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你慢慢来》是台湾女作家龙应台的一本书。龙应台讲述的情景在眼前始终挥散不去:淡水的街头,阳光斜照着窄巷里这间零乱的花铺。回教徒和犹太人在彼此屠杀,衣索匹亚的老弱妇孺在一个接一个地饿死,纽约华尔街的证券市场挤满了表情紧张的人——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这个孩子从从容容地把那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
其实,在今天,当我们说出让孩子慢慢来的时候,心情是复杂的。一方面,在许多成人眼中自然而然的事情,对于孩子来说,却需要时间,我们不能焦急,更无法代劳,我们只能慢慢等待,这是生命的过程;另一方面,置身这个崇尚速度的年代,我们生怕自己的孩子在某些方面落在同龄人的后面,留下永久的遗憾,这是社会的法则,我们依然无法躲避。
鲁迅先生多次说,要顺应孩子的天性,这是教育的规律。然而,残酷的现实摆在面前,就像热播剧《虎妈猫爸》里赵薇饰演的一样,面对残酷的竞争,为了孩子的明天,做父母的我们,不得不干涉孩子的自由、剥夺孩子的快乐,咬着牙把孩子送进可以给孩子竞争增加获胜砝码的特长班和补习班,而且,所有的做法都有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爱。我们要让孩子成才,否则,孩子以后步履维艰。这是竞争对成长的干涉,是社会对伦理的伤害。
我们,在爱的名义下,扮演的不过是同谋或者帮凶。
而事实上,来看看日前教育部发布的上海教育部门做的一项大数据调查吧:“零起点”孩子入学后在学习兴趣、上课愉悦度、记忆力发展等方面都要高于非零起点孩子。今年1月份起,上海市教委委托专业机构对上海市16万余名一年级小学生家长进行调查,结果显示,零起点的学生完全能够跟得上教程。
人生是场马拉松,不是百米赛。一代又一代的家长被“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的商业口号所蒙蔽,事实上,起跑的早晚几步并不能决定孩子的一生,如何能让孩子真正赢得独特而完满的人生,才是为人父母该学习和探讨的智慧和教育方法。同时,你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就该先做个好榜样,不是吗?
从妈妈的角度看孩子的世界,不难;难得的是妈妈蹲下来,保持和孩子一样的高度看世界——我们是一样的生命,我们彼此尊重,我们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