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手术治疗胃间质瘤80例临床观察

2015-05-30 13:26:21陈旭辉关养时刘丹方圆安文伟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2015年6期
关键词:炎症反应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

陈旭辉 关养时 刘丹 方圆 安文伟

【摘 要】 目的:观察腹腔镜手术治疗胃间质瘤的疗效。方法:选择160例胃间质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接受腹腔镜下胃间质瘤切除术,对照组接受开腹胃间质瘤切除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以及炎症反应程度。结果:①手术情况:两组患者的肿瘤定位时间、手术时间无差异,术中出血量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②术后恢复情况:观察组的肛门排气时间、引流持续时间、流质饮食时间、卧床时间以及住院总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炎症反应:观察组患者IL-1β、IL-8β、CRP和TNF-α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腹腔镜胃间质瘤切除术有助于减小手术创伤、促进术后恢复、缓解炎症反应,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 胃间质瘤;腹腔镜手术;开腹手术;炎症反应

【中图分类号】R735.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5)11-0043-02

胃间质瘤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统间叶源性肿瘤,手术切除是最主要的治疗方法。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是两种不同的手术方式,各自具有不同的优势[1]。开腹手术的最大优势在于可以直接触摸肿瘤,有利于肿瘤的定位;但是开腹手术的创伤较大,不利于术后机体功能的恢复。腹腔镜手术则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微创手术方式,结合术中胃镜同样能够实现对肿瘤的良好定位,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2]。本研究中,比较了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治疗胃间质瘤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04年4月至2014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60例胃间质瘤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经过消化道造影、腹部CT、胃镜和超声内镜检查,完成术前检查、告知手术风险、签署知情同意术后进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胃间质瘤。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男性54例,女性26例;年龄(43.85±6.34)岁,肿瘤直径(6.72±0.83)cm;肿瘤部位:胃底32例,胃体22例,胃窦26例;ASA分级:Ⅰ-Ⅱ级56例,Ⅲ-Ⅳ级24例。对照组:男性50例,女性30例;年龄(44.17±5.92)岁;肿瘤直径(6.68±0.79)cm;肿瘤部位:胃底28例,胃体25例,胃窦27例;ASA分级:Ⅰ-Ⅱ级55例,Ⅲ-Ⅳ级2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肿瘤直径、肿瘤部位、ASA分级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开腹胃间质瘤切除术:全身麻醉下,做腹正中切口,逐层分离组织进入腹腔,显露胃间质瘤的位置,通过触摸确认肿瘤的大小和范围,根据肿瘤部位分离周围的系膜和血管,结扎后在肿瘤外周0.5~1 cm处切除肿瘤,妥善缝合胃的基层和浆膜层。观察组患者接受腹腔镜下胃间质瘤切除术:全身麻醉下进行腹腔镜下手术,取脐下1 cm处做观察孔、脐左侧6 cm做主操作孔、脐右侧3 cm做辅助操作孔,首先观察肿瘤部位,而后置入操作器械,采用与对照组相同的步骤分离系膜和血管,结扎后切除肿瘤。

1.3 观察指标 ①手术情况:包括肿瘤定位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②术后恢复情况:包括肛门排气时间、引流持续时间、流质饮食时间、卧床时间以及住院总时间;③炎症反应:手术后3d时,采集血清检测炎症因子白介素-1β(IL-1)、白介素-8β(IL-8β)、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检测方法:酶联免疫吸附法。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相关指标 两组患者肿瘤定位时间、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术后恢复指标 观察组患者的肛门排气时间、引流持续时间、流质饮食时间、卧床时间以及住院总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炎症因子 手术前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两组均明显增加,观察组IL-1β、IL-8β、CRP、TNF-α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胃间质瘤是随着免疫组织化学和电镜技术发展而提出的新病理学概念,是最常见的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胃肠道间质中Cajal细胞的c-kit基因发生突变是胃间质瘤的病理基础,形态学上表现为大量梭形细胞异常增生[3]。胃间质瘤具有恶变的潜在风险,且对化疗和放疗均不敏感,因此临床上主要通过手术切除的方式进行治疗[4]。胃间质瘤本身不会向周围组织浸润,并且不会发生淋巴结转移[5],因此,手术切除的范围仅为局部病灶,具体的切除方式应当根据肿瘤具体的位置、形态、大小而决定[6]。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是临床上用于胃间质瘤手术切除的两种常用方式,在切除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①在包膜外切除,保证包膜完整;②保持胃肠道通畅和走行正常[7]。

在进行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切除胃间质瘤时,两种手术方式各具优势。开腹手术可以直接触及肿瘤,通过触觉感知反馈对肿瘤组织进行准确定位,尤其是腔内生长型肿瘤、胃后壁肿瘤,通过直接触摸进行定位有利于肿瘤的切除[8],但是,开腹手术的切口较大、牵拉范围也较广,势必会对机体功能造成较大的创伤,并影响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9]。腹腔镜下手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微创手术方式,通过视频探头的应用可以避免做过大的切口以及过度的牵拉,可以在减小手术创伤的基础上实现对肿瘤的彻底切除[10],不过,腹腔镜下操作无法直接触及肿瘤,会给肿瘤的定位带来较大难度[11],延长肿瘤定位消耗时间和手术操作时间;通过术中胃镜的辅助,可以实现对肿瘤定位,提高腹腔镜下切除的准确性[12]。对于瘤体较大的手术切除标本,需要采用取物袋装套标本,并酌情扩大脐部切口以利于标本的取出。扩大切口时尽量采用绕脐切口,术后恢复仍然能达到理想效果。

本文对比了这两种手术方式的效果,在手术情况方面,两组患者的肿瘤定位时间、手术时间无差异,而术中出血量观察组少于对照组。这就说明腹腔镜胃间质瘤切除术不会影响肿瘤定位时间和手术操作时间,且有助于减小手术创伤、减少术中出血量[13]。比较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可知:观察组患者的肛门排气时间、引流持续时间、流质饮食时间、卧床时间以及住院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说明腹腔镜下胃间质瘤切除术有助于促进术后机体功能的恢复,表现为排气时间提前、流质饮食和卧床时间缩短。手术创伤不仅会延迟术后恢复,还会造成炎症反应,表现为炎症因子释放入血[14-15]。本研究通过检测炎症因子含量可知,观察组患者的血清IL-1β、IL-8β、CRP、TNF-α含量均低于对照组。说明腹腔镜胃间质瘤切除术有助于缓解炎症反应。

综上所述,腹腔镜胃间质瘤切除术有助于减小手术创伤,促进术后恢复,缓解炎症反应,是治疗胃间质瘤的理想手术方式。但是,本研究存观察指标较为单一,且缺乏对远期效果的随访研究,可能会对结果造成偏畸,有待于今后扩大样本、进行多维度、多中心的前瞻性研究加以求证。

参考文献

[1]贾腾飞,李岩,王云海,等.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胃间质瘤的对比研究[J].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3,36(5):667-669.

[2]Demetri GD, von Mehren M, Antonescu CR, et al. NCCN Task Force report: update on the management fo patients with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J]. J Natl Compr Cane Netw,2010,8(Suppl 2):S1-41.

[3]Shim JH, Lee HH, Yoo HM, et al. Intragastric approach for submucosal tumors located near the Z-line: a hybrid laparoscopic and endoscopic technique[J]. J Surg Oncol, 2011,104(3):312-315.

[4]姜宝飞,葛恒发,于仁,等. 腹腔镜联合胃镜在36 例胃间质瘤手术中的应用[J]. 重庆医学,2011,40(7):668-690.

[5]Sasaki A, Nitta, H, Otsuka K, et al. Single-port versus multiport laparoscopic resection for gastric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 a case-matched comparison [J].Surg Today,2014,44(7): 1282-1286.

[6]张信华,宋武,韩方海,等.腹腔镜手术治疗胃和小肠胃肠间质瘤疗效分析[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4,17(4):340-343.

[7]王伟,季科炜,胡耕远,等. 腹腔镜和开腹胃间质瘤切除术安全性和有效性对比的Meta分析[J].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3,11(4):366-342.

[8]赵红军. 胃间质瘤开腹与腹腔镜胃楔形切除手术治疗的疗效比较[J]. 中国临床研究,2014,27(5):516-518.

[9]丁伟超,张蓬波,张秀忠,等.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胃间质瘤的临床对比研究[J].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4,17(4):313-315.

[10]Tsujimoto H, Yaguchi Y, Kumano I, et al. Successful gastric submucosal tumor resection using laparoscopic and endoscopic cooperative surgery[J]. World J Surg,2012,36(2):327-330.

[11]De Vogelaere K, Hoorens A, Haentjens P, et al. Laparoscopic?versus open resection of gastrointestinalstromal?tumors of the stomach[J].Surg Endosc,2013, 27(5):1546-1554.

[12]戴文宇. 腹腔镜下胃间质瘤切除术与开腹切除的对比研究[J]. 浙江创伤外科,2014,19(3):378-379.

[13]Patrzyk M, Glitsch A, Schreiber A, et al. Single-port versus standard laparoscopic resection for agastric benign tumor in gastroscopic-laparoscopic rendezvous procedures using a laser-supported diaphanoscopy[J].Surg Laparosc Endosc Percutan Tech,2013,23(4):400-405.

[14]熊世龙.腹腔镜与开腹胆囊切除术对患者术后肝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4,23(4):388-390.

[15]Jeong IH, Kim JH, Lee SR, et al. Minimally invasive treatment of gastric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laparoscopic and endoscopic approach[J]. Surg Laparosc Endosc Percutan Tech,2012,22(3):244-250.

猜你喜欢
炎症反应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
益气扶正法在脓毒症患者中的治疗及对血清核因子—κB活性变化的影响研究
对比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
胆结石合并糖尿病50例治疗及效果评析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老年直肠癌患者的近期疗效比较
腹腔镜治疗老年胃十二指肠穿孔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腹腔镜手术诊疗消化道穿孔临床价值
今日健康(2016年12期)2016-11-17 11:54:31
临床护理路径在腹腔镜卵巢囊肿剔除术中的应用
今日健康(2016年12期)2016-11-17 11:33:40
对比微创手术与传统宫外孕开腹手术治疗宫外孕的临床效果
右美托咪定对脓毒症患者围术期血浆中细胞因子的影响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度烧伤脓毒症的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