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畅
四年前,与父母住在同一个小城的我,因为平日忙于工作,很少有时间去陪父母拉拉家常。相反,倒是父母常常登门来看我。然而有一天,我突然发现近80岁的父母真的已经变老了,不仅身子佝偻得明显,就连爬楼梯也变得艰难。心痛之余,我与妻子、妹妹和妹夫商量,在我们居住的同一个小区内替父母购买并装修了一套宽敞的新房。
有一天晚上9时许,在小区的通道上我看到了这样一个生动的场景:一位集团企业的董事长正陪着白发苍苍的父亲散步。我说,这么迟了还在散步呀?这位企业家回答说,我每天都有陪父亲散步的习惯,今天出差回来迟了,所以在“补课”哩!这真诚朴实的回答,在出乎我的意料的同时,终令我脸红耳根,感到那样地无地自容。是的,与这位集团企业的董事长相比,我的工作还能忙过他?可在孝敬长辈上,他竟比我做得好,我们两人之间的差距为什么这么大呢?晚上,我辗转反侧,难以入眠,为自己孝敬的缺失,也为自己无可原谅的自私。我暗下决心,要向这位企业家学习,以后要尽力推却不必要的应酬,尽量挤时间看望父母,并能陪父母在小区内走上几圈。
其实,对父母来说,他们并不想让我们帮助干多少家务活,他们内心只是想经常看看我们,与我们拉拉手、聊聊天,这或许就是对他们晚年最大的精神慰藉。散步,无疑给了我一个能够陪同父母演绎亲情的生动载体。不是吗?缓缓行进在公园般小区的道路上,看看树,闻闻花,吸吸新鲜空气,无论面临斜坡时我伸手的搀扶,还是雨天时我替他们打伞,不论谈论家长里短还是国家大事,抑或说说新近发生在自己家里的事情,父母表现得是那样地放松、惬意和满足。每每看到父母开心的时刻,我仿佛觉得父母一下年轻了许多。其实,让父母高兴、幸福,不就是我们做小辈的愿望和福祉吗?不也就是我们付出孝敬的回报吗?
经常在一些不同场合,听闻一些子女对父母表白“下辈子还做你们的子女”。人无来世,充其量这都是子女们的美好愿望。然而,愿望归愿望,生活在现实中的人们,更须讲点实际。假若有些人连这辈子都孝敬不了父母,那么,即便人有来世,对父母而言,又要这样的子女做什么?
最近,微信上《一位高三班主任给学生的离别赠言》很是火爆,其中有一段是这么写的:“你的人生,从某种意义上讲,和父母的分离已然开始,在家的时间越来越少,注意力开始无限外放和分散,唯独注意不到身后逐日衰老的两个人。我18岁离家求学后,几乎再也没有跟父母相处超过一个月的时间,我一直以为来日方长,不知道一向健康的父母会在10年之内相继离我而去,没有孝敬过他们,更谈不上好好地陪伴,终身遗憾。这世上有很多事情都是‘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人生无常,岁月无情,如果你把我的话听进去了,一切都来得及。”没有丝毫的煽情成分,一字一句都是那么撩拨读者行孝、尽孝的心弦。
还是那句老话,只要父母健在,孝敬要赶早。
责任编辑:刘高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