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安
1月16日的北京,晴空万里,劲风刮走了持续两天的雾霾。晴天,对于马尧来说,是外出拍摄的好时机,趴了两天的街景车终于可以上路了。装上专业的车载摄像器材,通过专门的软件规划路线,马尧和他的同事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刺激之外
在网上搜索“街景工程师”一词,不难发现网友对这个新兴行业无不充满艳羡之情:“这种一直在路上的状态真酷!”“可以免费去各地旅游真是太爽了!”“能去很多大众旅游之外的地方探险,太刺激了!”……
真实的街景工程师的工作状态是这样吗?马尧笑了,他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简单描述了自己常规一天的工作时间表:每天8点清点装备开车出发前往目标地点进行采拍,晚上5点回宾馆,随后导出、整理每天高达上百G的数据,忙完这一切起码凌晨2点,第二天照旧。
马尧告诉记者,采拍街景对光线、天气、能见度的要求很高,每天中午11点到下午3点是街景工程师最忙碌的时候,因为这一时段的光线最好,最适于拍照。对街景工程师而言,每天早起晚睡,也很少有时间午休,甚至常常连午饭都来不及吃。如果遇上阴雨天或是PM2.5超过200的天气,都无法进行街景采集,因此他们只能宅在酒店里。看似清闲,实则压力会更大,因为采集规划放在那里,一天不能采集,任务完成就得顺延一天。待遇到好天气时,还得加倍工作,尽可能多地完成任务,以保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工作。
此外身体素质好也是从事街景工程师的必备条件。虽不至于要求会武术,但起码要能背负足够重的采拍机爬山过河。据马尧介绍,目前国内的街景工程师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车采工程师,负责街景采集车的相关采集工程,一类是步采工程师,主要负责一些车辆无法采集到的区域,比如不能过车的小胡同、室内景、高山等,都需要进行人工采集。目前在腾讯地图上看到的酒店街景、房产街景、景区街景以及一些特殊地区的街景,基本都是由步采工程师采集拍摄的。
“虽然我们街景工程师对一些城市的熟悉程度远超一般旅游攻略所介绍的,对哪里有好吃的、好玩的,都非常清楚。的确也可以借采集街景去很多很美的地方,而且为了等待最好的光影,会一直驻扎在当地。但同时我们需要长期出差,需要忍耐寂寞,常年远离家人、朋友,这也是一个很实际的问题,不是所有人都能承受的。”说到此处,马尧有些无奈。
险境采集
父亲为其取名马尧,是希望他能“骁勇善战”,一直以来,马尧的确是个敢于尝试的人。2009年从四川大学新闻系毕业后,爱好摄影的他曾应聘到某旅游杂志,在其广告部下的策划部为越野汽车品牌策划设计一些项目,那段时间他经常全国各地跑,且所到之处全是地势艰险、人烟稀少的地区。跑新疆、内蒙、青海这些地方更是家常便饭,马尧还曾在西藏阿里地区待过两个月。
最终将他的摄影和探险两大爱好结合在一起的点是“街景”。因为野外生活需要,马尧常常需要导航,谷歌地图虽然在2007年就推出街景功能,但在中国几乎没有涉足。2011年底,腾讯SOSO地图推出了街景服务,开始招聘街景工程师,马尧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他也对自己做了几年的商业活动感到厌倦,想做一些纯粹的项目,双方一拍即合,马尧顺利进入了腾讯街景工作。基于他过去的野外工作经历,马尧接受的第一项工作就是个烫手山芋——采集滇藏线街景,为腾讯打响地图口碑。
刚去新公司就被委以重任,马尧和自己的团队卯足了劲儿。马尧明白滇藏线一直以来都是众多驴友和地图用户中关注度极高的一条壮美的高原之路。因此,如果只是单纯在原有的电子地图底图基础上添加景象是不行的,必须要拍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街景地图。“原有的地图底图其数据大多只覆盖了一个地方的主干道,很多车子进不去的羊肠小道、极峰险景在电子地图上是显示不出来的。这正是我们要做的,要给用户带来更多在一般地图上看不到的风景。”
雪山!青草!美丽的喇嘛庙!被工作热情充斥的马尧和同事们,一开始并没有意识到前路有多困难,但当街景车真正行驶在滇藏线上时,马尧才明白了这条路为什么会被人们称为“魔鬼之路”。落石、塌方,甚至大规模冰川泥石流时不时就会发生。
在去珠峰大本营的路上,全是搓板路。有一次,由于路段过于坎坷,街景车上摄像机的内部线路直接被扯断,设备外壳的螺丝也在不断的颠簸中大量脱落,几乎成为碎片。当时距离目的地只有不到7公里,为完成工作,马尧他们只能自己背负相机以徒步的方式来采集。幸亏后来遇见了一辆往珠峰大本营运水的摩托车,才搞定了这段路的拍摄工作。“现在大家在腾讯地图上看珠峰大本营附近的街景时,如果留心点,还可以看到地上有摩托车拍摄街景的影子。”马尧说。
但这种应急的办法除非环境及条件极其恶劣,一般情况下不可能运用在工作中。颠簸常常导致卫星定位不准,如果不能克服路面颠簸的状况,采集到的画面也会断断续续。好多次为了补全画面,让画面看起来更加平稳清晰,马尧和同事们需要折回原处补拍,因此到最后完成时,滇藏线4000公里的有效采集,马尧团队却行走了9000公里。“珠峰大本营的高清画面就像一个冲刺,为我们滇藏之行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比起地质灾害的作怪,高海拔带来的身体压力才是真正的挑战与考验。如小憩、吃饭等日常生活中再平凡不过的事,在滇藏线上都变得非常困难。马尧说:“老向导的一句话到现在我都忘不了:很多进藏的人只是因为长时间坐着低头打盹,就再也没有醒过来。”
东达山是西藏左贡附近最高的一座山峰,被称为“生命禁区”,海拔5100米,除了一年四季地高天寒、长冬无夏之外,空气中含氧量很低。马尧团队一到那里,就感到很不舒服,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更可怕的是,连机器也有高原反应。相机电池在低温下工作不灵,因此每次开工之前,马尧必须要备好充足的电源。
八九月份多雨的藏东南也常常让马尧感到手足无措。那次是在西藏定日,温度骤降,室内只有零下10度,穿着单衣的马尧被冻得直打哆嗦。喝了好几壶酥油茶,又盖了三层被子睡了一晚才缓过劲儿。第二天起床,马尧发现连放在床头的矿泉水都结了冰。如今回忆起这些经历,他笑着说:“比起我们换回来的‘活的街景,这都不是事儿。一切可以用地图全景表达的,我们都能做到。为了实现这个理念,我们会持续探索水陆空采集的各种可能,只为给用户呈现最真实的全景。”
从2012年8月,马尧和他的队友途径左贡、八宿、波密、林芝、日喀则、拉孜、定日等20多个大小城市,行走了9000多公里,最终完成了4000公里的有效采集,全面覆盖了滇西北、藏东南、藏西南三大块区域。
愿用大情怀来工作
做了两年多街景采集工作,从当初的热血青年到如今成熟的街景工程师,马尧觉得自己学到了许多。从最开始用手持相机来拍摄全景,一个地点拍30多张,拼图出来还有很多错位。到现在可以做到一个人用脚架拍摄,底下连个影子都没有。马尧所在的部门目前处理过的图片数据量已超过100TB。“这些数据可以存满3200个32G的苹果土豪金手机!街景数据库容量超过2PB,相当于下载了1048576部2G的高清电影;而拍摄的照片量超200亿张,这些电子照片打印成6寸纸质照片连接起来可以绕地图75圈。”这些让马尧觉得很自豪。
2013年通过腾讯公益基金会,马尧团队联系到南海舰队,完成了三沙市政府所在地永兴岛的街景采集工作。马尧发现我国仍有大量保护不力的古迹需要抢救,他打算开展野长城项目:“我们现在正在建立街景变化的时间轴。这样可以把长城在各个时代的变迁记录下来。”最近几年,云南香格里拉独克宗古城、丽江古城陆续发生大火。那些烧毁的建筑让马尧感到十分可惜。“如果我们提早留存影像,就可以为景观复原建立基础。”
责任编辑:陈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