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中,哪些妨碍了你长远发展

2015-05-30 10:48
大学生 2015年6期
关键词:商学院陈述聊天

普林斯顿大学:真实与温情无价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教授康毅滨先生,负责该系在中国的招生工作,因此接触了形形色色的中国学生。

“中国学生聪明、勤奋,但也迷茫,功利心比较重,妨碍了他们的长远发展。”康毅滨认为。

该系每年大约招收25名本科学生攻读博士,系里给他的“中国额度”是4个,而收到的申请有七八十份,只有4%左右的“成功率”。每个申请包主要有这些材料:本科各科成绩单,托福和GRE的考分,个人陈述,以及推荐信。

真实鲜活的陈述是怎样的?有个学生是这么写的:他以前的专业是电子工程,后来才慢慢发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是生物。他申请转了系,尽管绝大多数人反对,又没有基础,读得有些吃力,但他还是很高兴,因为每一学期都会比上一学期进步一些。他的陈述给康教授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因为它展示了一个人在寻找和实现梦想过程中的困惑和欣喜。第一轮筛选,他会从80份申请材料中挑出10~15名的候选人。

2月初开始电话面试。主要是看看英文口语能力、科研经历、随机应变的能力,以及学生的一些背景状况。电话面试大约一个小时,45分钟说英语,15分钟用中文。就算英语不是特别好,学生还是可以完整地表达自己的。但大部分中国学生会把它看作一个考试,而不是一个对话,所以有些人会很紧张。其实普林斯顿大学要挑选的,是真的热爱科学,而且诚实的人。去年,康教授几乎是在申请截止前的最后一刻才收到了一个学生的材料,条件很好,就给学生打电话。他老老实实告诉康教授,虽然他很早就进实验室,工作也很努力,但不知道为什么,实验总是很不顺利。“表面上看,他的科研并不成功,但我能感受到他的认真、诚实、努力,这已经具备了一个科学家、一个人最重要的品质。”

分数不重要?

分数很重要,但不是一个绝对因素。康教授认为第一名和第七八名的实力相差并不太远。录取与否,智力以外的因素很重要。“我们系录取过一个河南的学生,家在农村,在电话和电邮里,我感觉到她为人谦和,没有一些被宠惯的尖子生的趾高气扬。”

进入普林斯顿后,会遇到什么样的困扰?

不少同学从小学——不,从幼儿园——就开始被灌输狭隘的竞争意识,有些学生进入普林斯顿后,心太急,享受不了科学研究的乐趣,而把实验看作“计件劳动”,急于求成,一旦不如意,就垂头丧气。

不少学生对竞争的理解很狭隘,认为把别人踩在脚下就是胜利,把别人压下去就是成功。

竞争意识过强,就会缺乏团队精神,以自我为中心,容易在工作和生活中造成和他人关系的紧张。

多数美国学生比较有公共意识。实验室的垃圾,通常他们处理得比较多。生物系有许多做后勤工作的员工,包括老鼠房负责日常喂养的工人、运送实验用品的搬运工和收发员、打扫实验室的清洁工等。康教授说:“每年到了圣诞节,我所在实验室的美国学生会一起凑份子,每人出个五块十块,买个小礼物送给那些工人,以表示对他们平时工作的感激。这种看似微不足道的事,往往反映出一个学生从小所受的教育,以及将来他在事业上能走多远。”

商学院:不喜欢不会聊天不会提问的

听完理科教授吐槽,在一些偏文的美国大学,又对中国留学生抱有什么样的期待呢?在美国MBA申请中,很多学生表示,美国商学院申请是较难的,以下是美国商学院教授眼中中国学生的小问题:

1.喜欢小群体

这是从商学院招生官和教授那里听到最多的对中国学生的非正面评价。中国学生给很多教授的感觉都是在自己小圈子活动。

2.不喜欢提问题

美国老师就喜欢同学们提问,巴不得你能提一节课的问题。美国人基本最常用的两个用语,一个是what's up?(有问题吗?),还有一个就是why?(为什么)了。有时候你会发现一节课被一些细节的问题弄得支离破碎,但是老师还是会很热心的回答。然后加一句,good question!(问得好!)喜欢提问其实是一种鼓励思考和参与的行为,所以美国学生的学习更有自主性,也更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商学院课堂信息量很大,有时候如果开始的一个逻辑或者一个问题不理解,对后面的课堂质量是很有影响的。

3.不太会聊天

很多人看到这个估计就乐了。我每年花好几万美金是去学东西的,会不会聊天有关系么?别说,还真有关系。来美国久了就知道,美国人什么不会就会聊天:被学校录取可能是因为面试会聊天,考试成绩好可能是因为和教授会聊天,找到好工作可能是因为你会和不同公司的HR聊天,你能当上总统可能都是因为你能在公共场合和大众聊天。你会不会聊天甚至都直接决定了你在美国每天是不是开心。

大多商学院,尤其是MBA课程都会开设一门课程叫做Negotiation,中文字面翻译叫做谈判、协商、或者交涉。这门课基本会教你怎么和人去谈判,有什么技巧,用什么心理,怎么聊对你有利,怎么说让对方让步但是对方又很舒服。而我们的文化传统上,大家讲究谦让,强调沉默是金,调侃和善谈有可能会被看成浮夸,自然有很多同学都不太擅长聊天。不知道怎么去跟人icebreak(破冰),也不知道具体在交流中都要聊什么。但如果多跟美国人交流,你会发现,还真没有他们不能聊的。虽然不是所有的都很有深度,但是不得不说,聊天其实就是美国人的一种生活方式。所以会聊天的印度人和印尼人在美国很多时候口碑要好。

4.兴趣爱好很少

中国学生向来以会读书而闻名,不管商学院的什么专业,只要和数学有关的课程,基本亚洲人成绩都很不错。比如Accounting(会计专业),你看看中国学生的成绩,再看看CPA的通过率就知道了。很多时候中国学生到了美国,发现美国人什么都会,自己什么都不会,不过至少还会读书。但是等待了一两年,发现连引以为豪的读书成绩也不一定比得过老美,会不会很郁闷?美国学生确实在经历及兴趣爱好(技能)方面会丰富很多。

有的同学到美国来别说生活得多姿多彩了,首先怎么survive这个技能就要好好加强,怎么找房子,怎么开车,开车怎么换胎,怎么自己研磨咖啡,怎么搭配万圣节装束,怎么高尔夫,怎么骑马,怎么滑雪,怎么喝红酒,怎么潜水,怎么冲浪,怎么跳舞……很多人出来以后,才知道什么才叫多姿多彩的生活。但是,如果你只是喜欢卡拉OK,只喜欢搓麻将、打扑克、喝酒吃饭的那种,可能美国的生活真的会让你觉得很闷。

5.不热爱自己的专业/职业

商学院的申请陈述不仅要写自己过往的成绩,还要写短期或长期目标,很多中国学生其实真的不热爱自己的专业,只是希望通过选择申请商学院来实现人生的逆袭。可惜申请陈述没有感情是很难写出深度,写得让读者热血澎湃的。在美国人眼里,没有兴趣的工作基本是持续不久的,除非公司待遇非常非常非常不错。所以一直坚持在自己不喜欢的专业/职业上,然后企图不断让自己去改变兴趣,这种做法在美国人眼里是不能被理解的,招生官也比较困扰这点。一个不能自己正确选择职业,或者不能让现在的工作匹配自己的职业计划的申请人其实还是不成熟,或者不够优秀的。

(本文部分内容转载自福布斯中文网)

责任编辑:方丹敏

猜你喜欢
商学院陈述聊天
虚假陈述重大性
巴黎高等商学院荣登《金融时报》欧洲商学院排名榜首
商学院撞上新媒体
陈述刘
敞开门聊天
湖南商学院学人简介八十二
“互联网+”与商学院教育
关于“福建当代艺术展”的陈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