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文品
我今年75岁,每天骑自行车驰骋在车水马龙的马路上。尽管我有老年人优待卡,但我很少乘公交车,骑车就是为了锻炼身体。我骑车又快又稳,三四十岁的大姑娘小媳妇甭想撵上我。
这是因为我曾是自行车比赛的国家队选手,曾获得全国第一、二届全运会的冠军。20世纪70年代,我退役了,骑辆“买菜车”上下班。几乎每星期我都骑车到西郊的香山爬山,骑车往返几十公里对我来说小菜一碟。
骑车50多年,我与自行车结下不解之缘。如今我每天骑20公里,夏天身上微微有汗,冬天身上微微发热。我和骑车的闺密们脸都红扑扑的,没有多少皱纹,也没有老人斑。
骑自行车运动最能锻炼人的平衡力。人要是老了手脚不灵便了就害怕摔跤,这实际是平衡能力的丧失。而骑自行车运动则将身体离开地面,高速行驶,既要穿街走巷,又要躲避行人和车辆,还要留意路面有否凹凸和障碍物。既锻炼了身体又锻炼了小脑的平衡能力,还加强了应急能力。不过老年人最好骑女车,车座矮一些,两脚着地,上下方便。我的老友车座子高点,遇到紧急情况下不来车,结果把腿磕破。刮风、下雨、雪天都不要骑自行车锻炼,以免摔伤。
虽然我骑得快,但是我从不到快行道骑行,不和汽车抢道,拐弯打手势。年轻时教练严令我们在外骑车,不能炫耀自己的技巧,严格遵守交通规则。十几年潜移默化,养成一生好习惯。最近几次的马路暴力事件引出一个新的热词:路怒症。城市里车多、人多,违规的人多,几乎每个人都有点路怒症。开车的人,会怒,因为被插队,因为前车磨蹭;骑车的人,会怒,因为汽车占用自行车道,因为汽车不礼让;走路的人,也会怒,因为明明是绿灯,偏偏有不守规则的汽车或者自行车冲过来……
我在路上也常见到老年人骑非机动车闯红灯、逆行、不观察机动车……频频给自己制造险情。我见到违规者还劝说他们遵守交规,遇到有人路怒症发作的时候,帮着化解。
一个老人骑得太快,把路边一位妇女手中的购物袋撞落,东西撒了出来。我马上叫住那位老人,停下车,仰着笑脸道歉:“太不好意思了,把您撞到了。”边说,边蹲下把东西整理到袋子里。妇女本已发怒的脸勉强缓和了下来,最后甚至挤出了一丝笑容。
一辆出租车要右拐,差点碰到直行的自行车,出租车司机从骑自行车的老汉口形上看出了国骂,追上自行车,两个人理论起来。围观的人越来越多,两个人言辞激烈,马上要动手了。这时,我上前推开了两人,制止了愤怒。
有一位骑车的老人和一位送快递的小伙子因为刹车不及撞到了一起,老人揪住小伙子的衣服,正准备拳头相向。我挡在两人中间大喊:“别动手。”及时避免了一场纠纷。
曾有调查显示,5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是自行车事故的高发人群。老年人骑行健身是件好事,但是提高安全意识,遵守交通规则,了解车况、路况,学会及时化解路怒症,可谓是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