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国画品赏(二)

2015-05-30 10:38:52聂鑫森
文艺生活·上旬刊 2015年6期
关键词:题款用墨钦州

聂鑫森

超然拔俗富贵花

齐白石《画墨牡丹》诗云:“不信春风放嫩芽,指头常作剪刀夸。三升香墨从何著,化作人间富贵花。”他在另一幅《墨牡丹》上,题款曰:“著色画四幅,独此墨花能去却一绝艳姿,有超然拔俗之态。”

所谓墨牡丹,画家要表现的是深紫色的牡丹。“画家描绘深紫常常就用墨表现。用墨去表现紫色,除非用墨程度很高,是不能把艳丽精神画出来的,程度稍差就画成‘暗淡的样子,表现是灰暗,不是深紫了。这是中国画用墨巧妙的地方。老人很少画墨牡丹,也就说明,画墨牡丹是十分可贵,但也很难恰到好处。” (胡佩衡、胡橐《齐白石画法与欣赏》)

牡丹,又叫木芍药、洛阳花、花王。为落叶灌木,高的可达两米,四月开花,花单生于枝端,花大而饱满,香气清雅,花色丰富,有深红、粉红、紫、黄、绿、白等色。牡丹历来被尊为花之王,具有富贵气象,其他花则成其臣民了。

我国栽种牡丹年深月久。《通志》曰:“牡丹初无名,依芍药得名,故其初曰木芍药。”可见它的出身并不显赫,连个名字都没有。在秦汉以前,它的历史不可考,履历表上是一片空白。它的富贵气是唐代开元时才有的,那时它盛开于长安,且又天下太平,映照出一派堂皇景象,达官贵人突然青睐于它,由此而产生了许多名贵品种:姚黄、魏紫、文公红、状元红、娇客三变……到了宋代,洛阳成了牡丹之国,冠领天下。当今山东之菏泽,亦成了牡丹之领地,一时车马如潮。

文人墨客,常常以牡丹入诗入画。唐明皇与杨贵妃赏牡丹于沉香亭,并召李白同往,命其作诗。一向清高脱俗的谪仙人,居然写了三首《清平调》来歌颂杨贵妃,令千古士子赧颜。其三云:“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干。”

明代的文学家、诗人、画家徐青藤,对李白这段影尘旧事似乎一直耿耿于怀。他一生坎坷,十分嫉恨权贵,充满着强烈的叛逆精神。他画牡丹不着色,以墨写之,并题了一首语含尖刻的诗:“墨染娇姿成淡匀,画中亦足赏青春。长安醉客靴作祟,去踏沉香亭上尘。”他不说李白是有心“谀上”,却说是靴子作怪,引诱李白去了沉香亭。

齐白石也是个出身寒苦的丹青大师,他画过一幅《墨牡丹》发泄心中的不平之气,题款曰:“衣上黄沙万斛,家中破笔千枝。至死无闻人世,只因不买胭脂。”

新中国成立后,齐白石躬逢盛世,生活安定,心情愉快,目睹祖国从苦难中走出来后百废俱兴,走在通向富裕的大道上,牡丹成了他一画再画的题材。

老人到了九十岁以后,往往用极重的洋红画牡丹花,更觉得美艳绝伦。或用浓红点画花瓣,或用浓红点后再用更浓的红色勾出花瓣。画牡丹花、叶的色彩,有红花绿叶、红花墨叶、黄花墨叶诸种。

九十五岁时,他画的《牡丹》,整个画面只有一朵用浓红点画出的盛开的牡丹花,用赭墨点花蕊;花下是上十片或正或侧、或长或短的叶子,淡墨涂成,用较浓墨勾叶脉,枝茎则省去。题款“牡丹。九十五岁白石”为篆字,端庄古朴,与红花相互映衬,充满了喜气、生机与高贵。他在另一幅《牡丹》上题诗曰:“涂红抹碧牡丹肥,叶叶花花态未非。可笑春风还用意,入窗犹向画中吹。”老人说他的牡丹画得多么鲜活,连春风都误认为是真的,赶快送暖催花。

1957年,在老人临终前,他画的最后一幅画,依旧是牡丹,题款为:“九十七岁,白石。”他的儿子齐良已在《父亲画的最后一幅画》一文中说:“这一天,父亲情绪很好,兴致极高,用墨用色,信手拈来,斗大的花朵比真花大有夸张,笔尖用极重的洋红,笔根水分又饱满欲滴,画得淋漓尽致,颜色美艳绝伦。花叶由下到上是墨绿至老黄,有墨有色,色墨交替,真是随心所欲。色未干时用苍劲的笔法勾的叶筋,时隐时现,又笔笔见功,使得茁壮茂盛的叶子能分出阴阳向背和前后的层次来。”更让人佩服的,“这一幅牡丹,一变过去枝叶分开的画法,而是花、枝、叶浑然一体。干老花新,迎着朝阳,随风摇曳,我们似乎听到了枝叶的沙沙有声,感到了花间的清香扑鼻。”

看过这幅画的人都说,这是齐白石对祖国、对社会主义新生活的由衷赞美和祝福,也是他生命创造力最后一次激情的迸发!

纤手教侬剥荔枝

在齐白石的大写意花鸟中,荔枝是他喜爱的画材,一生中屡屡画之。墨叶红果,或累挂于枝叶间,或耀目于筐篮中,生机勃勃,喜气洋洋。同时他对荔枝赞美有加,以诗文咏叹,多题于画上,如:“丹砂点上溪藤纸,香满筠篮清露滋。果类自当推第一,世间尤有几人知。”他在另一幅画上,题曰:“东坡诗:‘不辞长作岭南人。吾亦有句云:‘好梦无由续广州。与东坡进一层。白石。”

宋代苏东坡因贬官惠州和儋州,得品荔枝之便,故有“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名句。

荔枝产于广东、广西、海南岛,又因其鲜甜容易变质,不便长途贮运,在交通困难的往昔,外地人不易品其美味。齐白石当时栖居于湖南,自然不知荔枝为何物。

文艺创作来源于生活,齐白石之所以喜欢画荔枝,与他几次到广州、钦州远游的经历有关,睹其物,尝其味,又有许多温馨的人际交往杂陈其间,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1906年春节后,他先到桂林,经梧州、广州再至钦州,友人郭葆生时任钦廉兵备道;1907年春节后应郭葆生上年之约再到钦州,年底方返乡;1908年2月访广州,秋天方归;1909年2月应郭葆生之邀第三次驻留钦州,盘桓数月。

《白石老人自述》一书中,谈到1907年在钦州的许多趣事,在郭葆生陪同齐白石访肇庆、高要县、东兴和越南芒街后,“回到钦州,正值荔枝上市,沿途我看了田里的荔枝树,结着累累的荔枝,倒也非常好看。从此我把荔枝也入了我的画了。曾有人拿了许多荔枝来,换了我的画去,这倒可算是一桩风雅的事。还有一位歌女,我捧过她的场,他剥了荔枝肉给我吃。我做了一首纪事诗:客里钦州旧梦痴,南门河上雨丝丝。此生再过应无分,纤手教侬剥荔枝。”

在田冰、春寒所著的《齐白石轶事》中,也提到这件事:“她是他(齐白石)初到钦州时有过一面之交的歌女。他看过她的精彩演唱,并和新结识的几个文人,一起为她捧过场。”书中还写道:“齐白石从未吃过荔枝。他见荔枝和红枣相似,捏起一颗,带皮就往嘴里送。歌女急忙用手一挡,落落大方地笑道:‘白石先生,看来您是第一次吃荔枝。我来教您。说着,拿起一颗荔枝,像雕琢一件微型工艺品,动作熟练地剥着。丹荔美,纤手剥荔枝的姿态更美。”

数年前,我出版过《一个作家的品画笔记》一书,此中的《南园珍果荔枝先》一文写到齐白石的荔枝画:“他画荔枝喜欢用长条幅,画一枝带叶挂果的荔枝,再配以竹筐、竹篮,显得生机饱满。他画果实,先用淡红画出果形,再以重红(有时再蘸墨)点出壳上的斑点,以浓破淡,体现出里面汁水盈盈的样子,然后以浓墨写果柄。因长条幅的布局需要,他往往题上长款,以平衡重量,或诗或文,皆有奇趣。”

在《齐白石诗集》中,关于荔枝的诗,就有多首,试录之。

荔枝

过岭全无远道愁,此行暂作快心游。

荔枝日食三千颗,好梦无由续广州。

题画荔枝与友人分韵,余得“安”字

论园买夏鹤头丹,风味虽殊痂嗜难。

人世几逢开口笑,红尘一骑到长安。

思食荔枝

此生无计作重游,五月垂丹胜鹤头。

为口不辞劳跋涉,愿风吹我到钦州。

齐白石画荔枝,多为小幅。在他八十八岁时,他以大幅画一树荔枝,主干壮硕,枝茎横斜穿插,繁茂的叶间荔枝密挂,极有气势。题款为:“画荔枝从来无此大幅。有大幅从此幅始。戊子八十八岁白石。”

这画可视作是齐白石个体生命的生动写照:扎根厚土,老而弥坚;饱经风雨,硕果流香。

猜你喜欢
题款用墨钦州
北部湾港钦州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获奖证书
水运工程(2022年10期)2022-11-02 05:26:48
宋徽宗:“天下第一”还是“斜杠青年”
西部陆海新通道背景下加强钦州水上消防建设的思考
水上消防(2021年4期)2021-11-05 08:51:34
浅谈中国画题款艺术的起源和发展
拓片制作中的用墨技巧
紫禁城(2020年4期)2020-05-20 09:01:32
微思考
花鸟画题款的位置与作用
老年教育(2018年7期)2018-08-02 06:33:40
钦州坭兴陶艺造型设计初探
读者(2018年10期)2018-04-26 02:45:04
“钦州大蚝”豪气崛起
农家之友(2018年12期)2018-03-12 00:51:06