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小诺
小庚从山里给我打来电话,信号很差,断断续续。自从在束河分别后,我们都已经结束了旅程,各自回归生活。
他还是一贯的腼腆,不好意思地问,“小诺姐,在忙吗?”
一开始他还只是询问我的近况,直到我问他,“你怎么样,最近都好吗?”
“辞职不太顺利,忽然就迷茫了,所以想找你聊聊。”他终于开口。
其实看到他的来电时,我已经猜他一定是遇到了困惑,才会在这样的情况下给我打电话。
小庚是我前段时间在云南旅行中认识的朋友,路上他得知我刚刚辞了职,像遇到了知音似的要找我聊天。他学的是测绘专业,四年前毕业进了省里的事业单位。“我也想辞职很久了。”他说。后来在束河告别时,他跟我说:“小诺姐,我觉得我已经明白自己的想法了,这趟出远门对我的冲击和影响很大。”
今天晚上,他从大山里给我打电话,因为他的辞职计划正如我们所预料的遇到了阻碍——家里不太同意,单位也让他好好考虑考虑。于是他又困惑了。
我问他:“如果说你现在顺利地辞职了,你有下一步的计划和打算了吗?”
他说:“还没有,以前的几个想法都不太现实,已经被自己否定了。目前想去学习一项新的技能,或者试一试创业,但还不太有头绪。我现在就是一刻都不想再呆在这个单位了,在这里我能一眼就看到我四十岁、五十岁以后的生活,一切一成不变,止步不前。”
“一眼就能看到四十岁、五十岁以后的生活。”这句话我听起来无比耳熟,因为很多人曾和我说过类似的话。于是我和小庚讲了其中两个人的故事。
第一个是我的表姐,大学毕业后她留校工作——外人看起来最适合女孩子的工作,安稳舒适。但她和我说:“在办公室的同事身上,我能看自己十年、二十年后的生活状态,那不是我想要的。”于是,她开始复习雅思、着手申请澳洲的研究生课程。拿到offer以后,她从学校辞职去到大洋彼岸,在熬过了非常辛苦的读研、实习的日子后,现在她定居悉尼,结婚生子,过上了她理想中的生活。
第二个是我的好朋友谬谬,她在一家业内很靠前的广告策划公司,工作氛围不错,收入也丰厚。但自从去年有了女儿以后,她想把更多的时间给女儿和家庭。因为喜欢花艺学过插花,她开始有了开一家花店的想法。现在,她正常上班,工作之余设计产品、打理店铺。
听完我的这两个故事,小庚说:“我明白你的意思了,大家也都是这么劝我的,这是最稳妥的办法。”
我听得出,他的声音有些失望。他这几天肯定是听腻烦了无数类似的说教,打电话给我这个他认为有个性的与别人不太一样的姐姐,本来明明是想从我这里听到一些与世俗不一样的声音。
我笑了:“裸辞那还不容易么,不用考虑父母的劝说,也不用介意领导的挽留,一份报告,分分钟就能离开了。但是,辞了职之后呢,你用什么维持自己的生活,继续只是这样到处走走看看吗?”
他在电话那头没有说话。
我说:“其实我也可以给你讲破釜沉舟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的例子,如果你现在目标明确方向清晰,或者你想做的事情需要你全身心全部时间投入,那你立马就可以辞职。我也可以给你讲一些温水煮青蛙的例子,更多的人跟我说过不想一辈子就这样生活下去,可是几年后,我发现他们依然还在原地抱怨着等待着,如果你觉得你继续留在这个单位,也会被温水慢慢烧死,那你也可以立马辞职了。”
我离开云南后,去了趟广州看谬谬。每天大清早就见她就出门去上班了,下班回家已是晚上,继续设计花盒、打理微店、发货,就好像一个人做两份工,我看着都觉得好心疼。可她只是笑着说,“现在花店还没进到正轨,我要是不上班了,我的娃吃什么呀?”我也想起我的姐姐,到了澳洲后,一边上课修学分写论文,一边早出晚归地实习,辛苦又孤独。可她只是对我说:“只有这样,毕业后才能顺利在澳洲找到工作,才对得起我以前的放弃和付出。”
所以,想要得到你理想中的生活,辞职远远不是第一步,更不是最难的一步。
小庚的纠结不是他一个人的纠结,身边很多人都和我说起过这样的纠结和矛盾。不想上班了,想换种方式去生活了。但说真的,辞不辞职不是重点,什么时候辞职也不是重点,重点是你有没有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并开始付诸于行动去做你想做的事情。失败也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想法不去尝试。包括我自己,几年前我就知道我不喜欢金融业,迟早有一天我会离开这个领域,即使那个时候我没有辞职,我已经开始向着自己想要的生活努力了。所以现在我回头去看那几年,我并不觉得因为在一个我不喜欢的行业而浪费了那些时间,那些年我的确在做一些事情,完成了一些积累,它是有意义的。
良久,小庚在电话那头说道:“我想我明白了。”
我希望这回他是真的明白了。
责任编辑:方丹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