悟到万物之本源;汤一介先生回避媒体,专心编写《儒藏》,感悟到圣贤之光辉;杨丽萍摆脱舞蹈商业化的困区,编演《藏迷》,感悟到原始的本真和自然的率性……在他们感悟生命的过程中,他们的人生价值得以体现,此时他们也成就了自我,成就了大业。而一切的一切,都源于他们对喧嚣浮华的摒弃。(将“朴槿惠”的单例——详例改换成“康德、汤一介、杨丽萍”的多例——略例,跟前面的“王澍、于敏”的事例形成“点面结合”论证格局,更鲜明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

大米摆脱浮华,沉淀自我,终成佳酿;山泉摆脱浮华,不引人注目,终永葆清澈;百合摆脱浮华,扎根深山,乃有空谷飘香的佳话。唯有摒弃繁杂,沉淀自我,方能走向成功。(结尾卒章显志,再次点题,强化中心论点)

猜你喜欢
酒缸王澍于敏
Yu Min: Father of China’s Hydrogen Bomb于敏
隐姓埋名的于敏
王澍建筑作品中的传统水墨“画意”表达
狂妄与谦恭
狂妄与谦恭
缸里有乾坤
于敏中与《四库全书荟要》纂修
中国“氢弹之父”——于敏
阿九正传之砸缸
请酒不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